- 年份
- 2024(1562)
- 2023(2130)
- 2022(1859)
- 2021(1770)
- 2020(1404)
- 2019(3207)
- 2018(2888)
- 2017(4992)
- 2016(2798)
- 2015(2918)
- 2014(2931)
- 2013(2847)
- 2012(2701)
- 2011(2485)
- 2010(2500)
- 2009(2319)
- 2008(2172)
- 2007(1982)
- 2006(1803)
- 2005(1753)
- 学科
- 济(10659)
- 经济(10636)
- 业(8883)
- 管理(8268)
- 企(6398)
- 企业(6398)
- 农(4858)
- 地方(4332)
- 农业(3716)
- 中国(3538)
- 财(3131)
- 方法(3120)
- 业经(2822)
- 数学(2714)
- 数学方法(2649)
- 收入(2405)
- 学(2393)
- 制(2365)
- 人事(2307)
- 人事管理(2307)
- 地方经济(2306)
- 策(2045)
- 分配(1841)
- 划(1761)
- 贸(1563)
- 贸易(1560)
- 务(1557)
- 财务(1554)
- 融(1551)
- 金融(1551)
- 机构
- 学院(37352)
- 大学(37262)
- 济(14567)
- 研究(14526)
- 经济(14233)
- 管理(13285)
- 理学(11310)
- 理学院(11094)
- 管理学(10875)
- 管理学院(10797)
- 中国(10731)
- 科学(9039)
- 京(7973)
- 所(7354)
- 农(7110)
- 财(6809)
- 研究所(6709)
- 中心(6478)
- 江(6466)
- 范(6028)
- 师范(5964)
- 业大(5652)
- 农业(5478)
- 院(5384)
- 州(5196)
- 财经(5063)
- 师范大学(4936)
- 省(4888)
- 北京(4799)
- 经(4595)
共检索到6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君 夏唯伟 闫嘉妮
要实现有效激励,必须深刻理解人性的本质和它能够达到的境界。要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核心是人才,而解决人才问题,激励是关键。激励的需求根植于人性之中,而人性根植于文化沃土,具有深刻的历史继起性和文化传承性。挖掘中国传统激励实践的得与失,以史为鉴知兴替,深刻洞悉激励的人性基础和文化品格,对于指导我们跳出并破解激励三大困境(缺位、越位、错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红霞 高贤峰
无论是惩罚落后还是奖励优秀,中间的多数人总是表现麻木。显然,这种结果背离了管理者制定激励制度的初衷。一项调查显示,如何激励员工是目前管理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之一。"精英激励"下的"多数人麻木"现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卫华
在对项目型团队成员个体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方面,传统以KPI、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为代表的绩效管理理论和工具,以及着重精测绩效数量(绝对数量)的测评式绩效考核方式,并不能解决个体绩效考核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绩效贡献率(相对数量)评价的共评法绩效评价理论,以弥补传统测评工具的先天不足。
关键词:
共评法 项目型团队 激励 绩效考核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昊民 张恒阳 马君
激励模式对激励的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一个人,麻木一群人"甚至"激励一个人,激怒一群人"的出现与激励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不科学的激励方式很容易从激励因素沦为保健因素,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精英激励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激励手段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全球领先企业GE在早期的实践中,依据"活力曲线"对员工进行分类,奖励业绩优秀的前20%员工,淘汰业绩落后的10%员工。华为让那些为公司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员工分享组织发展的红利,充分体现了"精英激励"的原则。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方法的激励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昊民 张恒阳 马君
激励模式对激励的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一个人,麻木一群人"甚至"激励一个人,激怒一群人"的出现与激励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不科学的激励方式很容易从激励因素沦为保健因素,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精英激励作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激励手段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全球领先企业GE在早期的实践中,依据"活力曲线"对员工进行分类,奖励业绩优秀的前20%员工,淘汰业绩落后的10%员工。华为让那些为公司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员工分享组织发展的红利,充分体现了"精英激励"的原则。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方法的激励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乐
国际金融动荡,外贸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逐步加大,产业政策调整,节能减排及环保压力日渐增大,企业资金短缺,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减……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讲,目前犹如进入了寒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锐
由于我国慈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中存在缺陷,慈善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因不清晰而出现管理标准、收入性质设定、费用合理性、多部门监管四大困局;出现企业捐赠的政策局限和对个人捐赠的税收抵免空置现象。对此,政府部门应明确慈善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外部审计体制,提高捐赠免税制度效率,加大公益捐赠的优惠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建国 海龙
在自愿选择档次缴费的原则下农民普遍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参保致使"新农保"制度遭受逆向选择问题的困扰。针对影响农民缴费档次选择的农民参保支付能力和财政补贴激励机制两个主要因素,本文从省域和不同收入组两个维度考察发现诱发逆向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并非农民参保支付能力。在构建项目投资收益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一刀切"和"差异化"两类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对各缴费档次收益率的影响显示二者均产生了负向激励效应,表明现行财政补贴激励机制诱发并加剧了逆向选择问题。消解逆向选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应设置合理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变定额补贴制为比率补贴制;中长期要持续实现农民增收,并适时采取"强制参保"的原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慧娟
<正>需求增加和减碳困难的双难局面我国民航领域主动承担绿色发展责任,不断探索绿色飞行,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已取得一定成绩,同时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从国内外实践看,民航企业航空运输恢复发展、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行业减排压力持续加大,民航发展与碳减排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柴江
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内容,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中国特有的"关系"及资源支配者的心理历程有较大的关联。中国特有的"关系"是基于"生活世界"的交往和儒家伦理形成的特殊交往规则,决定了教育资源分配时的本土特征,引起教育资源分配的反公平的现象。中国特有"关系"下教育公平的实现应关注教育资源支配者的"风险回避"心理,将以"关系"为主导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以"制裁"的方式予以应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文渊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制度及经济原因,拟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建议通过政府财政出资成立支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一个相关利益主体风险分担机制来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三农”贷款,破解“三农”的融资难题,间接达到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支农风险补偿基金 融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荣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全市 840多万人口中80%是农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三农”问题成为困扰赣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4年9月,赣州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村镇面貌不断美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伍锐
能否满足员工的需求是柔性激励与传统激励机制最大的区别,同时也决定了激励的实施效果。从企业员工的内在需求出发,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现状和规划采取科学的柔性激励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的重要条件。传统激励以刚性化的制度为基础,这种方式难以在员工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效果,因而也无法将团体意愿有效地内化到员工的行动之中。而柔性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深化形式,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方黎明 顾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了自愿参与的原则,遭受逆向选择问题的困扰。从患病概率和成本看,农民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客观需求。影响农民参加新农合与否的关键因素不是支付能力,而是参与意愿。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包”的设计以及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上的规定过于严酷,影响了保障水平,从而打击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贫困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中低收入的农户相对来说从“新农合”中获益较少,从而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