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7)
2023(13444)
2022(11082)
2021(10264)
2020(8155)
2019(18668)
2018(18210)
2017(34782)
2016(18405)
2015(20189)
2014(19862)
2013(19098)
2012(17523)
2011(15536)
2010(15187)
2009(13477)
2008(12586)
2007(10729)
2006(9090)
2005(7889)
作者
(48324)
(40400)
(40100)
(37951)
(25545)
(19162)
(18209)
(15864)
(15370)
(14104)
(13752)
(13621)
(12523)
(12389)
(12364)
(12151)
(12008)
(11777)
(11533)
(11511)
(9830)
(9769)
(9754)
(9282)
(9145)
(8987)
(8742)
(8739)
(7964)
(7896)
学科
(78591)
经济(78525)
管理(50789)
(49330)
(38547)
企业(38547)
方法(31361)
数学(27664)
数学方法(27299)
中国(24198)
(23160)
地方(21989)
业经(18913)
(17779)
农业(16090)
(14016)
贸易(14004)
(13535)
环境(12819)
(12649)
技术(12611)
(12491)
(12354)
银行(12342)
(12305)
金融(12303)
(12139)
地方经济(11955)
(11925)
(11261)
机构
学院(245578)
大学(241046)
(102863)
经济(100900)
管理(97095)
理学(84043)
理学院(83185)
管理学(81845)
管理学院(81386)
研究(80790)
中国(61010)
(49768)
科学(47261)
(46048)
中心(38674)
(37887)
(37138)
财经(36825)
(36089)
研究所(34342)
业大(34310)
(33659)
(33339)
师范(33019)
经济学(31574)
北京(30773)
(30298)
(29206)
农业(28608)
经济学院(28542)
基金
项目(171996)
科学(137747)
研究(130399)
基金(124496)
(107218)
国家(106268)
科学基金(93101)
社会(84591)
社会科(80344)
社会科学(80330)
(68678)
基金项目(66011)
教育(60424)
自然(58017)
(57173)
自然科(56713)
自然科学(56700)
自然科学基金(55635)
编号(53521)
资助(49050)
(42459)
成果(41693)
重点(38939)
(38082)
(37046)
课题(36830)
国家社会(35297)
创新(34518)
发展(34165)
(33574)
期刊
(112996)
经济(112996)
研究(71183)
中国(49160)
管理(36276)
(35108)
(34875)
学报(32722)
科学(32361)
教育(30332)
大学(26477)
学学(24946)
农业(24611)
技术(23847)
(23217)
金融(23217)
业经(21460)
经济研究(18264)
财经(17515)
(15138)
问题(14886)
(12464)
商业(11846)
技术经济(11621)
科技(11316)
(10890)
理论(10865)
现代(10848)
资源(10791)
(10625)
共检索到36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永慧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源在于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变。相关描述统计显示,随着经济体所处经济增长动力阶段的提升,其腐败水平呈明显下降态势,从而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反腐败是我国的必要策略。通过对116个经济体在1996—2016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增长驱动阶段经济体的腐败成因。全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不一定直接加剧腐败,但的确会降低收入提升的降腐败效应;制度层面公民对社会规则的认可和服从、政府简政放权以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都有助于降低腐败发生率;自然资源租金的富裕和城市化的进展并不必然伴随腐败恶化,实际上由二者带来的经济增长更可能提升经济体的清廉水平。分样本研究显示,不同增长驱动阶段经济体的腐败成因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效率驱动阶段的经济体应该重视收入分配不公对腐败的不利影响,而创新驱动阶段的经济体更多地依赖政治体系中的性别平等、教育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来实现反腐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煜恩  刘雪芳  朱健齐  
文章探讨高管腐败行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究政府反腐败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腐败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高管腐败对企业增长起到"沙子"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与过度投资负相关,对企业成长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负向调节高管腐败和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因高管腐败造成的过度投资现象,产生"声誉调节效应";进一步用中央反腐败政策实施阶段和企业所在地区反腐败力度分组验证了上述结论;并且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腐败和过度投资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政府反腐败之后、以及地区反腐力度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政府反腐败对企业成长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结果也表明,在当前反腐败的背景下,中央反腐败运动对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治理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筱乐  
腐败通过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经济活动产生作用,而腐败会对服务业产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亟需重视的问题。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契约为桥梁讨论腐败对服务业产出的影响,是一个新的尝试。利用1994-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2011年各省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考察腐败和服务业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腐败程度较高的地区,服务业产出水平较低,并且实际服务产出受到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在分析框架中加入行业特征后发现,中国行业的契约密集度越高,腐败的机会越多,对服务产出的负面影响越大。从研究结论上看,反腐败、规范契约执行程序,有助于服务业发展。从长期来看,应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筱乐  
腐败通过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经济活动产生作用,而腐败会对服务业产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亟需重视的问题。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契约为桥梁讨论腐败对服务业产出的影响,是一个新的尝试。利用1994-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2011年各省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考察腐败和服务业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腐败程度较高的地区,服务业产出水平较低,并且实际服务产出受到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在分析框架中加入行业特征后发现,中国行业的契约密集度越高,腐败的机会越多,对服务产出的负面影响越大。从研究结论上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焯  
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首次将滋生腐败的各种根源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导向,对反腐败的各种措施进行重新定位和完善。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即腐败问题的界定、腐败的经济根源、基于经济根源框架的反腐措施以及反腐败的实证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胡杨  宋夏云  
国家审计是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腐败治理作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反腐败与反洗钱工作组”的经验交流文本展开质性分析,构建了国家审计参与腐败治理的结构化模型。研究发现,各国对审计腐败治理的授权普遍内嵌于最高审计机关战略规划、项目规划及资源规划中,不同国家在审计腐败治理实现路径上具有趋同性,腐败治理制度建设与协同机制建设是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审计腐败治理既可通过嵌入传统审计业务实现,也可通过专门审计项目实施,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目标可分为功能性与价值性两个层次。研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实践经验对结构化模型做了进一步阐释,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审计提升腐败治理效能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政治腐败自二战后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欧诸国一直被视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边缘性现象。然而从80年代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战后时期相比,80年代后政治丑闻(包括腐败丑闻和其他类型丑闻)曝光的频率大为增加,请看下表:表1.在某些西欧国家政治丑闻发生的频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富景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一平  朱江南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紧密相联。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是影响地方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中国县级横截面数据以及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文章发现,反腐败力度越大的县的收入水平越高。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来量化各个解释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还发现,反腐败是解释中国县际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三、腐败在西欧的影响尽管有些学者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主张腐败可能会有某些积极的功用,对西欧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腐败后果所作的案例研究却表明,广泛存在的腐败产生了许多“邪恶的影响”而非积极的影响①。1.它削弱了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和理想在西欧日益增长的腐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雨,王刚  
腐败现象是困扰韩国社会发展的痼疾,贯穿于韩国整个现代化过程,权威政权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它使得政治腐败能够从体制自身不断地生长出来,难以彻底根除。从政治层面对韩国的权威主义体制进行透视,政经勾结等腐败现象是权威政治结构的必然产物,韩国只有通过政治上的发展与变革,才能有效地消除结构性的腐败现象,实现经济健康而稳定的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乐  葛荃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腐败问题已成为危害经济社会生活的毒瘤,而反腐败工作也日益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描述了腐败对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危害,并在系统地分析了腐败成因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预防与治理并举的反腐败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