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4)
2023(13480)
2022(11226)
2021(10423)
2020(8802)
2019(19999)
2018(20045)
2017(39485)
2016(20694)
2015(23386)
2014(23246)
2013(22927)
2012(21189)
2011(19294)
2010(20097)
2009(19198)
2008(18627)
2007(16902)
2006(15343)
2005(14168)
作者
(58541)
(48958)
(48820)
(46363)
(31096)
(23125)
(21921)
(18800)
(18319)
(17498)
(16776)
(16227)
(15856)
(15705)
(15127)
(15089)
(14487)
(14093)
(13946)
(13670)
(12526)
(11807)
(11716)
(11234)
(11107)
(11038)
(10807)
(10684)
(9726)
(9376)
学科
(104566)
经济(104452)
管理(68727)
(63318)
(53531)
企业(53531)
方法(40269)
数学(35758)
数学方法(35179)
中国(27689)
(23997)
(22586)
(22551)
地方(21663)
业经(21421)
技术(19022)
(17088)
(17027)
银行(17007)
(16339)
(16090)
贸易(16073)
(15780)
金融(15777)
(15715)
(15603)
农业(14766)
理论(14304)
地方经济(14159)
环境(13666)
机构
学院(304077)
大学(303910)
(139121)
经济(136430)
管理(118642)
研究(101602)
理学(101134)
理学院(100115)
管理学(98394)
管理学院(97824)
中国(80262)
(67416)
(63236)
科学(55781)
财经(52086)
(49755)
(47011)
(46587)
中心(45593)
经济学(44101)
研究所(44087)
北京(40586)
经济学院(39311)
(39308)
财经大学(38411)
业大(37780)
(36866)
(36675)
(36603)
师范(36564)
基金
项目(189623)
科学(151546)
研究(142706)
基金(138693)
(118550)
国家(117609)
科学基金(102384)
社会(94186)
社会科(89553)
社会科学(89530)
(74218)
基金项目(72014)
教育(66242)
自然(62912)
自然科(61511)
自然科学(61500)
(61329)
自然科学基金(60426)
资助(57119)
编号(56780)
成果(47004)
(43988)
(42749)
重点(42717)
(41368)
创新(40391)
课题(40368)
(39926)
国家社会(39340)
教育部(37726)
期刊
(163298)
经济(163298)
研究(99325)
中国(63972)
(52610)
管理(50465)
科学(38251)
学报(37802)
(35986)
(32615)
金融(32615)
教育(32260)
大学(30768)
技术(29882)
学学(29021)
经济研究(27825)
财经(27060)
业经(24539)
农业(23776)
(23399)
问题(20802)
技术经济(18381)
统计(17540)
(16937)
(16588)
商业(14850)
理论(14525)
国际(14457)
科技(14293)
决策(14132)
共检索到476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辉艳  
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研究目标:在制度质量视角下探究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理论分析;采用双重变量门槛模型对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阶段性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蔓延式"发展的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加速效应、收敛效应和分化效应;制度质量是保障创新驱动效应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次序构成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创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要素驱动型""制度依赖型""技术依赖型"和"创新驱动型"四种类型,据此解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价值:明确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进程,对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海林  
制度决定技术 ,从而决定经济增长 ,而创业投资制度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创业投资制度创新的供给不足 ,导致了我国创业投资机构从事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动力不足 ,造成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速度较慢 ,没有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起到应有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我们必须扩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的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君美  
当前我国规模化生产制造主导的经济发展日益受到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向创新技术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型成为当前迫切任务。本文探讨引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创新驱动,从市场视角研究创新驱动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路径,提出加大高新技术股票融资力度、鼓励横向兼并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发展创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推广产业化多层次教育等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海燕  
本文从分析经济增长模式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解释了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因,并提出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根本措施是,改革传统的产权制度,建立法人产权制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瑞龙  
作者认为,目前流行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都是在一个制度不变的环境下,考察一国经济是如何通过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和生产率的变化实现增长的。然而制度的变化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使用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因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本文进而从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等环节探讨了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并在实证分析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种种难题的基础上,得出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更主要“瓶颈”不是资本短缺,而是制度供给短缺的结论。因此,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宏雨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这种认可大多都是建立在定性的分析上的,缺乏说服力。本文构建了评价制度的指标体系,利用回归分析将各个指标逐步合成得到了一个评价制度要素的综合指标。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1978—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定量测算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定量方面验证了制度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青  扬甦华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剖析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扭曲要素配置与破坏制度环境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抑制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维空间异质性,其负向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高保增长压力城市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外,引入制度环境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负向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随着政治、金融以及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向作用力度将会弱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以PPP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PPP模式和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PPP模式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关系层面,PPP模式是实体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不存在互动机制,但会因为发展阶段、回报机制、投资期限和运行方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影响效应方面,PPP模式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有效推动了我国实体经济增长。但这种支撑效应存在显著的"门槛转换"特征,影响程度"边际递减"。这反映出PPP模式投资存在"最优水平",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在控制变量层面,样本区间内消费水平、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约束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回报机制和强化绩效考核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增强PPP模式服务实体经济效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忠民  尹全洲  
银行业大面积亏损、政府继续不遗余力的干预、银行业的过度竞争、金融行为的扭曲、银行呆帐坏帐的严酷现实,使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已陷入"低效率——高通胀"这一难以自拨的境地。这一切向我警示,若不全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出现的持续的大面积亏损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将极有可能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后尘,走入"高亏损、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的沼泽地,使蛰伏多年的积聚矛盾总爆发。其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倒闭,而极有可能诱发一场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动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麟科   徐丽君   于丛   万俊斌  
包容性财政体制保障了地方财政在正式制度以外获取自主财力的弹性空间,兼顾了中央权威与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土地出让这一主要的包容性财政载体,本文试图为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土地”的土地发展主义模式下,土地出让通过吸引劳动力、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中央经济增长与地方自主财力扩张的激励相容,而政府融资放大了土地出让的这一效应。同时,在分权化经济体制下,晋升博弈促使地方官员自利性地调整土地出让行为,致使土地出让呈现周期性变化。拓展性分析表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和财力扩张的效应已经出现衰退,这一现象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未来应进一步规范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监管,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远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过程中,转型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进行的,由于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不同与传统要素型增长,要求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发生转变,从传统注重总量向部分行业和企业转换,要求更加注重工具的结构性和价格与利率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