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4)
2023(9380)
2022(7816)
2021(7218)
2020(6078)
2019(13313)
2018(13320)
2017(24821)
2016(13295)
2015(14747)
2014(14080)
2013(13467)
2012(12272)
2011(11050)
2010(11211)
2009(10462)
2008(10388)
2007(9750)
2006(8579)
2005(7562)
作者
(34760)
(29242)
(29062)
(27366)
(18501)
(13732)
(12984)
(11042)
(11015)
(10481)
(9952)
(9756)
(9509)
(9234)
(9054)
(8917)
(8514)
(8447)
(8338)
(8221)
(7311)
(7011)
(6840)
(6774)
(6614)
(6504)
(6457)
(6442)
(5785)
(5768)
学科
管理(49112)
(46482)
经济(46407)
(44102)
(39311)
企业(39311)
技术(16340)
方法(16223)
(16141)
中国(16033)
(15454)
业经(13644)
(13285)
数学(13083)
数学方法(12918)
技术管理(12159)
(10380)
地方(10281)
(10154)
银行(10140)
(9708)
(9290)
金融(9288)
(9229)
财务(9198)
财务管理(9174)
(8932)
体制(8788)
理论(8781)
企业财务(8717)
机构
学院(175488)
大学(175053)
(73078)
经济(71522)
管理(69363)
理学(58745)
理学院(58107)
研究(58067)
管理学(57302)
管理学院(56917)
中国(45631)
(37940)
(36746)
科学(32057)
(29040)
财经(28292)
中心(27359)
(27163)
(25624)
研究所(23895)
(23296)
北京(23040)
(22486)
经济学(22471)
业大(22389)
(22008)
(21971)
师范(21756)
财经大学(20874)
经济学院(19942)
基金
项目(115999)
科学(93337)
研究(90256)
基金(83562)
(71564)
国家(70920)
科学基金(62343)
社会(58872)
社会科(55785)
社会科学(55774)
(46904)
基金项目(44318)
教育(42159)
(38429)
自然(37806)
自然科(36967)
自然科学(36959)
自然科学基金(36354)
编号(35965)
资助(31707)
(30702)
成果(30051)
(28585)
创新(27700)
重点(26441)
课题(26301)
(25904)
(25102)
国家社会(24519)
教育部(23002)
期刊
(87714)
经济(87714)
研究(56454)
中国(45747)
(31499)
管理(31429)
教育(25991)
学报(22947)
科学(22901)
(22239)
大学(19123)
(18696)
金融(18696)
技术(17862)
学学(17445)
财经(14711)
农业(14444)
业经(14354)
经济研究(13452)
(12765)
科技(10902)
问题(10747)
技术经济(9338)
图书(9320)
(9076)
论坛(9076)
(8466)
职业(8465)
现代(8273)
会计(8077)
共检索到28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一、突破行政性资源配置体系 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制度创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就是不断加深市场化程度。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市场机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据有关专家测算,2002年我国的市场化已接近60%。在生产指令性计划、商品贸易、价格管制等方面,已基本取缔传统计划经济的行政性职能,即使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竞争性领域国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学芳  刘爱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将农村制度创新作为"第一要务",从农村土地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农村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积极推进创新,加大创新力度,为武陵山区农村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武陵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是武陵山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法治系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法制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 ,环境法制创新的目标领域涉及立法基本原则与调整理念更新、立法体系重构、基本对策及管理机制完善等诸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静波  程斌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观和实践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技创新通过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发展,引发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关键在创新。科技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明旭  
政策创新是党和政府管理社会、发展经济、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工具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政策创新 ,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 ,遵循现实性与前瞻性统一、继承性与开拓性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统一、平稳性与冒险性统一以及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原则。政策创新需要改进政策制定系统 ,提高政策主体的素质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提高理论创新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明  
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胡亚文  
在世界经济科技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和综合国力激烈的竞争中,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阶段。作为中部省区,湖南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的条件下,改变落后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原始性创新,选择生物医药、农业科学等先进领域,继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选择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电子信息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持续而强大的动力,支撑与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宏伟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意识上强化协同是基本前提,在推进实施上强化规划是重要基础。在机制建设上强化联合攻关是关键所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开放创新是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开展协同创新,既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相对于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是整个财税改革的基础,地方自主权也更大一些,有必要、有条件率先取得突破。2014年11月2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山东预算管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山东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黄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在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具体指导下,一方面,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业务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长云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引发了农村金融需求格局的变化。一是单个农户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迅速扩大,农村资金的需求总量显著增长;二是农村金融需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宇  胡承建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是核心动力。当前,我国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对创新规律的认识显示:高度重视基础科研投入,确保资金来源长期稳定,支持促进知识型企业发展,不断畅通产学研转换通道,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之有效解决策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评价体系,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最终推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彩虹  
把握经济制度全面创新的历史契机陈彩虹[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报告中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与此配套的一些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红  
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要在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创建有利于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新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突出贡献和亮点。五中全会不仅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把创新理念放在五大理念之首。这个价值判断和理念序列,反映了创新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