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5)
2023(3218)
2022(2675)
2021(2457)
2020(1961)
2019(4425)
2018(4393)
2017(7651)
2016(3647)
2015(3653)
2014(3527)
2013(3376)
2012(3014)
2011(2588)
2010(2641)
2009(2471)
2008(2347)
2007(2258)
2006(1841)
2005(1497)
作者
(9209)
(7804)
(7538)
(7023)
(4845)
(3596)
(3269)
(2859)
(2827)
(2646)
(2560)
(2540)
(2450)
(2388)
(2347)
(2320)
(2158)
(2144)
(2138)
(2104)
(1842)
(1778)
(1773)
(1750)
(1700)
(1697)
(1656)
(1648)
(1564)
(1467)
学科
(20186)
(19994)
企业(19994)
管理(18531)
技术(13206)
(12613)
经济(12605)
技术管理(11097)
业经(5422)
方法(4955)
中国(4485)
理论(3979)
(3237)
(3234)
(3013)
产业(2997)
(2982)
数学(2912)
数学方法(2898)
(2816)
(2768)
(2725)
银行(2725)
(2642)
地方(2544)
经营(2455)
(2382)
金融(2382)
企业经济(2331)
农业(2224)
机构
学院(49612)
大学(48174)
管理(23941)
理学(21015)
(20908)
理学院(20850)
管理学(20694)
管理学院(20577)
经济(20539)
研究(13167)
中国(10235)
(9136)
(8936)
(7869)
商学(7156)
科学(7141)
财经(7092)
商学院(7072)
中心(6514)
(6430)
(6227)
经济管理(5933)
经济学(5848)
技术(5759)
(5624)
师范(5579)
北京(5523)
业大(5503)
财经大学(5272)
科技(5225)
基金
项目(35408)
科学(30160)
研究(28334)
基金(25732)
(21710)
国家(21487)
科学基金(20150)
社会(19274)
社会科(18374)
社会科学(18373)
(15874)
(15170)
基金项目(14216)
教育(13099)
创新(12884)
(12447)
自然(12304)
自然科(12114)
自然科学(12113)
自然科学基金(11958)
编号(10516)
(9559)
(9146)
资助(8348)
成果(8022)
(7952)
(7926)
国家社会(7881)
课题(7827)
重点(7775)
期刊
(22806)
经济(22806)
研究(14890)
中国(12629)
管理(12450)
教育(8252)
(6760)
科技(6303)
技术(6246)
科学(5959)
业经(4313)
技术经济(4163)
(4035)
金融(4035)
学报(3844)
(3596)
大学(3585)
经济研究(3461)
(3435)
论坛(3435)
财经(3364)
学学(3234)
(3197)
(2980)
商业(2642)
现代(2589)
职业(2548)
软科学(2515)
农业(2462)
经济管理(2350)
共检索到7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产生的结果。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传播理论知识为辅、营造文化氛围为主的综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实现形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凸显高等教育的应然价值、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如何通过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四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桂玲  
企业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创新型企业具有七种创新观念。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制度中。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文化仍未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研究表明,创新文化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创业教育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方式变革中重塑创新文化内涵。中小学教育应将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性教育,权威性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创新文化教育应从大学向中小学和中职延伸,从普通高校向高职院校拓展,构建以职业生涯目标和成就事业为内驱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富有创新内涵的社会支持文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超中  武夷山  
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其基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范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人们对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认识不够,旧的创新文化难以解决原创性资源稀缺问题。以原创性为中心开展创新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文化自身的转型,并需要中国文化创新的支撑。在自主创新条件下,传统文化创新与新型创新文化建设能够相互为用,并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生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书良  
本文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 ,而企业创新文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因此 ,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必须建设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应 :(1)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2 )确立企业创新价值观 ;(3)树立企业创新精神 ;(4)塑造创新进取的企业形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企业的生存、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部课题组  
始终注重提高创新制度建设,推动创新文化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使创新成为推动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银行建设,中国工商银行于2017年深入开展了创新文化建设调研,通过书面调研、专题座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集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发布了"聚焦本源、因势革故、协同鼎新、永葆生机"的创新文化核心理念。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永辉  
集群创新文化因素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集群间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根源。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集群创新文化包括价值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集群创新文化对集群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产业集群创新对创新文化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集群创新文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志勇  
本文基于创新文化与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从文化营造、课程改革、资源整合、政策助推等方面,研究构建全面的、开放的、实践的与课堂教学互为融通和支撑的校园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与内涵。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积累,并肩负起积极的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