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0)
- 2023(8345)
- 2022(7060)
- 2021(6537)
- 2020(5571)
- 2019(13233)
- 2018(13185)
- 2017(24359)
- 2016(13400)
- 2015(15079)
- 2014(14974)
- 2013(14510)
- 2012(13220)
- 2011(11879)
- 2010(11920)
- 2009(11265)
- 2008(11088)
- 2007(9576)
- 2006(8332)
- 2005(7563)
- 学科
- 济(55220)
- 经济(55128)
- 管理(42698)
- 业(37014)
- 企(31929)
- 企业(31929)
- 方法(25162)
- 数学(22488)
- 数学方法(22082)
- 财(15118)
- 制(14236)
- 中国(13374)
- 农(13261)
- 业经(12142)
- 地方(11660)
- 体(9911)
- 学(9279)
- 务(9056)
- 财务(9022)
- 财务管理(9001)
- 贸(8887)
- 贸易(8877)
- 农业(8675)
- 环境(8674)
- 易(8615)
- 理论(8594)
- 企业财务(8456)
- 银(8421)
- 银行(8414)
- 融(8345)
- 机构
- 大学(185370)
- 学院(184066)
- 济(75587)
- 经济(73980)
- 管理(71623)
- 理学(62008)
- 理学院(61278)
- 研究(60286)
- 管理学(59959)
- 管理学院(59587)
- 中国(46198)
- 京(38888)
- 财(37241)
- 科学(35643)
- 所(29153)
- 财经(28791)
- 中心(28163)
- 江(28147)
- 农(27107)
- 业大(26207)
- 研究所(26193)
- 经(25981)
- 北京(24068)
- 范(23890)
- 师范(23678)
- 经济学(23286)
- 院(22503)
- 州(22066)
- 财经大学(21291)
- 农业(21043)
- 基金
- 项目(126124)
- 科学(100470)
- 研究(92771)
- 基金(92422)
- 家(79791)
- 国家(79148)
- 科学基金(68908)
- 社会(60098)
- 社会科(56976)
- 社会科学(56964)
- 省(49901)
- 基金项目(48720)
- 自然(44286)
- 教育(43735)
- 自然科(43265)
- 自然科学(43258)
- 自然科学基金(42439)
- 划(41608)
- 资助(37752)
- 编号(37301)
- 成果(30672)
- 重点(28475)
- 部(28087)
- 制(27935)
- 发(26538)
- 创(26466)
- 课题(26403)
- 国家社会(24998)
- 创新(24818)
- 教育部(24574)
共检索到277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盛斌 黎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对以“边境内”措施规制融合为特征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中国的对外开放重点已由强调市场准入的市场型开放,转变为重视国内制度改革创新的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深化国内市场化改革,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参与全球经贸新规则制定。中国应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与谈判,推进贸易与投资自主创新制度改革,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治理,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国际经贸规则 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举办进口博览会,预示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在全 何二龙
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应对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中形成的。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面对复杂国际国内问题,习近平对我国对外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动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等。本文首先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进行回顾,其次讨论了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宏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机制:先行机制、推动机制、环境机制;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了制度创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利用政策先行先试扩大企业市场优势、激发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完善引才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加强政府合作、多方位探索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三个维度为企业更好地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创新 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蕴 连欣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明确指出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方向路径,为新征程上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少安
对外开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分别有八大领域,各领域的开放及各领域内的开放有水平层次之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还要提高各领域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结构。战略意义上的开放不等于策略意义上的开放,后者更需要高度理性和专业化的决策。高水平对外开放须正确把握和顺应开放的基本规律,并对本国和世界各国发展及国际形势的现状和走势有准确的认知。目前存在的一些认知和判断偏差,比如,高估中国经济增长率、实力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误判他国对外经济战略取向,对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的规律认识不够等,需要得到纠正。应加强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不能简单地以“中国思维”思考和解决国际问题,通过竞争机制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智库或思想市场,加快培养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寻求与美国等主要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允许不同地区相机选择不同的开放策略、重点和节奏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崔庆波 邓星 关斯元
在“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换中,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经历了“局部开放—全面开放—制度型开放”三个阶段,在政策取向上从扩大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演进,在空间格局上从东部率先开放向东西协同开放进化,在主要功能上从单一(如出口加工区)向复合(如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历程反映了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转变和开放制度的演化,不仅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还推动塑造了不同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内制度国际化模式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模式,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应以中国特色制度型开放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高水平的制度型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多区叠加和东西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平台红利溢出;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跨境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强化对外开放平台以点带面的功能和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斌
<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未来产业初现端倪,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新动能和新模式日益加强。同时,我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势头良好,必将为促进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下良好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梦溪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增加,已经由资本输入国转为资本输出国。但与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家的投资保护协定中,部分条款内容落后、待遇偏低、开放不足,已不符合现阶段对外投资的发展需求。宜基于我国与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双边投资关系,针对投资存量和流量相对大的国家,缔结更为开放自由、全面、高标准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与国际投资协定的最新发展趋势接轨,更好维护我海外投资利益,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对外投资 争端解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令刚 蒋晓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发挥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和全球贸易的压舱石作用,外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和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市场,其生效推动东亚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中国要充分认识并发挥RCEP助推拓展国际经贸领域、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的意义,对标CPTPP等新一代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制度性变革,以外贸的稳定健康发展助推闯关和突围三重压力,为整体经济的稳增长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可持续的坚实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持平 于文静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客观审视我国对外开放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发现,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存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统筹好开放和发展、开放和改革、开放和创新、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开放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彩云 杨宗杭
深港通是我国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促进粤港澳合作与融合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港通是继QFII、QDII、RQFII、沪港通之后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重要创新,拓宽了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活力和影响力。深港通是内地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力度的最新举措,进一步健全了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体系,有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度、适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