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0)
- 2023(14792)
- 2022(12817)
- 2021(12089)
- 2020(9899)
- 2019(22896)
- 2018(22799)
- 2017(43984)
- 2016(24137)
- 2015(26920)
- 2014(27023)
- 2013(26182)
- 2012(23819)
- 2011(21188)
- 2010(21038)
- 2009(18831)
- 2008(17932)
- 2007(15583)
- 2006(13519)
- 2005(11681)
- 学科
- 济(91003)
- 经济(90901)
- 管理(63763)
- 业(58848)
- 企(48016)
- 企业(48016)
- 方法(40202)
- 数学(34898)
- 数学方法(34504)
- 农(26583)
- 中国(25752)
- 财(23067)
- 地方(21787)
- 学(21230)
- 业经(20517)
- 贸(19906)
- 贸易(19898)
- 易(19371)
- 制(17752)
- 农业(17426)
- 理论(15693)
- 环境(14373)
- 和(14336)
- 技术(13626)
- 体(13565)
- 务(13256)
- 银(13226)
- 财务(13182)
- 银行(13174)
- 财务管理(13156)
- 机构
- 学院(326205)
- 大学(326171)
- 管理(127035)
- 济(125101)
- 经济(122181)
- 理学(110438)
- 研究(110015)
- 理学院(109102)
- 管理学(107110)
- 管理学院(106533)
- 中国(80189)
- 科学(70524)
- 京(70136)
- 财(56979)
- 所(54817)
- 农(54448)
- 业大(50631)
- 研究所(50308)
- 中心(49812)
- 江(48213)
- 财经(45857)
- 范(45453)
- 师范(44992)
- 北京(43793)
- 农业(42611)
- 经(41715)
- 院(41182)
- 州(38897)
- 经济学(37318)
- 师范大学(36362)
- 基金
- 项目(231410)
- 科学(181364)
- 研究(169959)
- 基金(166007)
- 家(145159)
- 国家(143944)
- 科学基金(123175)
- 社会(105507)
- 社会科(99885)
- 社会科学(99861)
- 省(91721)
- 基金项目(89139)
- 自然(80104)
- 自然科(78232)
- 自然科学(78210)
- 教育(78042)
- 划(77006)
- 自然科学基金(76780)
- 编号(70252)
- 资助(67362)
- 成果(56744)
- 重点(51803)
- 部(50114)
- 发(49907)
- 课题(49034)
- 创(47825)
- 创新(44589)
- 科研(43989)
- 国家社会(42931)
- 项目编号(42778)
- 期刊
- 济(136684)
- 经济(136684)
- 研究(94922)
- 中国(62511)
- 学报(54123)
- 农(49965)
- 科学(48869)
- 管理(44662)
- 财(41890)
- 大学(40431)
- 教育(40183)
- 学学(37862)
- 农业(34507)
- 技术(28351)
- 融(24788)
- 金融(24788)
- 业经(23699)
- 经济研究(21675)
- 财经(20967)
- 问题(18754)
- 图书(18644)
- 经(17872)
- 业(17104)
- 科技(16157)
- 版(15607)
- 理论(15230)
- 资源(14982)
- 技术经济(14771)
- 现代(14432)
- 贸(14100)
共检索到47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震 吕斌 王晶
为填补当前城镇体系研究中对居民出行路径缺乏区分处理的空白,探索以出行路径耗时为测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文章以2016年度全国各地POI(point of interests)数据信息为基础,依托各级道路交通网络并对其进行优先级处理,计算居民从出发点至同级或较高级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耗时,对比分析天津、广州和苏州三个城市的市域城镇体系和建成区空间结构紧凑度。研究发现,空间布局形态而不是路网密度决定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紧凑度的大小,城镇体系下居民就近获取服务的出行时间长短与城镇的均衡分布程度紧密相关,建成区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出行路径耗时 紧凑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陈国阶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较典型的同心圆城市之一。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阶段。从空间结构理论入手,对成都市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行政辖区内的14个郊县(区)呈现具有黄金分割特征的五边形结构,并可划分为5个五边形。它们分别是:龙泉驿-新都-郫县-温江-双流5个近郊县、区构成的卫星城镇环;大邑-崇州-邛崃-蒲江-新津5个郊县构成的远郊城镇环;以都江堰为共同顶点,由近郊卫星城镇与远郊县、区构成的2个五边形城镇环(郫县-新都-青白江-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都江堰),以及成都主城区东、南部尚待形成的五边形城镇体系结构。在理...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城市体系 成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波 罗熙 郑华 顾惠娜
利用分形理论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分形特征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集聚维数、关联维数、交通通达性的牛鸦维数。结果表明:(1)以长沙和湘潭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聚集程度高,而以邵阳和怀化为中心的西部和西南部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较低;(2)湖南城镇体系空间联系紧密,且交通体系发展较为完善。最后,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湖南省的现实条件,对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及发展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结构 分形理论 湖南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海春 陈健
资源型城镇是我国重要的城镇类型之一,曾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政策新要求下,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与问题。从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以榆林市为例,研究在新形势下,通过培育发展核心,分区统筹协同发展,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空间聚合集约发展等策略对市域城镇结构进行优化,建立起可持续的城镇发展体系,为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资源富集地区 城镇化 城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茜 段城江 周典 王宇鹏 郭莉
居民日常出行既反映城市人口转移与集聚的真实路径,也体现着城市不同空间的使用强度差异。基于深圳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从出行规模、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SPSS的K-MEANS聚类方法将市域482个交通小区划分为高热、次热、低热三类区域;由此识别出全市三级出行中心,三条出行走廊和五个出行组团,并将深圳城市出行总结为"多心多廊组团式"空间结构;最后从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出行空间模式、城市出行中心与建成环境中心体系比较、五大出行组团发展差异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城市出行空间结构的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
由于微波可以对地表的微起伏、建筑及地表粗糙度等具有敏感的响应 ,使得雷达遥感在这些方面研究中成为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由加拿大遥感中心 PCI提供的Radarsat Scan SAR数据 ,对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提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样式研究。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因素中水文 (河流、古河道 )、地形这两个重要要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样式 :1在水源充足的准“均质”河北冲积平原上 ,基本满足六边形形成条件 ,但由于周边中心地发展竞争力不同 ,故使得正六边形发生畸变——覆盖面积减小而周长却保持不变 ;2构建了在一条河流影响下的六边形网络结构朝五边形网络演变的模型 ;3构建了在平行状河流作用下六边形网络向四边形网络演替的模式 ;4指出了在水源充足的狭长地理空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成等间距的现象与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玉钊 钟业喜 蒋梅鑫 史焱文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小猛 陈敏 王杜涛
受着"市场经济原则"的强烈支配,通过自组织演化所形成的城镇体系,在空间特征上具有无标度性(non-scaling)和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特点,也即是具有分形(fractal)优化趋向。以鲁豫皖相邻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技术和图像处理手段分别提取不同视点高度上的区域栅格图像,并对其进行监督分类解译。根据对不同的视点高度和对应图像中城镇及乡村聚落要素像元点数的回归关系统计分析,研究得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维数为2.284。该研究结论对揭示城镇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判定区域城镇系统地理优化程度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RS技术 城镇体系 自相似性 分形特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文霞
山西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拓展,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还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区域轴带牵引功能、促进城市组群协同发展、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网络化空间结构发展等,持续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关键词:
城镇空间结构 特征 优化 山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分形方法和断裂点模型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和空间的次级划分,并对其形成演变规律进行时空分析和优化提升。研究显示:(1)该省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且区域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基本一致。(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现状正处于集聚型,城市空间分布有着"沿路、沿江、沿线"的三沿特点,次级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类型有着向均匀型演变的趋势。(3)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化正处于初步网络化阶段,大中城市向心集聚和扩散2种力量基本均衡,城市总体空间分布有着"沿江"的一元性向"三沿"的多元性演化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提出了优化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薛凯 郝赤彪 刘曙光
智慧城市是受多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社会智慧城市中,信息流动成为城市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它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最终形成多级、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智慧城市流动空间进行指标量化的过程。其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AHPD法,能够较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测度指标体系的权重。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空间结构特征 测度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建华
南通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经济基础及发展历史 ,但综合经济实力欠缺是造成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城镇空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化水平滞后的根本原因。因而完善南通城镇空间结构的策略应该是走多元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通过户籍登记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和城镇空间布局 ,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合理、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 策略 南通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思齐 霍燚
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演变,空间集聚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利用2009年9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住户"家庭出行能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城市公共品的空间布局)对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以及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居住分布与城市公共品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越小;私家车出行成本越低,就业可达性越差,碳排放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可以给城市规划者以启示,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关键词:
低碳 城市空间结构 私家车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