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3)
- 2023(10984)
- 2022(9256)
- 2021(8191)
- 2020(6555)
- 2019(14662)
- 2018(14406)
- 2017(26390)
- 2016(13838)
- 2015(15123)
- 2014(14846)
- 2013(14663)
- 2012(14171)
- 2011(13117)
- 2010(13598)
- 2009(12611)
- 2008(12138)
- 2007(11099)
- 2006(10196)
- 2005(9545)
- 学科
- 济(80199)
- 经济(80147)
- 管理(43899)
- 业(42465)
- 企(34432)
- 企业(34432)
- 地方(25287)
- 中国(23776)
- 方法(20689)
- 技术(18249)
- 业经(18103)
- 农(17921)
- 数学(17196)
- 数学方法(17087)
- 地方经济(15853)
- 学(13191)
- 技术管理(12999)
- 农业(12887)
- 融(12578)
- 金融(12578)
- 财(12384)
- 银(12271)
- 银行(12257)
- 制(12211)
- 发(12191)
- 行(12022)
- 环境(11207)
- 贸(10730)
- 贸易(10715)
- 产业(10316)
- 机构
- 学院(202721)
- 大学(199520)
- 济(95762)
- 经济(93964)
- 研究(76425)
- 管理(76223)
- 理学(63846)
- 理学院(63106)
- 管理学(62340)
- 管理学院(61937)
- 中国(58143)
- 京(42761)
- 科学(42545)
- 财(41513)
- 所(38078)
- 研究所(33876)
- 中心(33641)
- 江(32816)
- 财经(31825)
- 经济学(29789)
- 农(28876)
- 经(28661)
- 北京(27949)
- 范(27913)
- 师范(27688)
- 院(27562)
- 州(26418)
- 经济学院(26279)
- 业大(24759)
- 财经大学(23188)
- 基金
- 项目(125801)
- 科学(100880)
- 研究(97199)
- 基金(89087)
- 家(76281)
- 国家(75590)
- 科学基金(65673)
- 社会(64517)
- 社会科(61359)
- 社会科学(61347)
- 省(51956)
- 基金项目(46685)
- 教育(43877)
- 划(41904)
- 自然(38417)
- 编号(38206)
- 自然科(37560)
- 自然科学(37554)
- 自然科学基金(36915)
- 资助(34760)
- 发(34387)
- 创(32107)
- 成果(31327)
- 创新(29020)
- 重点(28864)
- 课题(28741)
- 发展(28636)
- 展(28150)
- 部(27053)
- 国家社会(26834)
- 期刊
- 济(122237)
- 经济(122237)
- 研究(71021)
- 中国(50775)
- 管理(34095)
- 财(30834)
- 农(28057)
- 教育(27172)
- 科学(26021)
- 学报(24531)
- 融(22818)
- 金融(22818)
- 技术(20909)
- 经济研究(20440)
- 大学(19622)
- 业经(19494)
- 农业(19281)
- 学学(18215)
- 财经(16592)
- 问题(14961)
- 经(14621)
- 技术经济(13317)
- 科技(11582)
- 贸(11186)
- 世界(11131)
- 业(10821)
- 商业(10737)
- 坛(10426)
- 论坛(10426)
- 国际(10164)
共检索到337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淑卿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加速转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景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这一重要部署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山西省应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智慧经济带动我省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山西省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智慧经济发展,将智慧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型产业,引领全省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安泰 李容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就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范畴、新理念、新理论,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理论。这些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引领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飞
百年变局下,山西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山西经济运行趋势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经济发展目标从以前的数量为核心转变成为了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素结构逐步形成。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日趋明显,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约束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数值显示,我国31个省(区、市)之间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山西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为0.349,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排名为第16位,在第四梯队中排第一位,正好处于31个省(区、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中位数,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尚有差距。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发展普惠性营商环境,创新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视人才在山西省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运行 发展趋势 新动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武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中央提出今年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省财政部门全力支持山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也再次吹响了广大财政干部勠力同心、拼搏奋进的"冲锋号"。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谋划实施好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为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星星 汤宇曦
本文选取2000—2019年江门市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模型,并运用Tobit模型验证了科技创新对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稳步增长趋势,2010—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5.1%。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但不显著,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且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抓手,并因此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可依赖路径。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出地区性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边际效应更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创新活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 系统GMM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肖小和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5年来成绩卓著,市场交易、托管、清算及创新机制焕然一新,市场制度体系、系统建设、理论研究、风险控制等均达到新高度,持续惠及实体经济。展望未来,期待上海票据交易所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长云
新发展阶段是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不仅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也有重要意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注意把握四大着力点。一是推动科技创新"高瞻远瞩"与走深走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叠加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支撑能力 着力点 科技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春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开展一系列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分析广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针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以及掌握经济工作重要方法论等方面阐述了广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维福 韩克勇 陈阳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显著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是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数字化水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和高创新水平地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大。因此,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打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