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8)
2023(5631)
2022(5084)
2021(4753)
2020(4212)
2019(10055)
2018(9786)
2017(19380)
2016(10991)
2015(12748)
2014(13140)
2013(13177)
2012(12627)
2011(11587)
2010(11857)
2009(10799)
2008(11093)
2007(10200)
2006(8676)
2005(7816)
作者
(33268)
(27969)
(27827)
(26662)
(17623)
(13317)
(13017)
(11119)
(10359)
(9924)
(9439)
(9358)
(9074)
(8791)
(8768)
(8758)
(8724)
(8187)
(8142)
(8052)
(7076)
(6911)
(6905)
(6425)
(6377)
(6335)
(6274)
(6142)
(5675)
(5652)
学科
(45654)
经济(45614)
管理(28258)
(27693)
方法(23478)
(21973)
企业(21973)
数学(21015)
数学方法(20758)
(12399)
(11839)
中国(11067)
(10242)
(9619)
贸易(9618)
(9337)
地方(9102)
(8519)
业经(8151)
理论(8119)
农业(8050)
(7527)
(7270)
财务(7256)
财务管理(7235)
企业财务(6797)
(6319)
银行(6296)
(6112)
金融(6110)
机构
大学(164621)
学院(162647)
(64551)
经济(62945)
管理(59669)
研究(55727)
理学(51047)
理学院(50381)
管理学(49444)
管理学院(49118)
中国(40221)
(35335)
科学(34885)
(29835)
(29348)
(29300)
研究所(26618)
中心(25863)
(25560)
业大(25425)
农业(23839)
(23712)
师范(23490)
财经(23452)
北京(22282)
(21149)
(20156)
经济学(19871)
(19696)
师范大学(19037)
基金
项目(104279)
科学(80027)
研究(76729)
基金(72831)
(63590)
国家(63056)
科学基金(52650)
社会(45436)
社会科(42967)
社会科学(42949)
(41357)
基金项目(38645)
教育(37390)
(35664)
自然(34158)
自然科(33313)
自然科学(33299)
编号(33172)
自然科学基金(32700)
资助(30624)
成果(27775)
重点(23846)
(23591)
课题(23134)
(22593)
(21079)
科研(20343)
大学(20110)
教育部(19932)
创新(19689)
期刊
(70040)
经济(70040)
研究(48374)
中国(32416)
学报(26555)
(26276)
(23899)
教育(23402)
科学(23341)
管理(19556)
大学(19378)
学学(17867)
农业(17577)
技术(15547)
(12672)
金融(12672)
财经(11556)
经济研究(11327)
业经(11234)
(10132)
问题(10052)
(9938)
图书(8715)
(8623)
技术经济(8506)
(8235)
理论(8055)
统计(7765)
商业(7745)
实践(7328)
共检索到240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志成  
弗莱雷解放教育课程建构论重视全体成员参与、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提倡培养批判意识、强调原生主题来进行课程的建构。基于批判建构主义的原理,弗莱雷实施了"跨学科课程改革计划"。这一新的课程改革计划的主导思想是:探究和确定现实世界中的原生主题,围绕主题以跨学科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开展以批判与建构为特色的课程改革计划,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意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崔允漷  
跨学科主题学习集中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精神,是一种有待持续建构的中国课程话语。从学理建模上看,新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表征为“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两种类型,旨在区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广义的超学科学习,明确其在综合学习中的位置,同时推动政策执行的可操作与可观测,引导各科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从关系澄清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迭代变革,是主题学习的学科属性复归,是推进综合学习的中间路径。从实践要义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把握学校学习的学科属性,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落实综合学习的变革旨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允漷   郭洪瑞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既是亮点又是难点,但它是一个多义词,亟须厘清。在新课程改革语境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指以主题学习的方式实现跨科目教学,以培育学生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操作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特征表现为以科目之跨为起点,以主题整合为抓手,以实践学习为路径和以素养培育为旨归,强调了其科目学习的逻辑起点,观照了学习内容组织的变革,凸显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革命的表征。从实践策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注重实施单元化,以单元作为设计实施的单位和载体;应注重主题意义化,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应注重内容结构化,开展指向整合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注重学习实践化,推进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变革;应注重评价表现化,嵌入表现性评价变革传统评价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在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层面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跨学科学习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同样被关注和规划。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上都有差异,中国课程标准从课时安排、学习方式、实践范例的角度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课程标准更多地在科学类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支撑跨学科学习,并通过STEM课程加以落实。两相比较,中国可结合课程体系特点分领域围绕共同主题或核心概念开展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评价策略,同时发挥教科研体制优势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志成  
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是使民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走向觉悟;从觉悟到批判,再走向建构的这样的一种过程。综观弗菜雷解放教育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当属批判建构主义一派的。基于解放教育思想,弗莱雷的课程建构论重视全体参与、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提倡培养批判意识、强调原生主题来进行课程的建构。批判与建构,成为弗莱雷课程建构论的一大特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需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由以前"术业专攻"的精英培养模式,向大众化综合型人才模式转变。在音乐教育不只注重单一的音乐课程教学,还要结合其它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实现音乐人才教育的全面革新,积极构建音乐课程跨学科转型架构,以实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实现音乐课程跨学科教育可谓是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在遵循音乐教学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之下,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鹏  
随着社会就业趋势以及社会需求导向的变化,对现代社会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术业专攻"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符合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趋势,"广泛涉猎"正在逐渐取代"术业专攻",并成为21世纪高校人才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社会各界需求的广泛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综合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需求。如何使高校人才的教育方向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桂清   张良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重塑时代新人的素质结构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其内涵涉及三个方面: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体现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的三位一体;以学科为立足点,关注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的交融互渗;以综合学习为特征,彰显学习的整体性、联结性和具身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一顽疾所进行的破冰行动,它能够为教材内容组织形态和呈现方式的变革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是为实现义务教育减负增效改革目标所采取的调节措施。其实施期望不仅体现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目标的交融,同时以内蕴大观念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实现任务下的学习活动与多样化学习支持的协同,并超越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拓新的教学境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华  科特尼·弗林特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两个主要研究传统。目前关于这两个分支学科的讨论主要是局限在美国学术界内,而其对于其它国家环境和社会研究学科建设的借鉴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正是本文在中国的学术背景中提出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相互融合问题的原因所在。环境社会学在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学科建设阶段,垮学科的中国环境与资源社会学在投身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完全有希望实现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实质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捷  鲁家皓  
文章基于跨学科课程建设,结合课程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把迭代式教学应用在跨学科课程中的设想,并从迭代式教学的优势、前提、教学重点三个方面,理论上论证了迭代式教学与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意在为跨学科课程在高校教育改革中进一步落实和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依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敦华  
本文在总结北京大学举办文科试验班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史哲共同举办国学班的想法,并介绍了欧洲的“波隆尼亚进程”计划对大学教育朝向跨学科综合教育方向改革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华  
小学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还是混沌未开的、整体的,分科的教学免不了要在学生的思维中强行划分边界,构筑了各自清晰的"势力范围"的同时,也割裂了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学书  
近年来,衍生自STEM教育的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颇受世界教育改革关注。它以跨学科整合为核心理念,融合学科知识、儿童经验、社会生活等价值取向。其多样化的整合模式建基于多种整合机制,运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选择,建构过程重点关注主题选择、目标制定、知识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环节。但STEAM跨学科整合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的相应实践活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专业STEAM教师队伍有待扩大,课程整合能力必须提高;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支持系统有待强化,应争取多方面支持;STEAM课程整合的形式主义有待克服,须防止主题的窄化和泛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玉华  
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在实践中存在“跨而不合”“合而不深”等现象,需要从“浅表”走向“深度”。本文立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追求和基本特征,建构了包括指向学习内容的“学科整合程度”、指向学习过程的“学习投入程度”和指向学习结果的“问题解决程度”的“三度”分析框架,引导和支持教师从不同水平、动态视角、“质”的方式来辨析并判断实践中的区别与变化。走向深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需要以源自真实情境的大问题、大任务作为组织中心;在多门学科“学以致用”中实现“用以致学”;通过“学习赋权”助力学生自主投入与反思建构。同时,学校应关注不同水平和素养指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系统规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庄渝霞  
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对行为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来看,各门学科发展表现为独立期、渗透期和融合期三个阶段。在独立期,三门学科存在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行为被分割;在渗透期,三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出现交叉和结合,行为被丰富化;在融合期,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所有社会行为成为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