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2)
2023(8462)
2022(7093)
2021(6578)
2020(5600)
2019(13264)
2018(13256)
2017(24659)
2016(13594)
2015(15310)
2014(15175)
2013(14699)
2012(13349)
2011(12082)
2010(12121)
2009(11376)
2008(11166)
2007(9700)
2006(8450)
2005(7658)
作者
(36859)
(31212)
(31018)
(29268)
(19824)
(14882)
(14030)
(11962)
(11837)
(10989)
(10561)
(10543)
(10073)
(10017)
(9602)
(9454)
(9077)
(9015)
(8979)
(8866)
(7739)
(7559)
(7511)
(7130)
(7010)
(6973)
(6827)
(6713)
(6271)
(6094)
学科
(55703)
经济(55615)
管理(42960)
(37118)
(31947)
企业(31947)
方法(25155)
数学(22468)
数学方法(22061)
(15353)
(14497)
中国(13756)
(13697)
业经(12357)
地方(11926)
(10113)
(9318)
(9052)
财务(9018)
财务管理(8997)
农业(8957)
(8851)
贸易(8843)
环境(8765)
理论(8661)
(8576)
(8499)
银行(8492)
体制(8466)
企业财务(8456)
机构
大学(186452)
学院(185184)
(76046)
经济(74419)
管理(71969)
理学(62262)
理学院(61530)
研究(60991)
管理学(60201)
管理学院(59830)
中国(46669)
(39135)
(37762)
科学(36045)
(29481)
财经(28949)
(28554)
中心(28454)
(27521)
研究所(26488)
业大(26362)
(26111)
北京(24248)
(24141)
师范(23924)
经济学(23365)
(22796)
(22295)
财经大学(21376)
农业(21328)
基金
项目(126688)
科学(100958)
研究(93415)
基金(92780)
(80102)
国家(79453)
科学基金(69128)
社会(60489)
社会科(57333)
社会科学(57321)
(50170)
基金项目(48853)
自然(44303)
教育(44086)
自然科(43281)
自然科学(43274)
自然科学基金(42453)
(41833)
资助(37871)
编号(37606)
成果(31011)
重点(28611)
(28250)
(28058)
课题(26712)
(26703)
(26571)
国家社会(25167)
创新(24915)
教育部(24709)
期刊
(83854)
经济(83854)
研究(55356)
中国(40453)
(30568)
管理(27608)
学报(26392)
科学(25192)
(24794)
教育(21910)
大学(20891)
学学(19510)
技术(17157)
(16924)
金融(16924)
农业(16469)
财经(14222)
经济研究(13075)
业经(12828)
(12151)
问题(11465)
统计(10048)
(9513)
(9048)
技术经济(8838)
(8798)
(8521)
科技(8397)
理论(8333)
现代(8303)
共检索到28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盛斌  黎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对以“边境内”措施规制融合为特征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中国的对外开放重点已由强调市场准入的市场型开放,转变为重视国内制度改革创新的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深化国内市场化改革,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参与全球经贸新规则制定。中国应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推进贸易与投资自主创新制度改革,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治理,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在全  何二龙  
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应对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中形成的。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面对复杂国际国内问题,习近平对我国对外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动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等。本文首先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进行回顾,其次讨论了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宏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机制:先行机制、推动机制、环境机制;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了制度创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利用政策先行先试扩大企业市场优势、激发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完善引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加强政府合作、多方位探索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三个维度为企业更好地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蕴   连欣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明确指出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方向路径,为新征程上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持平  于文静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客观审视我国对外开放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发现,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存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统筹好开放和发展、开放和改革、开放和创新、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开放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凯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动力。在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一系列挑战。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互鉴互容互通,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新发展格局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少安  
对外开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分别有八大领域,各领域的开放及各领域内的开放有水平层次之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还要提高各领域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结构。战略意义上的开放不等于策略意义上的开放,后者更需要高度理性和专业化的决策。高水平对外开放须正确把握和顺应开放的基本规律,并对本国和世界各国发展及国际形势的现状和走势有准确的认知。目前存在的一些认知和判断偏差,比如,高估中国经济增长率、实力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误判他国对外经济战略取向,对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的规律认识不够等,需要得到纠正。应加强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不能简单地以“中国思维”思考和解决国际问题,通过竞争机制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智库或思想市场,加快培养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寻求与美国等主要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允许不同地区相机选择不同的开放策略、重点和节奏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举办进口博览会,预示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崔庆波  邓星  关斯元  
在“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换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经历了“局部开放—全面开放—制度型开放”三个阶段,在政策取向上从扩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演进,在空间格局上从东部率先开放向东西协同开放进化,在主要功能上从单一(如出口加工区)向复合(如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转变和开放制度的演化,不仅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还推动塑造了不同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内制度国际化模式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模式,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应以中国特色制度型开放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高水平的制度型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多区叠加和东西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平台红利溢出;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跨境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强化对外开放平台以点带面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龙小宁  
本文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双反"调查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企业、行业和国家层级如何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以下观点: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普惠制改革是成功应对贸易纠纷的根本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冰清  刘建  陆柯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指开放范围更广、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层次更高、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对外开放,对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推进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有力引导,近些年来,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成效有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但基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影响,相较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差距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详细探讨了中部地区抢抓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并提出了中部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制创新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中部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俊杰  隋佳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省级数据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指数,计算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以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考察国内大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国内大循环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内大循环对外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制度质量存在负向中介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作用以及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通过国内大循环吸收全球优质资源,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德铭  
一、从内外贸的历史沿革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按照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对外贸易三大板块进行管理,在机构上是商业部、供销合作社、物资部和外贸部并存,最大特点是内贸和外贸分离、物资流通和商品流通分离、城市流通和农村流通分离,被称为"两分两不分":条块分割、内外贸分割,政企不分、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令刚  蒋晓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发挥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和全球贸易的压舱石作用,外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和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市场,其生效推动东亚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中国要充分认识并发挥RCEP助推拓展国际经贸领域、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的意义,对标CPTPP等新一代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制度性变革,以外贸的稳定健康发展助推闯关和突围三重压力,为整体经济的稳增长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可持续的坚实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