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0)
- 2023(11610)
- 2022(9478)
- 2021(8650)
- 2020(7123)
- 2019(16322)
- 2018(16123)
- 2017(28473)
- 2016(16543)
- 2015(18349)
- 2014(18448)
- 2013(17162)
- 2012(15455)
- 2011(13678)
- 2010(14209)
- 2009(12797)
- 2008(12910)
- 2007(11973)
- 2006(10599)
- 2005(9695)
- 学科
- 业(75048)
- 企(69464)
- 企业(69464)
- 济(59827)
- 经济(59758)
- 管理(58724)
- 业经(25825)
- 方法(25246)
- 教育(23019)
- 农(22810)
- 技术(21160)
- 中国(21038)
- 财(20959)
- 理论(18989)
- 数学(17535)
- 数学方法(17275)
- 农业(16925)
- 务(16853)
- 财务(16831)
- 财务管理(16824)
- 企业财务(15920)
- 技术管理(13393)
- 策(12851)
- 划(12518)
- 制(12360)
- 和(12110)
- 教学(11328)
- 企业经济(10963)
- 经营(10784)
- 发(10311)
- 机构
- 学院(226674)
- 大学(223503)
- 管理(87267)
- 济(86381)
- 经济(84569)
- 理学(75471)
- 理学院(74611)
- 管理学(73379)
- 管理学院(72926)
- 研究(72887)
- 中国(50117)
- 京(48276)
- 科学(42916)
- 财(39311)
- 范(37984)
- 师范(37731)
- 农(37619)
- 江(37172)
- 所(35612)
- 教育(35009)
- 研究所(32171)
- 业大(32120)
- 中心(32059)
- 财经(31019)
- 北京(30913)
- 师范大学(30266)
- 农业(29488)
- 技术(29359)
- 州(28626)
- 经(28170)
- 基金
- 项目(145429)
- 科学(118399)
- 研究(116678)
- 基金(101242)
- 家(86171)
- 国家(85131)
- 科学基金(74978)
- 社会(72424)
- 社会科(68464)
- 社会科学(68448)
- 省(62398)
- 教育(62175)
- 基金项目(53526)
- 划(52149)
- 编号(49405)
- 自然(46194)
- 自然科(45229)
- 自然科学(45220)
- 自然科学基金(44523)
- 成果(40984)
- 资助(38823)
- 课题(37973)
- 创(37318)
- 业(34766)
- 重点(33995)
- 创新(33578)
- 发(33570)
- 部(33225)
- 年(31201)
- 规划(30983)
- 期刊
- 济(99327)
- 经济(99327)
- 研究(75216)
- 教育(63515)
- 中国(57740)
- 管理(38005)
- 农(35361)
- 财(33309)
- 科学(28697)
- 学报(28601)
- 技术(27794)
- 农业(24971)
- 大学(23942)
- 学学(20963)
- 业经(19042)
- 职业(17031)
- 业(16399)
- 融(15770)
- 金融(15770)
- 财经(15358)
- 经济研究(14625)
- 经(13499)
- 技术经济(13433)
- 科技(12245)
- 问题(11994)
- 坛(11617)
- 论坛(11617)
- 技术教育(10814)
- 职业技术(10814)
- 职业技术教育(10814)
共检索到34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江舟
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迎合了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时代需要,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具直接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秀娟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带动就业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再到被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各高校纷纷建立众创空间,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大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项勇、黄佳祯、王唯洁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乔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高校围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江西财经大学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把"创新创业人才"确定为学校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鼓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高等学校,其学科专业既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合英 孙文博 陈宜保 陈宏 张慧云 张留碗
结合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自主探究实验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对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思维、独立精神培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自主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代光英 冯维
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多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围绕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经验,今呈现供交流与研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九江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逐步推进,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关注美学教育时发现,美学教育在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出现了美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缺失的状况。通过分析,文章提出创新美学教学模式,即"一个工程,两个部分",把美学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由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搞好美学教育。
关键词:
美学教育 素质教育 系统工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凡琦 葛茂奎 杨阿滨 许春蕾 孟庆新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新常态,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教育活动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从这方面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关系,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措施,以期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振强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怎样的培养理念、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通过怎样的培养环节,在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基础上和为期不长的学制时间内,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创新人才工程内涵建设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磊
创业教育不同于就业教育的适应性,它具有创新性,能够承担培养大学生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及事业心、责任心等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任务。本文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职业素养及其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重点探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
职业素养 大学生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志祥
大众化时代的高职教育集社会需求主导、质量标准多样、岗位要求创造于一身,必须坚持精品质量观、发展质量观和服务质量观。在高职教育中推行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无论对高职教育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锦美
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音乐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现代音乐治疗的实践证明,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选择适当的音乐教育方式和内容,认真实施,是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音乐治疗 音乐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雪冬 吴志鹏 王辉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呈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综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宝新 王英 赵丽新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商素质与情商素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在智商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情商素质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各高校相继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症结在于对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就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开发培养的内容体系和对策做分析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桂萍 邵晓虹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以"职业人"行为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校园文化育人、课程教育四模式为实现形式的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人文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