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
2023(1857)
2022(1471)
2021(1504)
2020(1243)
2019(2711)
2018(2547)
2017(4723)
2016(2801)
2015(3268)
2014(3239)
2013(3333)
2012(3056)
2011(2303)
2010(2378)
2009(2221)
2008(2504)
2007(2069)
2006(1734)
2005(1558)
作者
(6532)
(5416)
(5365)
(5191)
(3338)
(2568)
(2533)
(2064)
(2054)
(1936)
(1827)
(1817)
(1767)
(1766)
(1645)
(1603)
(1579)
(1531)
(1498)
(1401)
(1332)
(1319)
(1262)
(1236)
(1211)
(1205)
(1172)
(1159)
(1101)
(1072)
学科
(19171)
管理(12829)
财政(11423)
(10266)
(9240)
企业(9240)
(9146)
(7516)
财务(7516)
财务管理(7478)
企业财务(7175)
(7010)
经济(6997)
(4348)
中国(4292)
制度(3588)
(3588)
(3234)
方法(3171)
体制(3039)
(2945)
数学(2775)
数学方法(2753)
(2752)
(2736)
地方(2676)
及其(2655)
政策(2620)
支出(2563)
方针(2512)
机构
大学(32962)
学院(32332)
(16736)
(12421)
经济(12142)
管理(11116)
研究(10227)
理学(9387)
理学院(9281)
管理学(9173)
管理学院(9106)
财经(8817)
中国(8771)
(7905)
财政(7429)
(6663)
(6491)
财经大学(6209)
科学(5836)
(5655)
(5562)
(4735)
研究所(4540)
中心(4441)
北京(4297)
会计(4225)
经济学(4009)
(3975)
(3943)
师范(3940)
基金
项目(18261)
研究(14529)
科学(13560)
基金(12838)
(10538)
国家(10408)
社会(9153)
科学基金(8912)
社会科(8646)
社会科学(8640)
(6926)
教育(6607)
基金项目(6553)
编号(6418)
成果(6348)
资助(5447)
(5387)
自然(4845)
(4745)
自然科(4727)
自然科学(4725)
自然科学基金(4629)
项目编号(4567)
(4245)
(4157)
课题(4153)
重点(3979)
(3929)
(3924)
阶段(3920)
期刊
(19134)
(15689)
经济(15689)
研究(14016)
中国(9205)
(6285)
财政(6285)
会计(5390)
学报(5091)
财经(5065)
财会(4850)
(4261)
大学(4081)
管理(3724)
学学(3706)
通讯(3342)
会通(3340)
科学(3205)
教育(3181)
经济研究(3161)
(3118)
金融(3118)
(2984)
(2984)
图书(2903)
书馆(2405)
图书馆(2405)
(2156)
(2136)
之友(2047)
共检索到59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唐代财政在唐史乃至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30年代,鞠清远先生独辟蹊径,写成《唐代财政史》,其拓荒之功不可没。其后有特威切特博士(D,C,Twichett)的《唐朝的财政》(《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Tang Dynasty》,1963)和蔡次薛先生《隋唐五代财政史》(1989)相继问世。近读陈明光博士的《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9月版),是唐代财政史领域的可喜收获。陈著以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唐代近300年历史的财政,一改过去国内外论著只是分门别类地在赋税、仓廪、漕运、专卖等方面探讨的做法,而是综合地研究唐朝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俊  
《唐代财政》原本是杜希德的博士论文,经整理后出版并再版。该书梳理并再现了唐代财政300年间的剧烈变化,揭示了其对后来社会的诸多影响,是中国中古时期财政史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中文译本由中西书局于2016年出版。首章"土地分配制度",在简述制度之后,作者运用敦煌、吐鲁番资料证明,在769年之前,均田制在西北边地一直合法地实施,进而反驳了"均田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的观点。均田制之所以瓦解,是由于法令方面存在缺
关键词: 均田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靳小龙  
以往有不少论著把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视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种论断值得重新考虑。本文区分帝室财政、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三个层面 ,结合其它财政制度 ,从海外进口商品构成、“收市”的财政意义、“进奉”的不同财政内涵、商税制度等方面 ,详加探讨 ,认为广州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的关系 ,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关系是为帝室财政采购进口珍异 ,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 ;无论是国家财政收入或是地方财政收入 ,从广州海外贸易的受益均微乎其微。广州海外贸易、市舶制度在唐朝财政中的这种地位 ,除了受当时进口商品构成及帝室奢侈性消费需求的制约 ,还与在商品经济有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具有生产、生育、赡养、教育和满足性及精神生活的功能。家长制和宗法制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家庭关系的核心是财产和继承制度。文章以唐律为主线,从妻子私财、离婚后财产分配、女儿财产、女性家庭遗产继承等方面展示了唐代女性家庭财产问题的制度细节,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真实地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学军  
一、新疆财政工作的三大支撑点 要做好新疆财政工作,在现阶段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必须使三大支撑作用形成合力,缺少任何一项,新疆财政都难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三大支撑点是: 1.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财富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保障。2000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自治区取得了经济稳定发展,市场物价止跌回稳,实现GDP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8.2%的积极成果。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因此增长11.82%。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文阳  
唐代岭南政区数量变动与当地蛮族关系密切。唐代岭南政区数量剧增,是隋末的三倍还多。这种变动从政区沿革来看,在于梁代设置、隋代撤废的政区有许多被唐代继承。从政区增置的主要原因来看,在于当地蛮族势力的坐大和一批蛮族豪酋的崛起,他们被国家以创置政区的方式纳入统治范围。蛮族的崛起及国家在岭南增置政区始于梁代,唐廷继续按照"职因地奖"的原则对蛮族豪酋授官。这就是唐代岭南政区剧增与蛮族的关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忠  
财政与农业、工商业都密切相关,涉及范围广泛,而且宋代财政制度变动频繁,财权分割细碎,财政来源庞杂,使宋代财政史的系统研究成为异常繁难的工程。迄今,宋代财政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财政史的专门著作中,曾我部静雄《宋代财政史》主要探讨了役法、月桩钱、和买绢、身丁钱等财政收入相关的若干专题,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发义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晨光  
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治理国家,人才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的营养,不失为现代企业管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唐前期由于统治集团十分重视人才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巫宝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唐代是我国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 ,文章从严肃性、普遍性、命名方法多样性和编撰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唐代别集编撰的特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莹  张兴胜  
封建社会中各王朝建立后较长时期的政治稳定及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唐代经过贞观初年到天宝年间(627~754年)长达120年左右的恢复发展,封建社会内部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富商巨贾,一些城市市场"交货往还,昧旦永日",能够迅速实现钱币生息增值的官、私高利贷于是迅速繁荣兴旺起来。其中,民间私人高利贷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分布更为广泛,发展更为迅速,对封建经济的腐蚀分解作用,也就远较官高利贷为烈。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政府不仅拥有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 ,而且拥有市场的管理权。唐代市场必须设置于州县治所以上的城市中 ,仍是政治统治的产物 ,政府设立了多级行政机构具体负责各级市场管理 ,并遵循若干明确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有某些经济管理的科学意义和合理性 ,但总体上表现出政治权力对市场交易的严密操控 ,经济规律被行政权力所干扰 ,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 ,并推动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