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7)
- 2023(17475)
- 2022(14350)
- 2021(12909)
- 2020(10703)
- 2019(23939)
- 2018(23648)
- 2017(44995)
- 2016(23999)
- 2015(26940)
- 2014(27093)
- 2013(26794)
- 2012(24965)
- 2011(22792)
- 2010(23641)
- 2009(22757)
- 2008(21898)
- 2007(20090)
- 2006(18344)
- 2005(17445)
- 学科
- 济(118979)
- 经济(118818)
- 业(91218)
- 管理(85065)
- 企(80883)
- 企业(80883)
- 方法(37771)
- 中国(36331)
- 业经(35171)
- 财(33808)
- 农(32590)
- 地方(30593)
- 制(29296)
- 融(28920)
- 金融(28913)
- 数学(28581)
- 数学方法(28393)
- 银(27712)
- 银行(27680)
- 行(26855)
- 农业(23248)
- 务(22792)
- 财务(22743)
- 财务管理(22708)
- 企业财务(21555)
- 体(21232)
- 技术(20037)
- 理论(19752)
- 学(19437)
- 和(18532)
- 机构
- 学院(351555)
- 大学(346114)
- 济(155976)
- 经济(152623)
- 管理(133773)
- 研究(122012)
- 理学(111803)
- 理学院(110622)
- 管理学(109246)
- 管理学院(108568)
- 中国(101183)
- 财(76833)
- 京(73994)
- 科学(68309)
- 所(61562)
- 财经(58503)
- 江(57497)
- 中心(56527)
- 农(55972)
- 研究所(54368)
- 经(52693)
- 经济学(48002)
- 北京(47445)
- 州(45786)
- 业大(45480)
- 院(43819)
- 范(43714)
- 师范(43268)
- 农业(43096)
- 经济学院(42774)
- 基金
- 项目(215363)
- 科学(170502)
- 研究(164463)
- 基金(154708)
- 家(132178)
- 国家(130891)
- 科学基金(113498)
- 社会(107046)
- 社会科(101461)
- 社会科学(101439)
- 省(86196)
- 基金项目(80631)
- 教育(73730)
- 划(69911)
- 自然(68620)
- 编号(67189)
- 自然科(66993)
- 自然科学(66976)
- 自然科学基金(65852)
- 资助(62554)
- 成果(56017)
- 发(51341)
- 重点(48354)
- 课题(47542)
- 创(47474)
- 部(47209)
- 制(44934)
- 国家社会(44382)
- 创新(43638)
- 业(42530)
- 期刊
- 济(195120)
- 经济(195120)
- 研究(114651)
- 中国(82249)
- 财(63521)
- 管理(57853)
- 农(53853)
- 融(48584)
- 金融(48584)
- 学报(46837)
- 科学(45412)
- 教育(37644)
- 大学(37173)
- 农业(35752)
- 学学(34937)
- 技术(33469)
- 业经(31725)
- 财经(30914)
- 经济研究(30723)
- 经(26811)
- 问题(24196)
- 业(20215)
- 技术经济(19799)
- 贸(19205)
- 世界(18474)
- 国际(17808)
- 现代(17501)
- 商业(17045)
- 图书(16621)
- 经济管理(16466)
共检索到578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数字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趋势的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分工深度重塑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服务业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有助于服务业克服鲍莫尔病,防止过度服务导致产业空心化。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把两业融合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予以推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两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两业融合生态体系尚未成型。通过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力;二是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支持新业态发展;三是构建两业融合的统计制度;四是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五是构建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创新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经济结构畸形日益严重、发展成本日益上升、经济体制改革桎梏、增长空间收窄等问题,振兴实体经济和壮大制造业,关键要做好的工作:一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实体经济振兴方向;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三是降低实体经济外部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拓宽实体经济增长空间。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振兴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洪群联 王晓红
闵行区是上海市近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徐汇区是上海中心城区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近年来,两区都出现了工业增速下滑、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二业融合")加快的情况。一、融合发展的情况与成效(一)二业融合发展,有力地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丽殊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是京津冀重要的战略崛起之路。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域分工。阐述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中崛起的战略环境。提出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中实现崛起的战略理念和战略举措。
关键词:
京津冀 制造业 服务业 互动 崛起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性的现状;其次,从理论上阐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互动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再次,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制造业 服务业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灵川县财政局联合课题组 李顺明 蒋晓辉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实体经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为贯彻好中央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精神,广西大力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实体经济的基础理论和广西现状分析出发,探索加快发展壮大广西实体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洁 李雪源 陈海波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永宁 任强
国外经典研究和我国调查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对中、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各行业存在差异。由于人民币汇率对不同企业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目前客观存在实施产业转移(汇率影响大的企业)和产业调整(汇率影响小的企业)的时机。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影响较大,但钉住美元的成本更大,升值对我国贸易的整体收益大于成本。
关键词:
汇率 制造业 服务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代洋洋
文章基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两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发展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维度上,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两业”融合发展仅对本地经济韧性产生了正向影响,在恢复期对本地和邻地均产生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两业”融合发展显著提升了东部、中部地区本地和邻地经济韧性,在西部地区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对邻地经济韧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东北地区的本地经济韧性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业”融合发展通过人口流动和区域创新显著促进了本地及邻地经济韧性的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纪流河 马剑
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一系列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出机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机械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生产性服务高度化,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茹莉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全球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河南要实现向工业强省迈进的目标,也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经济基础、资源、市场等方面来看,河南已具备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且面临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机遇;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资源集聚、大力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等措施的实施,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提高产业整体合力。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制造业 融合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晔
通过阐述知识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特点,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产业政策应向以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方向调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利用2002—2016年我国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行业中服务内容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品内国际分工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川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要作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实证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结论表明珠三角地区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出现停滞不前的迹象,必须通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来突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