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2)
2023(6674)
2022(6034)
2021(5723)
2020(5280)
2019(12520)
2018(12730)
2017(26428)
2016(14504)
2015(16954)
2014(17436)
2013(17705)
2012(17050)
2011(15632)
2010(16100)
2009(15643)
2008(16048)
2007(15037)
2006(13503)
2005(12547)
作者
(44341)
(36928)
(36494)
(35455)
(23439)
(17620)
(17164)
(14243)
(13892)
(13394)
(12521)
(12328)
(11878)
(11707)
(11683)
(11566)
(11211)
(10839)
(10790)
(10670)
(9479)
(9200)
(9023)
(8483)
(8481)
(8387)
(8354)
(8301)
(7460)
(7303)
学科
(62451)
经济(62393)
管理(38783)
(38427)
方法(31188)
(29945)
企业(29945)
数学(27669)
数学方法(27479)
(20804)
银行(20659)
(20138)
(19280)
中国(18594)
(17098)
(16738)
(14349)
金融(14346)
(13965)
贸易(13954)
(13610)
(12897)
(12359)
制度(12354)
业经(11649)
农业(10742)
业务(10632)
地方(10390)
(9885)
(9747)
机构
大学(225985)
学院(222312)
(95509)
经济(93389)
管理(82133)
研究(73552)
理学(68486)
理学院(67735)
管理学(66762)
管理学院(66339)
中国(65793)
(49017)
(48239)
科学(42945)
(38704)
(38498)
财经(38372)
(35699)
中心(35664)
研究所(34477)
(34443)
北京(31167)
经济学(30729)
农业(30529)
业大(30468)
(29327)
(29133)
师范(29088)
财经大学(28256)
(28050)
基金
项目(128867)
科学(99487)
研究(96231)
基金(92453)
(78888)
国家(78224)
科学基金(65384)
社会(59963)
社会科(56785)
社会科学(56765)
(49492)
基金项目(48605)
教育(44990)
(42091)
编号(40690)
自然(40385)
资助(39473)
自然科(39342)
自然科学(39328)
自然科学基金(38634)
成果(35322)
(30169)
重点(28987)
(27761)
课题(27732)
教育部(25923)
(25781)
(25552)
人文(25031)
科研(24711)
期刊
(108217)
经济(108217)
研究(74684)
中国(41702)
(40066)
金融(40066)
(38736)
(34580)
学报(33618)
科学(29654)
管理(28077)
大学(25136)
学学(23453)
教育(22572)
财经(21090)
农业(20685)
技术(18034)
(17971)
经济研究(17008)
业经(17004)
问题(15873)
理论(14091)
(13695)
实践(12815)
(12815)
技术经济(12014)
国际(11667)
商业(11215)
统计(10945)
图书(10886)
共检索到351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南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我国目前信贷市场中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可视为信号博弈。由于其分离均衡条件的破坏,造成银行对信贷信息的不完全;而随着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加强以及风险责任的落实,又使银行信贷人员的最优选择为不放款,最终导致“惜贷”现象产生。因此,解决“惜贷”问题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三是银行自身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找好风险与效益的切入点;四是放松人民币利率管制;五是加强全社会的信用管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珺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惜贷”现象进行了制度层面的分析。指出“惜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后 ,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 ,对贷款责任实施终身追究以及现阶段信用制度环境恶化。为了减少或消除“惜贷”现象 ,政府应致力于建设和保护信用环境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过程中 ,要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施 ,找好风险与效益的结合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成学真  汪国平  
在一个银行经营活动厂商化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研究显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于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行为上的特征和银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其他外部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但在我国,银行却存在着严重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全新观点分析发现期望值差异,证实偏差、框定偏差及羊群效应是造成银行存在“惜贷”现象的根本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筱峰  乔立娟  
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后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企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银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产生惜贷行为,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银行的惜贷行为,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红  
银行惜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为一方面银行存在巨额存差资金,这部分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或运用于利率很低的国债上,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尽人意,宏观经济仍然紧缩;另一方面我国相当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求资金若渴”,却无法贷到款,对此现象人们不无忧虑。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银行业的惜贷现象,对银行巨额存差资金如何加以引导使之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中循环,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发挥应有效用,带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飞琼  
本文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建立新的分析框架,从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给过程入手,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寻找国家助学贷款银行惜贷的内在原因,提出破解惜贷的两条路径:一是以小银行为主体开展有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二是以高校为单位"打包"贷款,增大单笔额度,由大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永明  蔡洋萍  刘强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过程中,农户和村镇银行均产生了严重的惜贷情绪,大大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唐山市H镇村镇银行及H镇所辖行政村的145户农户进行数据调研,即从需求视角对影响农户惜贷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又从供给视角对H镇村镇银行的内部管理结构与信贷风险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分别从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及政策方面提出缓解双方"惜贷"情绪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永明  蔡洋萍  刘强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过程中,农户和村镇银行均产生了严重的惜贷情绪,大大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唐山市H镇村镇银行及H镇所辖行政村的145户农户进行数据调研,即从需求视角对影响农户惜贷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又从供给视角对H镇村镇银行的内部管理结构与信贷风险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分别从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及政策方面提出缓解双方"惜贷"情绪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海霞  
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占比高已成为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从严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零不良率、不良贷款“问责制”以及信贷人员责任终身追究等严格的信贷约束政策, 使得经济活动中的“惜贷”现象成为信贷人员与银行信贷管理政策之间博弈的一种均衡结果。因此, 选择适度风险范围内的非零不良贷款率, 建立健全与约束机制相对等的正向激励机制应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效益的客观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湃  
国有商业银行"惜贷"折射出信用环境不佳,信贷风险大和管理机制缺陷等问题。尽管有其经营行为理性的一面,但对银行自身和社会都是不经济的,尤其是央行刺激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政策意图难以得到有效贯彻。解决"惜贷"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的力度,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企业征信系统,依法规范社会信用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煊君  
我国证券市场的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并尝试在实践中应用所建立的模型为监管者进行规制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志鲲  
本文建立并比较了四个分别强调不同因素的信贷市场模型 ,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银行惜贷”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论解释和征策含义分析。得出结论 ,只有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行为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相结合才能完全解释“银行惜贷”现象 ;而且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惜贷”与信贷紧缩问题 ,并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