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6)
2023(5389)
2022(4507)
2021(4617)
2020(3683)
2019(9028)
2018(9346)
2017(15811)
2016(9670)
2015(11048)
2014(11174)
2013(9974)
2012(8837)
2011(8075)
2010(8649)
2009(7301)
2008(6937)
2007(6319)
2006(5541)
2005(5084)
作者
(22959)
(19027)
(18659)
(18242)
(12069)
(8943)
(8686)
(7451)
(7294)
(6919)
(6574)
(6282)
(6125)
(6031)
(5887)
(5690)
(5656)
(5630)
(5595)
(5376)
(4879)
(4685)
(4615)
(4470)
(4268)
(4242)
(4235)
(4234)
(3823)
(3704)
学科
(30913)
经济(30891)
教育(19776)
管理(18490)
方法(18367)
(18119)
数学(17170)
数学方法(16657)
中国(15713)
(13765)
企业(13765)
理论(10408)
(9012)
教学(8507)
(7333)
农业(5949)
业经(5507)
(5434)
(5330)
劳动(5313)
(5296)
(5156)
技术(5155)
贸易(5149)
(5033)
发展(4567)
(4444)
学法(4443)
教学法(4443)
研究(4058)
机构
大学(123145)
学院(119462)
管理(41680)
(41090)
研究(40099)
经济(39994)
理学(36275)
理学院(35825)
管理学(34623)
管理学院(34393)
教育(28920)
(27495)
(26221)
师范(26104)
中国(24219)
科学(23291)
师范大学(21501)
(19121)
(18638)
北京(18268)
(18135)
技术(17622)
研究所(17471)
中心(17248)
职业(16747)
业大(14877)
(14715)
财经(14580)
(14540)
(13702)
基金
项目(77124)
研究(63420)
科学(62649)
基金(52627)
(44343)
国家(43832)
教育(39332)
科学基金(37888)
社会(37402)
社会科(35215)
社会科学(35207)
(31767)
编号(29241)
(28823)
基金项目(26075)
成果(25780)
课题(23384)
自然(23379)
资助(23085)
自然科(22915)
自然科学(22913)
自然科学基金(22467)
(19837)
重点(18832)
(18764)
规划(18027)
项目编号(17601)
教育部(17177)
(16808)
(16152)
期刊
教育(50550)
研究(43194)
(41104)
经济(41104)
中国(34648)
技术(16846)
管理(15261)
学报(13959)
科学(13863)
职业(13212)
(13035)
大学(12488)
(11945)
学学(10003)
技术教育(8689)
职业技术(8689)
职业技术教育(8689)
农业(8410)
统计(7913)
经济研究(7062)
(7023)
金融(7023)
财经(6971)
(6950)
(6869)
论坛(6869)
业经(6800)
决策(6472)
(6467)
(6073)
共检索到183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劳模精神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过程与结果,工匠精神是工作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契合"。劳模精神"主要从经济发展、组织创新与社会和谐三个层面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应表彰两种精神的体现者,发挥劳模和工匠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相关规则,提供传承两种精神的制度保障;多元途径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待遇,打牢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群众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品德、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青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均实现了比较大的转变,职业教育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新型的现代工匠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工匠精神的要求与指导,加强劳动教育观的革新优化,切实提高高职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文章针对"工匠精神"视角下,如何高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燕  程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将这三个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精神和坚定中华劳动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鼓舞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需要。应充分认识这三个精神的理论要义、内在关系及其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逻辑基础,以"四观"设计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以"四式"设计结构化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体、两翼、三元"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伟正  
如何看待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怎样推动这两种精神进校园进课堂?4月22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二届年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青  
21世纪的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水平,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职业型人才,基于此,加强劳动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内容。通过提高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精细化程度和教学力度,能够令劳动教育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密切联系,结合当下劳动教育现状,就“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培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齐文彬  
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强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理顺劳动教育的时空逻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肩负建设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治理劳动教育异化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首先,新时代劳动强调非生产性劳动、交换价值和多元矛盾关系,劳动教育成为自主的教育活动,而中国劳动教育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激发了各级各类劳动主体的活力。其次,新时代劳动教育关系需要从劳动教育分别与自由教育、对话教育、生态教育的对立转化为辩证的统一,综合表现其生态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再次,非物质劳动和数字劳动给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效用同时带来巨大发展和挑战,需坚持存在论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探究其产生的超巨剩余价值、新的剥削形式和时空异化等内容。总之,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基于党和国家关于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根据当前我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生成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树立劳动意识、培育良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以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统一为原则,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互为一体为本质要求,以塑造劳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融入国家教育行政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文静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续传承,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对促进中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重大。加强理论教育、开展实践锻炼、建立协同机制是培育中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蒋浒  梅纪萍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实践价值,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锻炼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慧娟  
"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也代表着劳动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工匠精神"对于各个行业的产业建设优化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发展、使我国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匠精神"理念来组织、建设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优秀劳动者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只有根据职业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体系建设,才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培训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培育出具有优秀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笔者将结合《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一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的相关问题,并为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以助力我国劳动者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推动国家产业经济实现全面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