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9)
- 2023(3235)
- 2022(2502)
- 2021(2175)
- 2020(1668)
- 2019(4076)
- 2018(4313)
- 2017(7527)
- 2016(4155)
- 2015(4266)
- 2014(4278)
- 2013(4022)
- 2012(3574)
- 2011(3168)
- 2010(3259)
- 2009(3158)
- 2008(3101)
- 2007(2530)
- 2006(2430)
- 2005(2415)
- 学科
- 济(16806)
- 经济(16767)
- 管理(11246)
- 业(9731)
- 企(8423)
- 企业(8423)
- 制(7376)
- 财(6133)
- 中国(5858)
- 体(5728)
- 方法(5557)
- 数学(5094)
- 体制(5051)
- 数学方法(5043)
- 农(4972)
- 业经(4788)
- 银(4067)
- 银行(4065)
- 行(3965)
- 融(3942)
- 金融(3939)
- 税(3759)
- 税收(3695)
- 收(3667)
- 地方(3462)
- 财政(3156)
- 农业(3117)
- 制度(2915)
- 度(2915)
- 教育(2885)
- 机构
- 大学(52092)
- 学院(51307)
- 济(24609)
- 经济(24199)
- 研究(20659)
- 管理(18976)
- 理学(15860)
- 理学院(15697)
- 中国(15591)
- 管理学(15547)
- 管理学院(15437)
- 财(14179)
- 京(11015)
- 科学(10475)
- 所(9847)
- 财经(9836)
- 经(9025)
- 中心(8794)
- 研究所(8665)
- 江(8578)
- 农(7999)
- 经济学(7924)
- 范(7724)
- 师范(7670)
- 院(7630)
- 财经大学(7297)
- 北京(7270)
- 经济学院(7015)
- 省(6431)
- 师范大学(6366)
共检索到89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着重研究完善分配体制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提低",以克服相对贫困为重点。从分配体制角度,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包容。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后,劳动报酬在收入中的比重会下降,但劳动者收入会随着其拥有更多的非劳动生产要素而提高。这是劳动者在要素报酬机制中的富裕途径。按劳分配为主体指的是包含直接劳动、技术和管理收入在内的劳动收入为主体。只要技术和管理要素作为复杂劳动收入得到实现,其连同直接劳动收入一起,就可能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直接劳动者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的复杂程度,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取复杂劳动报酬,是勤劳致富的体现。根据就业优先的要求,科技进步不是偏向于替代就业。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就要求"教育与技术赛跑",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技能提高与低技能岗位被替代同步。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涉及的税收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正是政府主导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不同家庭享用公共产品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则应该是无差别、公平的,体现"精准"和"普惠"。基本公共服务的无差别提供需要增强公共财政的能力,其路径除了完善税收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外,还需要利用市场经济。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重要的是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慈善文化的弘扬,特别需要有相应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激励。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包容 分配 共同富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实 朱梦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远景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然后从收入差距,财产分配差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论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及其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财产差距 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旭辉
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意味着税收除了发挥调节收入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更加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在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改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央地税收分成比例欠科学不利于产业升级、个人所得税合理性不足、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等。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地方税制,灵活制定分成比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遗产税立法;及时更新消费税、资源税征收范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改革中的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税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公众参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旭辉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要立足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国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防贫减贫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重心有所不同,但始终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有着很强的逻辑连续性与目标一致性,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快速城镇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公平性与衔接性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包容性问题。为了更好解决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盘活社保存量资金;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并向新生代农民工延伸。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教育正义主要表现为教育正义理念和教育正义实践两种基本形式。在知识社会和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作用。以教育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确立全民性、普惠化、多元化、技能化、终身化和免费性职业教育理念;必须以教育正义理念为引领,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一是要强化和落实行业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二是要建立健全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逐步淡化中职学校和中职教育、大力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高等教育,四是要建立多样化入学制度,五是要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包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并在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三次收入分配视角,从理论层面阐述税收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历史层面回顾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历程,从现实层面剖析当前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环节要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流转税制,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征税范围;再分配环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推进财产税改革;三次分配环节优化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中国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市场力量和公共政策带来的排斥性风险难以完全消除,而两者带来的包容性机遇也会长期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应推进城乡双向开放,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增长效应更公平地扩散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受益;应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让小农户以更大比例分享高效农业发展的红利;应消除制度性差距,让农民农村在再分配中以更大比例获益;应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包容性 排斥性 共同富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而且我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增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性、发展的平衡性以及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这三个方面做文章,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施悦琪
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提升后富群体的能力。高校育人体系需加快聚焦以增能赋能为目标的育人内容创新,增强现实适应性、领域交叉性、素质立体性;强化以多元适切为特征的育人方式创新,促进多样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全过程性;推动以师生为中心的育人制度创新,健全便捷型、个性化、普惠性的规则设计。优化有利于能力提升培养的高校共育环境,构建能力主导的社会发展环境,营造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共同体氛围,厚植公益取向的高等教育反哺文化。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后富群体 高校育人 创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阮梦婷 葛劲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育共享离不开政府和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以机会均等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供给模式。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分析财政体制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对我国的教育均等化实践提供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 财政体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龙海明 伍之琳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筱谨 任碧云 赵彦庆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创新驱动代理指标,结合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对金融结构优化与共同富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共同富裕,且创新驱动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优化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引进模仿创新模式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而自主创新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提升效率来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宗富 杜鑫星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任务。2022年3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及浙江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支持温州探索在示范区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上先行先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