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533)
2022(2363)
2021(2279)
2020(2009)
2019(4565)
2018(4530)
2017(9403)
2016(5263)
2015(6051)
2014(6186)
2013(6409)
2012(6242)
2011(5516)
2010(5644)
2009(5303)
2008(5589)
2007(5139)
2006(4682)
2005(4739)
2004(4216)
作者
(15455)
(12567)
(12492)
(12342)
(8264)
(6128)
(5723)
(4849)
(4830)
(4778)
(4410)
(4325)
(4277)
(4052)
(3979)
(3939)
(3900)
(3785)
(3592)
(3518)
(3288)
(3209)
(3061)
(2970)
(2879)
(2858)
(2832)
(2735)
(2612)
(2549)
学科
(20948)
经济(20917)
管理(17120)
(14720)
(12866)
企业(12866)
方法(9932)
(8796)
数学(8760)
数学方法(8627)
(6195)
财务(6182)
财务管理(6164)
企业财务(5829)
(5768)
(5630)
(5528)
金融(5528)
中国(5249)
(5141)
银行(5138)
(4851)
贸易(4844)
(4834)
(4741)
(4726)
业经(4112)
(4078)
(4031)
理论(3688)
机构
大学(77211)
学院(76329)
(32759)
经济(31957)
管理(26740)
研究(26014)
中国(25589)
理学(21462)
理学院(21264)
管理学(20897)
管理学院(20773)
(20535)
(16288)
财经(15062)
(14327)
科学(13722)
(13602)
中心(13091)
(12560)
研究所(11884)
(11376)
(11266)
北京(11256)
财经大学(11188)
银行(10851)
(10797)
人民(10601)
金融(10556)
经济学(10488)
(10419)
基金
项目(40178)
科学(30900)
研究(29904)
基金(29412)
(24846)
国家(24649)
科学基金(20888)
社会(18521)
社会科(17598)
社会科学(17593)
基金项目(14773)
(14723)
资助(13996)
教育(13598)
自然(13356)
自然科(13012)
自然科学(13011)
自然科学基金(12805)
(12615)
编号(12061)
成果(11525)
(9433)
(9036)
重点(8900)
课题(8718)
教育部(8320)
人文(7951)
(7882)
社科(7880)
大学(7831)
期刊
(40171)
经济(40171)
研究(27937)
(18344)
金融(18344)
(17880)
中国(16540)
(11040)
管理(10514)
学报(10425)
科学(8785)
财经(8657)
大学(7967)
学学(7505)
(7235)
农业(6862)
教育(6651)
经济研究(6034)
业经(5822)
理论(5588)
技术(5569)
问题(5462)
(5379)
国际(5002)
实践(4947)
(4947)
会计(4335)
财会(4253)
(4052)
统计(3723)
共检索到13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萍  
自2014年起,我国已开始试点将国债作为国债期货交易担保品,目前正在探索将期货交易担保品范围拓展至所有债券。由于国债是债券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品种,国债作为交易担保品的实践难以直接复制推广至所有债券,核心在于其他债券品种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的可行性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债券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天然地具备成为担保品的资质,但信用债与利率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担保资质不同,应当针对信用债的风险特性对其适用更为严格的准入筛选、风险管理与担保品处置机制。在我国信用债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的实践探索中,建议重点从完善上位法依据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与担保品处置等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信用债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葛声  陈一稀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资本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难题,企业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无法替代的诸多优势。但由于我国目前债券相关立法不完善,发行门槛过高,交易市场单一,以及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实际上剥夺了大部分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机会。只有通过修改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法律规范,中小企业才有望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艳春  
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持有人除可以向发行人(上市公司股东)请求还本付息外,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发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为控制违约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有关规则明确应将被用于交换的股票设定为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担保物。但债权证券化和证券流动化过程中,先有担保安排、后有证券发行、再产生债权人(当事人)等特点,在担保权设立、实现等环节对传统担保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在初步分析代理质权、担保权信托、信托让与担保三种担保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信托让与担保更契合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的需求,并提出相关的立法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巫文勇  
一、中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经济原因与法律条件(一)中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1.为了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期货投资基金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可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把中小散户投资转化为机构投资,从而改善了期货市场投资结构,形成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期货投资基金的巨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振海  俞人则  
尽管目前银行提货担保业务总体开展情况良好,操作比较规范,风险相对可控。但提货担保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及提货担保业务背后蕴含的"无单放货"固有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提货担保的法律关系以及司法实践中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了开展提货担保业务需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防控手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道霞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探讨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吴克孟  侯玲玲  
案情简介2001年10月22日,王某入职某人力资源公司,担任猎头部经理,双方签订期限至2004年10月21日的《劳动合同》,并于2004年10月22日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9年3月18日,王某被聘任为该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2011年7月27日,该人力资源公司的母公司作出《免职通知》和《待岗通知》,前者决定免去王某总经理职务,另行安排工作;后者称鉴于目前无合适岗位安排,请王某自即日起回家待岗,待岗期间工资按每月5000元发放,并要求办理工作交接。2013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式媛  
中小企业非典型担保模式的新实践商业银行的担保融资条件严格,主要为不动产担保融资,中小企业的有形财产不足,可供抵押的不动产非常有限。尤其是商业银行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采用固定资产抵押模式,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等原因不能提供有效担保,无法获得融资。随着经济改革和金融业内部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型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中小企业可供抵押或质押的有形财产不足的现实,出现了新型的非典型担保模式,如商铺租赁权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炳东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后,在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最高额保证的债权额等方面,有待重点介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铁铭  
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对证监会以前发布的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担保的规定作出了修改。该文件与新《公司法》所确立的原则保持一致,也是《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的细化,同时适应了近几年来形势的变化。本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能为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朱涛  
独立担保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虽然其独立性一直备受争议,但随着跨国贸易的日益频繁,其适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只承认商业银行在涉外领域开展独立担保相关业务,对国内的独立担保业务却不予肯定。通过对独立担保制度的理论分析,追溯商业银行独立担保的域外发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业务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借鉴各国和国际组织关于独立担保的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和《独立担保法》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