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1)
2023(9206)
2022(7533)
2021(6632)
2020(5450)
2019(12314)
2018(11969)
2017(22464)
2016(12576)
2015(14070)
2014(14165)
2013(13981)
2012(12983)
2011(11470)
2010(11604)
2009(10970)
2008(10932)
2007(10290)
2006(9168)
2005(8159)
作者
(35203)
(29674)
(29463)
(28105)
(18556)
(13965)
(13283)
(11311)
(11243)
(10731)
(10375)
(9764)
(9584)
(9543)
(9465)
(9216)
(8623)
(8602)
(8594)
(8495)
(7491)
(7328)
(7148)
(6760)
(6719)
(6671)
(6650)
(6624)
(6032)
(5840)
学科
(49748)
经济(49618)
管理(41922)
(35410)
(27998)
企业(27998)
(20130)
方法(18668)
数学(16357)
数学方法(16164)
中国(16162)
(15817)
(14590)
业经(11974)
地方(11956)
农业(10772)
(9671)
(9647)
收入(9640)
财务(9610)
财务管理(9585)
(9202)
企业财务(9058)
(8840)
银行(8819)
税收(8758)
(8627)
(8472)
(8449)
金融(8447)
机构
大学(174011)
学院(173836)
(74388)
经济(72685)
管理(64063)
研究(60892)
理学(53885)
理学院(53256)
管理学(52421)
管理学院(52085)
中国(46656)
(39748)
(37400)
科学(34002)
(29813)
财经(29476)
(28610)
中心(28015)
(27512)
(26642)
研究所(26257)
业大(23981)
经济学(23942)
北京(23663)
(23066)
(22135)
(22074)
师范(21929)
财经大学(21609)
经济学院(21553)
基金
项目(112754)
科学(88745)
研究(85542)
基金(81095)
(70523)
国家(69959)
科学基金(59685)
社会(55900)
社会科(52918)
社会科学(52909)
(43789)
基金项目(42062)
教育(39853)
(36956)
自然(35998)
自然科(35096)
自然科学(35084)
自然科学基金(34449)
编号(34176)
资助(32747)
成果(29380)
(27191)
重点(26063)
(25617)
课题(25340)
(24456)
国家社会(23839)
(23013)
(22307)
教育部(22225)
期刊
(87813)
经济(87813)
研究(57401)
中国(44547)
(33585)
(26156)
管理(26077)
学报(25254)
教育(23663)
科学(23196)
大学(20213)
学学(18725)
农业(17363)
(16872)
金融(16872)
技术(16387)
财经(15364)
经济研究(13706)
(13272)
业经(13097)
问题(11692)
(9094)
(8507)
会计(8502)
技术经济(8179)
财会(8114)
(8092)
现代(8046)
图书(7982)
(7857)
共检索到281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友忠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是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衡量指标,其质量内涵是要实现民富国强、缩小收入差距、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既不是通货膨胀下的收入倍增,也不是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简单倍增,更不是造成成本竞争劣势、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收入倍增。实现收入倍增质量要求的关键在于体现公平、公正精神的制度建设保障,并在社会分配领域完善多层次的分配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顾为东  
2011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介绍了江苏经济发展新形势与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特别是江苏在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农民增收、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和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实践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敬水  黄秋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国际经验看,日本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国强民富。其重要举措在于加大公共投资,鼓励民间投资,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鼓励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教育科技投入、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确保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报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教训,为中国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全毅  孙鹏  刘婉婷  
2010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被称为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在1960年提出在十年内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取得巨大成功。本文阐述了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的背景、措施及其效果,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最后,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异同及其日本的经验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心淦  
近年来,江苏、贵州等省相继制定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比较和借鉴兄弟省(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做法,对福建出台和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实现居民收入倍增,除了国内的决策部门和专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之外,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并吸取其教训。笔者立足于我国日益深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现阶段我国在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现实目标,解析了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总结该计划对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所产生的推动效果和负面效应,并比较和分析了中日两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异同点。旨在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缓解经济二元结构以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本投入、振兴科技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由注重"强国"转向"富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路径为我国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智佳佳  
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组合,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促进居民实际收入翻番,经济迅速增长,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日本跻身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生  
吸取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教训,商业银行应坚持"正义增长"的发展路径,实现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交通银行新时期发展战略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基本构建起符合"正义增长"要求的发展模式。江苏省分行将切实践行"正义增长",加快实施"倍增计划",打造具有突出综合竞争优势的省级分支机构,努力为"两化一行"发展战略和"倍增计划"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晶  梁斯  
首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翻番,不是单纯的数字上的增长,要将其理解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近十年来,我国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占GDP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模式在未来必将不可持续。因此,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多次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转变为依靠内需,但是,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一直难以形成,其对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在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保持经济增长并兼顾经济的平稳性与协调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选取了代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省份在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的四个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度要素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度的视点,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大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科技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企业内职业培训等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在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保持经济增长并兼顾经济的平稳性与协调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选取了代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省份在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的四个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度要素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度的视点,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璟  郭凤林  王志刚  
中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收入倍增计划对这一转型意义重大,日本曾通过成功实施这一计划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当前鲜有文献对收入倍增计划进行翔实系统的阐述。文章通过对两国收入倍增计划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面临的争议挑战和实现对策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中日两国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同,面临的主要问题相似,但中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问题比日本更加复杂和严峻,加之缺乏系统的前期讨论和统一的领导咨询机构,致使实施对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呈现出内容宽泛但不具体,条目众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宇轩  林瑞馥  
综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与国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日本经济增长影响率的分析发现,该计划不仅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对于日本1961年~197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也不容忽视。该计划实施时日本国情与我国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此为鉴解决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扩大内需、促进国民消费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智佳佳  
一是通过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本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完全就业;"十年后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为20.8万日元,约达到现在2倍的水平"。计划不仅深刻论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问题,还详细描绘实现计划后的国民生活状况,并列有提高程度的详细数字,让人们觉得经济政策与自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平方  宋明佳  
由于中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相似性,文章着重研究了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和措施,分析了实施这些措施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了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际效果。选取日本1961年与中国2010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中国实施倍增计划的措施。既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也要反思其出现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