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2)
2023(15634)
2022(12423)
2021(11541)
2020(9415)
2019(21009)
2018(20869)
2017(38787)
2016(21199)
2015(23809)
2014(23892)
2013(23193)
2012(20934)
2011(18699)
2010(18954)
2009(17805)
2008(17864)
2007(16619)
2006(14983)
2005(13735)
作者
(59939)
(50614)
(49615)
(47250)
(31601)
(24060)
(22565)
(19377)
(19172)
(18047)
(17009)
(16848)
(16117)
(16064)
(15397)
(15095)
(14940)
(14638)
(14581)
(14404)
(12617)
(12503)
(12259)
(11788)
(11621)
(11199)
(11189)
(11109)
(10174)
(10083)
学科
(87861)
(86475)
经济(86346)
(73922)
企业(73922)
管理(70630)
(50791)
业经(34531)
农业(33961)
(29130)
方法(27948)
中国(24770)
(21472)
(19816)
财务(19775)
财务管理(19738)
数学(19210)
数学方法(18948)
地方(18825)
企业财务(18640)
理论(18179)
技术(18060)
(17562)
(17191)
(15401)
(15087)
(14891)
(14422)
(13606)
贸易(13594)
机构
学院(299923)
大学(289486)
(117274)
经济(114516)
管理(113955)
研究(97493)
理学(96183)
理学院(95160)
管理学(93561)
管理学院(92999)
中国(78744)
(64002)
(62086)
科学(58589)
(57081)
(50989)
(48848)
农业(48594)
业大(47431)
中心(46515)
研究所(43459)
财经(43242)
(40137)
(39889)
师范(39743)
(38936)
北京(38406)
(35041)
(34748)
技术(33763)
基金
项目(190202)
科学(149813)
研究(147325)
基金(134281)
(115424)
国家(114155)
科学基金(98739)
社会(92490)
社会科(86836)
社会科学(86812)
(78720)
基金项目(71022)
教育(66657)
编号(64155)
(63054)
自然(60671)
自然科(59224)
自然科学(59210)
自然科学基金(58155)
成果(51998)
资助(51946)
课题(43917)
(42665)
重点(42183)
(41141)
(40625)
(38253)
(38222)
创新(38069)
(37739)
期刊
(150374)
经济(150374)
研究(87830)
中国(70807)
(67478)
(49343)
学报(45216)
农业(45049)
管理(44895)
科学(42466)
教育(38547)
大学(35764)
学学(33339)
业经(31913)
(30278)
金融(30278)
技术(29509)
(23398)
财经(21339)
问题(20291)
经济研究(20214)
(18535)
(17635)
农村(16174)
(16174)
农业经济(15567)
技术经济(15495)
图书(15429)
现代(15190)
世界(14996)
共检索到475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娄季春  王崇杰  
基于自组织治理视角发现,ZH集团以唯农、知农、为农的发展逻辑为支撑,面对农产品源头质量、土地集中、粮食利用等难题创新提出土地流转、粮改饲种养结合与农产品加工、新型农村城镇化社区建设的"以农为本"型产城一体化乡村振兴路径,催生土地、新型农村社区、农企关系、政企关系等四项制度创新。政策启示在于:尊重企业行为,支持而非制约;优化创新环境,激励而非阻碍;适时提供服务,合作而非主导;总结推广经验,借鉴而非复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伏恬舒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产业振兴有力抓手。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以郴州汝城沙洲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已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与瓶颈为:产业内涵驱动不够,旅游客源单一;景区设施不完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满意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融合度不强;当地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提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主要途径为:优化运营模式,擦亮红色沙洲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挖掘文化内涵,鲜活体验方式;农商旅融合发力,强强联手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伏恬舒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产业振兴有力抓手。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以郴州汝城沙洲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已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与瓶颈为:产业内涵驱动不够,旅游客源单一;景区设施不完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满意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融合度不强;当地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提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主要途径为:优化运营模式,擦亮红色沙洲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挖掘文化内涵,鲜活体验方式;农商旅融合发力,强强联手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慧鹏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而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乡村网络文化振兴、智慧绿色乡村打造、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网络帮扶拓展深化等八个方面的重点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开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3])。通过研究数字乡村发展案例,探索发展路径,助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丹丘  丁志超  高鸣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应对乡村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有效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以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举措为例,分析总结鼓励吸引城市人才和培育造就乡土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两条路径。研究发现,面对农业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农村对人才返乡缺乏吸引力、乡土人才培育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青岛市从"引进来""沉下去"和"留得住"三个方面利用城市智力破解人才总量和结构困局,构建城市人才下乡引力体系,稳固城市人才扎根农业农村;同时从发现乡土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和扶持乡土人才等方面搭建体系完整的乡土人才培育网络。最终形成重点突出、覆盖全面、措施完善的鼓励吸引城市人才机制和双向融合、多元合力、强化激励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具有启示意义和值得推广学习的"青岛经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艳  
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贫困纯苗族村寨地区,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后,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八洞村村民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当地落后状态,并由此总结出了影响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战略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简冠群  邓首华  
产业振兴情境下的关系投资是指基于农村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尚低的现状下,为克服市场失灵,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渠道动员企业等社会主体长效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投资模式。文章通过贵州苗姑娘集团与广东海大集团两家企业参与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案例实践,提炼出关系投资主要有直接捐助、半价值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三种具体模式。企业通过关系投资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内生能力,并盘活市场生态,进而实现产业振兴。成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市场化程度尚低的现状是关系投资实施的情境条件;兼具情感认同与财务实力的企业是关系投资实现的主体条件;建立更为理性包容的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关系投资的积极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温顺生  刘雅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的实现载体、乡村治理有效的生动体现,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西巴马县探索实行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成效颇丰,但是在人才储备、信息采集、政策执行、产品供给、农户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引入市场要素,扶持第三方机构;完善评级方案,规范评级程序;丰富信用产品,扩大发展空间;协调多方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不断优化我国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爱明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民族地区既有其脱贫成果巩固的过渡需求,也有其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适当路径,有助于缓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民族地区阿坝州为例,通过研究和分析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指出阿坝州乡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归纳梳理了具体的内涵根源和外延特征,查找制约乡村发展的主因和金融支持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在充分借鉴金融支持乡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基于提高效率和消除影响的诉求,研究探索提出一条深化金融改革、风险总体可控、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城乡平衡、生态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猛  李富强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惠芳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嘉兴市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嘉兴市在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进程中的现实基础和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建议。认为与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近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应当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下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