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2)
- 2023(11107)
- 2022(9379)
- 2021(8747)
- 2020(6993)
- 2019(15944)
- 2018(15838)
- 2017(29595)
- 2016(15867)
- 2015(18411)
- 2014(18508)
- 2013(18593)
- 2012(18257)
- 2011(16995)
- 2010(17427)
- 2009(16441)
- 2008(16410)
- 2007(14918)
- 2006(13949)
- 2005(13369)
- 学科
- 济(93735)
- 经济(93643)
- 管理(41906)
- 业(38599)
- 中国(29177)
- 方法(28641)
- 企(28539)
- 企业(28539)
- 地方(25435)
- 数学(24922)
- 数学方法(24622)
- 农(22170)
- 业经(18451)
- 贸(17334)
- 贸易(17319)
- 易(16745)
- 学(16643)
- 制(16241)
- 财(16001)
- 地方经济(15861)
- 银(15217)
- 银行(15204)
- 融(14942)
- 金融(14942)
- 农业(14865)
- 行(14833)
- 发(13941)
- 环境(13076)
- 体(11399)
- 和(11183)
- 机构
- 大学(245280)
- 学院(244196)
- 济(117328)
- 经济(115121)
- 研究(97409)
- 管理(84530)
- 中国(77627)
- 理学(69636)
- 理学院(68732)
- 管理学(67661)
- 管理学院(67201)
- 科学(54802)
- 京(54746)
- 财(53030)
- 所(50728)
- 研究所(45013)
- 中心(42532)
- 财经(40532)
- 江(38383)
- 经济学(38293)
- 农(38094)
- 北京(36759)
- 经(36688)
- 范(34409)
- 院(34244)
- 师范(34126)
- 经济学院(34088)
- 州(30802)
- 业大(29839)
- 科学院(29688)
- 基金
- 项目(144143)
- 科学(113475)
- 研究(108967)
- 基金(104482)
- 家(90372)
- 国家(89612)
- 科学基金(75184)
- 社会(72107)
- 社会科(68417)
- 社会科学(68404)
- 省(53654)
- 基金项目(52957)
- 教育(48811)
- 划(45535)
- 资助(44587)
- 自然(43821)
- 自然科(42780)
- 自然科学(42769)
- 编号(42330)
- 自然科学基金(42010)
- 发(37633)
- 成果(36904)
- 部(33166)
- 重点(33043)
- 发展(31453)
- 课题(31383)
- 国家社会(30994)
- 展(30969)
- 中国(29733)
- 创(28725)
- 期刊
- 济(148271)
- 经济(148271)
- 研究(87916)
- 中国(57840)
- 财(39387)
- 农(37805)
- 管理(35745)
- 学报(34662)
- 科学(33851)
- 融(30114)
- 金融(30114)
- 教育(28300)
- 大学(27026)
- 农业(25848)
- 学学(25103)
- 经济研究(24690)
- 财经(22062)
- 技术(21827)
- 业经(21516)
- 问题(19586)
- 经(19397)
- 贸(18048)
- 国际(16772)
- 世界(16470)
- 技术经济(14056)
- 业(13764)
- 统计(12570)
- 经济问题(12169)
- 经济管理(11319)
- 坛(11166)
共检索到414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三个热点问题,汇率、房地产和债务。这三个问题也成为某些境外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新论据,将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唱成由基本面所致,将房地产局部过热解读为重蹈日本覆辙,将债券市场化运行中出现的打破刚性兑付理解为债务危机前兆。在某些境外媒体眼中,中国经济似乎已危机四伏。就我看来,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错配"情况所导致,重视却无需
关键词:
经济 境外媒体 错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三个热点问题,汇率、房地产和债务。这三个问题也成为某些境外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新论据,将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唱成由基本面所致,将房地产局部过热解读为重蹈日本覆辙,将债券市场化运行中出现的打破刚性兑付理解为债务危机前兆。在某些境外媒体眼中,中国经济似乎已危机四伏。就我看来,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错配"情况所导致,重视却无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恒山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影响到世界,国内外都非常关注。为了表述方便,也便于记忆,可概括为三个"心":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充满信心、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保持戒心、对把握关键方面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坚定决心。一、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充满信心过去三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度增长有高有低,总体看保持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水平。1978年~2010年,平均年增长达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卫国
商业伦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经济体制转轨、新旧道德体系冲突、主流信仰的缺失、企业管理者轻视和忽视伦理等原因导致中国商业伦理缺失。然后提出了加强商业伦理建设的措施: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加强员工伦理教育和深化社会监督硬化商业伦理。
关键词:
商业伦理缺失 转轨经济 企业伦理守则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书瀚
近读留日博士张宏武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原文为日文,由日本溪水社2003年9月出版)一书,实感本书颇具特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有关我国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维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危机现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出产生这些信用危机的社会原因,介绍了国外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国信用体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信用危机 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运龙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耕地丧失过多 ,使近年来农业和粮食生产徘徊 ,食物安全受到威胁。决策失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地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下。本文还分析了耕地丧失的恶果 ,呼吁借鉴国际经验 ,从体制、机制、法制上采取治本之策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减少 驱动因素 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洪
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首先得益于十余年来的卓有成效的体制改革和正确的发展政策。目前,经济效益下降、经济结构尚不合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现象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今后5—10年,应把优化经济结构、搞好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旅游发展确实需要非常注重城乡统筹问题,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更不能就旅游说旅游,而要放在城镇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去考虑。一、旅游业要在乡村地区城镇化和产业化中扮演引领性的角色城镇化是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
一、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从1979年至1988年间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就其经济的增长方式看,具有显著地“由重转轻”特征,即在农、轻、重三大物质产业部门增长格局中,由改革前30年长期持续的以重工业主导增长格局,转向以农业而后是轻工业主导增长的格局,这种不同于以往增长格局的出现,与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在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吉玉 朱丹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破解转型升级、和谐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难题。为此,要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总结世界经济和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以转型促发展,以和谐求稳定、以改革求出路,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瑛 杨开忠 沈体雁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