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8)
- 2023(12690)
- 2022(10460)
- 2021(9648)
- 2020(7425)
- 2019(16715)
- 2018(16097)
- 2017(29600)
- 2016(15737)
- 2015(17163)
- 2014(16356)
- 2013(15866)
- 2012(15013)
- 2011(13587)
- 2010(13755)
- 2009(12539)
- 2008(12115)
- 2007(10963)
- 2006(9900)
- 2005(9056)
- 学科
- 济(64523)
- 经济(64468)
- 业(46392)
- 管理(45206)
- 企(36197)
- 企业(36197)
- 中国(23818)
- 地方(22831)
- 农(22508)
- 技术(18714)
- 业经(18680)
- 方法(16554)
- 农业(15969)
- 数学(13129)
- 技术管理(13090)
- 数学方法(12952)
- 财(12442)
- 制(12327)
- 银(12227)
- 发(12217)
- 银行(12214)
- 融(12122)
- 金融(12119)
- 地方经济(12012)
- 行(11930)
- 贸(11360)
- 贸易(11345)
- 学(11254)
- 环境(10941)
- 易(10886)
- 机构
- 学院(211803)
- 大学(207572)
- 济(84983)
- 经济(83007)
- 管理(79607)
- 研究(75692)
- 理学(67057)
- 理学院(66212)
- 管理学(65252)
- 管理学院(64808)
- 中国(58248)
- 京(45006)
- 科学(44374)
- 财(38950)
- 所(36530)
- 中心(34897)
- 江(34728)
- 研究所(32672)
- 范(32455)
- 师范(32201)
- 农(32030)
- 财经(29526)
- 北京(28853)
- 州(28513)
- 院(28300)
- 业大(27857)
- 经(26590)
- 师范大学(25760)
- 经济学(24698)
- 技术(24303)
- 基金
- 项目(138852)
- 科学(110703)
- 研究(110601)
- 基金(96499)
- 家(82354)
- 国家(81467)
- 科学基金(70710)
- 社会(70109)
- 社会科(66305)
- 社会科学(66293)
- 省(58351)
- 基金项目(51073)
- 教育(50258)
- 划(47531)
- 编号(46615)
- 自然(41269)
- 自然科(40312)
- 自然科学(40307)
- 自然科学基金(39562)
- 成果(38211)
- 发(36824)
- 资助(35752)
- 创(35090)
- 课题(34003)
- 创新(31749)
- 重点(31392)
- 发展(30320)
- 展(29783)
- 部(28877)
- 年(28578)
- 期刊
- 济(107381)
- 经济(107381)
- 研究(69341)
- 中国(54746)
- 教育(35130)
- 管理(32817)
- 农(32417)
- 财(28884)
- 科学(28360)
- 学报(26707)
- 融(23364)
- 金融(23364)
- 农业(22277)
- 大学(21324)
- 技术(21230)
- 业经(20477)
- 学学(19318)
- 经济研究(16437)
- 财经(13686)
- 问题(13602)
- 科技(13024)
- 图书(12208)
- 经(11980)
- 业(11942)
- 坛(11614)
- 论坛(11614)
- 发(11068)
- 技术经济(10960)
- 现代(10403)
- 职业(10243)
共检索到34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仲丽娟
协同创新模式在创新活动中的凸显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人才在创新团队中的组织作用与核心地位激励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学科协同创新的目标是生成新的基础学科知识。在我国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存在团队成员有效交流不足、基础学科人才地位与作用得不到保障,以及应用性创新项目挤占基础学科创新项目等现象,制约了协同创新过程中基础学科的发展。团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彰显多元知识协同运用创新成果的评价、凸显基础学科知识优势创新团队分工以及限制应用研究挤占财政资金等路径,可以促进以协同创新为依托的基础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基础研究 基础学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司帅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能,需要将"创新驱动"置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以供需协同演化的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一方面,必须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辅之以"选择立法、强化竞争、税收优惠、简化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强化供给侧管理,提高供给侧效率;另一方面,应依靠供需协同原则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制度发展,强化机制化建设,促进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使国民经济的供给端更好地与需求端相匹配。
关键词:
供需协同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长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忠云 邓秀新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华炜
当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紧紧抓住这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外部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立足校内协同,强化校内系统与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拓展发展外围,合理推进校外协同创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升级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康 张晶晶
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可持续为导向引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出集群的特色优势,以主导龙头产业为中心聚焦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最大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集群的协同创新。针对现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质量效益不明显,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不健全,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协同创新度不高,地区分布差异大、区域协同联动力度不足等短板,一要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放眼全局因地制宜,掌握相对优势;二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完善配套机制;三要针对性地固链强链,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四要注重解放思想和畅通就业市场,扩大发展潜力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惠源 崔娅雯
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为交叉学科发展打开了思路,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之间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相互借鉴是转变学术研究方向、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理念、形式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交叉学科互动借鉴组织模式为交叉学科研究的借鉴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交叉学科发展的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得到解决,基本路径和研究范式包括:厘清诉求学科的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现状;寻找被诉学科类似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研究被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排异性;...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交叉学科研究 学科排异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是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从开放科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行动是基于主体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产学多元主体共同愿景、校企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和协同创新框架系统序参量,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协同、价值整合、利益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宝珍
采用制度互补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博弈模型报告了制度不互补是导致区域协调发展低效运行的关键,认为府际职责边界模糊,本位主义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以及区域制度结构复杂性是造成制度不互补的本源。提出了正向的制度激励将激发地区间在不断演化的博弈中自主实现合作行为的观点,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着力构建互补的制度体系,从权威、分权、价值、多元、配套、规范等6个路径同步推进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科学逻辑 技术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月云
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需要寻求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存在的困境,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期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了以协同创新推进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
新建本科高校 创业教育 转型 协同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凤英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培 南旭光
传统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因信息孤岛造成的治理过程数据失真、因信息黑箱拖滞造成的治理主体动力积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治理决策失灵、因静态碎片化削弱了治理预期成效等现实困境。大数据则可以从不同角度变革职业教育治理环境支撑、改造治理网络系统、优化治理发展格局、激发制度政策创新等,从而成为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关键应用和新途径。建议应围绕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动态协同治理设计与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开放性大数据管理系统与模式、汇聚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智慧与共识、建构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框架与机制等设计突破路径,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法虎 魏子凡 顾甲
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审视教育要素的迭代、知识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内涵,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时空,并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数字化逻辑体系。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方向迷失、体验屏障、源头困境和竞争劣势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契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需遵循数字化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的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提升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车丽波
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跨境电商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企业融资难、跨境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数字金融的发展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数字金融赋能跨境电商的理论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应用,并探讨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基于此,针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提出应用数字金融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全面转型,加速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