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9)
- 2023(15342)
- 2022(13332)
- 2021(12558)
- 2020(10442)
- 2019(24145)
- 2018(24055)
- 2017(45282)
- 2016(25383)
- 2015(28648)
- 2014(28928)
- 2013(27551)
- 2012(25147)
- 2011(22587)
- 2010(22668)
- 2009(20366)
- 2008(19718)
- 2007(17297)
- 2006(15146)
- 2005(13295)
- 学科
- 济(87191)
- 经济(87065)
- 管理(78153)
- 业(71693)
- 企(61881)
- 企业(61881)
- 方法(38103)
- 数学(32187)
- 数学方法(31791)
- 中国(27498)
- 财(25324)
- 农(24854)
- 业经(22081)
- 技术(21736)
- 制(21165)
- 理论(19020)
- 地方(18911)
- 学(18684)
- 农业(16372)
- 务(15916)
- 财务(15847)
- 财务管理(15816)
- 教育(15462)
- 企业财务(14965)
- 和(14868)
- 环境(14629)
- 体(14609)
- 划(14588)
- 贸(14519)
- 贸易(14507)
- 机构
- 学院(342760)
- 大学(340211)
- 管理(134292)
- 济(127048)
- 经济(123844)
- 理学(116282)
- 理学院(114927)
- 管理学(113010)
- 管理学院(112358)
- 研究(110242)
- 中国(79793)
- 京(72861)
- 科学(68039)
- 财(61326)
- 所(54061)
- 江(51832)
- 农(50343)
- 中心(50334)
- 范(49613)
- 业大(49329)
- 师范(49224)
- 研究所(48998)
- 财经(48381)
- 北京(45894)
- 经(43829)
- 技术(41966)
- 州(41796)
- 院(40534)
- 师范大学(39406)
- 农业(39058)
- 基金
- 项目(234546)
- 科学(185525)
- 研究(179441)
- 基金(166289)
- 家(142805)
- 国家(141498)
- 科学基金(122562)
- 社会(109753)
- 社会科(103713)
- 社会科学(103688)
- 省(94915)
- 基金项目(89291)
- 教育(86998)
- 划(79560)
- 自然(78649)
- 自然科(76797)
- 自然科学(76783)
- 编号(76140)
- 自然科学基金(75406)
- 资助(66621)
- 成果(62492)
- 课题(54319)
- 重点(52803)
- 创(52390)
- 部(52038)
- 发(50165)
- 创新(48125)
- 制(46693)
- 项目编号(46615)
- 教育部(45321)
- 期刊
- 济(141230)
- 经济(141230)
- 研究(101789)
- 中国(75603)
- 教育(59310)
- 管理(51063)
- 学报(50356)
- 财(47841)
- 科学(47071)
- 农(45690)
- 大学(39002)
- 技术(36233)
- 学学(36006)
- 农业(31727)
- 融(26937)
- 金融(26937)
- 业经(23535)
- 财经(23281)
- 经济研究(21048)
- 职业(20582)
- 经(19837)
- 图书(18798)
- 科技(18183)
- 问题(17970)
- 业(16785)
- 坛(16538)
- 论坛(16538)
- 理论(16101)
- 技术经济(15784)
- 版(15193)
共检索到50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晓春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师激励是激发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院校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方式设计缺乏多样性、激励机制执行缺乏有效性和激励机制设计缺乏动态性等问题,由此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激励的设计应从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准则、实施创新型人才培育导向的激励模式和强化激励机制的执行和监督反馈等方面予以强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人才激励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体现薪酬激励功能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保障。教师薪酬水平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是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主要制约因素。应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设计具有公平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具有灵活性的绩效考核标准,建设具有综合性的薪酬管理体制,完善职业院校薪酬激励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教师薪酬 激励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广俊 张林海
人才兴税战略是"十二五"时期税务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如何更有效地培养与激励税务人才、特别是税务高级人才,对于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税务高级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新突破,分析了有碍税务高级人才培养与激励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优化培养与激励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税务高级人才 培养与激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卓玲 陈晶瑛
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是充分调动广大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现有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模式的评述,分析了目前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存在的问题入,提出构建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 人才 激励机制 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卷烟工业企业应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一线岗位的吸引力和归属感,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激励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雪文
转型期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科研生态环境较差,不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成长;引进人才自主权较弱,人才理念机制有较多障碍;人才激励机制匮乏,压制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无法承担服务地方经济责任;创新型人才发展空间有限,无法长期留住优秀人才的问题。在深入分析转型期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科研生态环境,培植创新应用型人才队伍,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拓展创新型人才的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地方院校转型期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活力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娜
世界文化交流的愈发频繁与激荡催发了各个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急迫需求,创新转化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高等教育成效提升的重要层面。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应当以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前进方向,对自身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探究钻研,切实构建科学高质的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由李晶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书,融汇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剖析,针对高等教育音乐教学提出深刻见解,并将音乐人文思维注入教育范畴,为全面构建新时代音乐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明鹏
海南高等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促进海南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彻底转变观念,明确海南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推进课程建设改革,构建适应海南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推行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海南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程序;从海南实际出发,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实习基地、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高良好的条件保障。
关键词:
海南 高职 模式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发展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在产学研过程中,校企协同发展以及"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特征、构建内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人才培养机制包含3方面内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外部支持机制、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协作机制、职业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教师激励机制是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稳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建议完善物质激励与制度激励、健全人才竞争、强化激励管理,使教师获得满足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学术创新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激励机制 创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如秒 任宗强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结构的矛盾将更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对职业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方面挑战。对此,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三大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从以技能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面授教学方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确立以人为本、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智能制造特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以数字化情景方式强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康 郑月波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需要的技术创新,亟需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支撑。本文从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发,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构建起一整套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实效。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激励机制 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吕鹏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工程建设市场的改革,新型的市场格局向我们提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着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我们应借鉴国外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的地方,弥补我们的不足,适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同时应以需求和激励理论为依据合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探讨适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惟有这样,方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创新模式 需求理论 激励理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咏梅 李冬晖
如何改进和完善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促使科技竞赛真正成为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值得社会各界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基于竞赛激励机制方面的相关理论,建构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与国外竞赛项目的比较框架,提出改进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建议(:1)减少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的最高等级奖项配置比例;(2)对各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名额的分配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3)对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和积极组织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创设激励多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青少年科技竞赛的机制,是促使青少年科技竞赛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