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6)
- 2023(4079)
- 2022(3414)
- 2021(3139)
- 2020(2429)
- 2019(5550)
- 2018(5409)
- 2017(10312)
- 2016(5624)
- 2015(6234)
- 2014(6076)
- 2013(6058)
- 2012(5686)
- 2011(5158)
- 2010(4940)
- 2009(4351)
- 2008(3905)
- 2007(3421)
- 2006(3041)
- 2005(2617)
- 学科
- 济(26259)
- 经济(26244)
- 地方(12607)
- 管理(12607)
- 业(9542)
- 农(7711)
- 地方经济(7505)
- 方法(7062)
- 数学(6315)
- 数学方法(6260)
- 企(6129)
- 企业(6129)
- 中国(5756)
- 农业(5661)
- 环境(5341)
- 学(5338)
- 业经(5141)
- 资源(4104)
- 和(3975)
- 发(3834)
- 土地(3511)
- 财(3103)
- 制(3050)
- 理论(2933)
- 划(2909)
- 经济学(2872)
- 域(2833)
- 区域(2827)
- 贸(2748)
- 贸易(2747)
- 机构
- 学院(74819)
- 大学(73383)
- 研究(27272)
- 济(26650)
- 管理(26544)
- 经济(25857)
- 理学(22845)
- 理学院(22440)
- 管理学(22019)
- 管理学院(21876)
- 中国(20315)
- 科学(18955)
- 京(16900)
- 所(13739)
- 农(13516)
- 中心(13077)
- 范(12958)
- 师范(12869)
- 研究所(12741)
- 江(12282)
- 业大(12031)
- 财(10782)
- 农业(10757)
- 院(10727)
- 师范大学(10531)
- 北京(10232)
- 州(10066)
- 科学院(9077)
- 省(9021)
- 资源(8728)
- 基金
- 项目(55437)
- 科学(43695)
- 研究(41388)
- 基金(38666)
- 家(34229)
- 国家(33937)
- 科学基金(28712)
- 社会(25506)
- 社会科(24042)
- 社会科学(24034)
- 省(23276)
- 基金项目(21478)
- 划(19607)
- 自然(18431)
- 教育(18017)
- 自然科(17910)
- 自然科学(17907)
- 编号(17775)
- 自然科学基金(17528)
- 资助(14016)
- 发(13846)
- 成果(13510)
- 重点(12817)
- 课题(12413)
- 创(11375)
- 部(11207)
- 发展(11064)
- 展(10896)
- 创新(10725)
- 科研(10407)
共检索到110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全市现辖3县(市)、3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5.7万亩,人均土地2.15亩,人均耕地1.08亩。除西南部仪征市有小片丘陵以外,全市绝大部分县(市、区)地势平坦,水域辽阔,拥有大片优质良田,土地品质好、土壤肥力高、资源负载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峰 孙正威
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低。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土地使用效益呈现南高北低现象。地处苏北地区的阜宁县,2011年建设用地地均GDP仅为115.34万元/公顷,位居盐城市第五位,按可比价计算,2011年度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率仅有11.64%。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勇 徐文海 韩啸 唐铁
以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的核心区——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从影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角度出发,选择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益4个因素层,建立指标体系对梅溪湖新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梅溪湖新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分值为85.93分,土地利用基本实现了节约集约,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最后文章结合地区实际以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克昊 刘艳芳 谭荣辉 周鹏
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广,及指标理想值确定提供相关技术借鉴和指导,采用目标值法、极值法、平均值法、发展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了武汉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各指标理想值,研究表明:武汉市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 468人/km2,29 156.79万元/km2,38 129.86万元/km2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度达到最优状态;此外,在把握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主观因素对理想值确定产生的干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姜晶
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在"管好用活"土地上做文章,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推进了宜都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2009年,宜都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9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柏明华 赵锦联
为节约土地资源、破解项目用地难题、拓展工业项目用地空间,保证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江苏省阜宁县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深化工业项目评审机制成立"工业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阜宁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规定县发改委、经信委、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人社局为项目评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文灿
2008年,国土资源部党组、部领导强调要研究"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要让用地单位,设计、使用单位和个人能够真正自觉地或不得不考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义 胡高
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武汉市从土地管理的视角出发,着力解决地下空间的价格机制、供地方式、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权属登记等问题,推动了地下公共停车场、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地铁上盖等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公开交易。健全地下空间价格机制土地价格的形成和确定是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成功出让的必备前提。对于经营性地下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帅文波 杜新波
从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和规律入手,得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质内涵就是经济内涵,因此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动力机制自然是经济利益机制。而造成当前我国土地低效利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利益政策失衡和相关调控政策不到位。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利益系统构成与冲突表现,探索建立土地利益衡平机制,并以相关土地集约利用途径作为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明军
中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具有渐进提升的演进特征,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市场关系互动、宏观管理调控等配合协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土地收益形成分配程序、利用约束等方面仍存在政策不足,其主要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土地的"公共利益"内涵未能明确界定、土地弱势群体组织资源的极度缺乏等。土地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全局优化的规划编制、合理的审批机制、公平的市场化地价管理、公正的"公共利益"奉献补偿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产化管理机制、科学的执法监管跟踪机制等。
关键词: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政策 反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洪旗 陈华飞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土地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鲁良栋
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一直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西安高新区也堪称高新区中的翘楚,并有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鑫
今年2月,江苏省昆山市获得了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殊荣,这与当地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密不可分。多年来,昆山市坚持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开源和节流并举,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风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逼出来的,浙江的节约集约用地也是逼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域小省、资源小省,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如何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既保护耕地,又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浙江省努力破解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晶
节约集约用地在发展中位居何处引人深思过去30多年,我国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相对较为粗放。人们强调更多的往往是资本和劳动的扩张,而对土地扩张在经济进步、GDP提高方面的作用关注得较少。其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非常值得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