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6)
- 2023(14177)
- 2022(11845)
- 2021(11037)
- 2020(8937)
- 2019(19942)
- 2018(19626)
- 2017(36390)
- 2016(20282)
- 2015(22582)
- 2014(22266)
- 2013(21587)
- 2012(20414)
- 2011(18864)
- 2010(19477)
- 2009(18030)
- 2008(18127)
- 2007(16857)
- 2006(15287)
- 2005(14125)
- 学科
- 济(83069)
- 经济(82978)
- 业(65730)
- 管理(53783)
- 农(47817)
- 企(43115)
- 企业(43115)
- 农业(32098)
- 中国(28933)
- 方法(24517)
- 地方(24383)
- 业经(24022)
- 数学(20243)
- 数学方法(19907)
- 技术(19178)
- 制(19004)
- 学(17476)
- 财(17171)
- 银(16717)
- 银行(16693)
- 行(16228)
- 发(15622)
- 融(15401)
- 金融(15401)
- 贸(14254)
- 贸易(14236)
- 教育(13950)
- 易(13767)
- 策(13709)
- 理论(13681)
- 机构
- 学院(284267)
- 大学(282122)
- 济(116142)
- 经济(113449)
- 管理(105465)
- 研究(104770)
- 理学(89124)
- 理学院(88075)
- 管理学(86466)
- 管理学院(85913)
- 中国(80544)
- 农(64866)
- 科学(63252)
- 京(61605)
- 所(53569)
- 财(52450)
- 农业(49093)
- 中心(48266)
- 研究所(48096)
- 江(47730)
- 业大(47431)
- 范(41604)
- 师范(41240)
- 财经(39848)
- 北京(39550)
- 州(38003)
- 院(37841)
- 经(36057)
- 省(35989)
- 经济学(32947)
- 基金
- 项目(181989)
- 科学(143264)
- 研究(138068)
- 基金(127759)
- 家(111928)
- 国家(110787)
- 科学基金(93764)
- 社会(86857)
- 社会科(81876)
- 社会科学(81851)
- 省(75043)
- 基金项目(66958)
- 教育(63083)
- 划(61838)
- 自然(58063)
- 编号(57658)
- 自然科(56702)
- 自然科学(56689)
- 自然科学基金(55668)
- 资助(50721)
- 成果(48055)
- 发(45232)
- 课题(41798)
- 重点(41382)
- 创(40297)
- 部(39367)
- 创新(37532)
- 发展(36523)
- 性(36067)
- 展(35916)
- 期刊
- 济(145521)
- 经济(145521)
- 研究(91657)
- 中国(72628)
- 农(67505)
- 学报(45787)
- 教育(45197)
- 农业(45166)
- 科学(43074)
- 管理(39930)
- 财(38383)
- 大学(36791)
- 融(33674)
- 金融(33674)
- 学学(33318)
- 业经(30285)
- 技术(25714)
- 业(22751)
- 经济研究(20502)
- 问题(19715)
- 财经(19129)
- 经(16557)
- 科技(15702)
- 图书(15671)
- 农村(15487)
- 村(15487)
- 版(15443)
- 农业经济(15021)
- 世界(14810)
- 技术经济(14417)
共检索到463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革 张红 杨胜良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经过20世纪末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产生了一批新综合性大学,其中也包括一批以农林为主的新综合性大学。如何制定和实施文科发展战略,确立并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分析了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发展现状,发展文科的根本动因,提出了加强文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新综合性大学 农林院校 文科发展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徐警武
当前我国创建综合性大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表明,我们应对“为什么要办综合性大学”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根本动因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融合,促进科学的新发展。创建21世纪新型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而重点理工大学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战略加快文科发展。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学科建设 文科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青玉 朱良
一、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是立校之本。苦练内功,强化内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以质量求生存,这是地方综合性院校发展的基础。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特别是地方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红芝
现代农业发展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同时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入主流、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涉农综合性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原上海农学院)在传统农科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现代农科、服务三农的特色办学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远航
院校合并从根本上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高等院校学科单一、规模偏小、设置重复等旧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校10年来,佳木斯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科学定位,艰苦创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及开放式办学理念,抓住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创建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院校合并 科学定位 人才强校 跨越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琰
全球金融海啸给汽车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讨论了我国综合性汽车流通企业应对危机的发展战略,对于进一步促进汽车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优化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金融海啸 汽车流通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健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抓住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契机,通过确立非学历教育发展思路,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和环境优势,强化特色和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大学 非学历教育 思考 探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欧阳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重点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这是重点理工科大学建设一流的文科 ,全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实现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转变的必然要求。华中科技大学2 0多年来文科发展的历史表明 ,重点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已取得明显进展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的形势下 ,重点理工科大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文科发展的战略意义 ,明确文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必须大胆开拓创新 ,抢抓历史机遇 ,遵循文科发展的规律 ,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措施 ,从而实现文科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林琴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使其具有高等教育特征。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之争。"双一流"政策实施后,教育学科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使命被提上日程。单一维度的问题讨论和对策已无法解释和解决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困境。生态学理论为其发展历史和未来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思路。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科处在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网络,包括社会生态系统、学科群生态系统和大学内部学科生态系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政策需明确学科的"高等系科"之位,综合性大学需从建设多样异质的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学科的边缘效应,给予学科稳固的机构载体,各高等学校教育学科应错位发展,寻找合理的学科生态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自二战以来,由定向封闭式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开放式教师教育转轨是世界师范教育体系的共同走向,美、英、德、法等国家相继通过将原有师范院校独立举办师范教育的封闭教师培养体系向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的开放体系转型,综合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自由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1]教师教育综合化格局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逐步参与到教育学科当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长良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当是低重心的。坚持地方性,综合挖掘院校类别优势和院校内部优势;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机会和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群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为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保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逐步建立内涵发展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袁浪华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综合性大学对推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提升教育学科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扩大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教育学科论著的规范性、拓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是学科命运共同体,都有提高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使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学科利益和前途命运,二者要携手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提高教育学科的水平和影响。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教育学科 学科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佳
要建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创新发展是关键。创新发展,体制创新是关键,是切入点。西南大学在学院管理体制、学术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业绩评价体制、学科体制等方面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尝试着一系列的创新,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体制创新 高水平大学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立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