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5)
2023(7313)
2022(6282)
2021(5979)
2020(4956)
2019(11279)
2018(10913)
2017(21195)
2016(11640)
2015(12805)
2014(12525)
2013(12188)
2012(11489)
2011(10363)
2010(10551)
2009(9485)
2008(9253)
2007(8248)
2006(7549)
2005(6775)
作者
(31569)
(26587)
(26175)
(25173)
(17166)
(12727)
(11908)
(10194)
(10044)
(9638)
(8935)
(8899)
(8688)
(8312)
(8248)
(8240)
(7853)
(7739)
(7735)
(7543)
(6511)
(6504)
(6338)
(6115)
(6005)
(5946)
(5892)
(5806)
(5268)
(5212)
学科
(43129)
经济(43085)
管理(33132)
(31814)
(25778)
企业(25778)
地方(15305)
(14752)
方法(13033)
中国(12234)
(11661)
数学(10930)
数学方法(10694)
(10569)
业经(10235)
农业(9935)
(8706)
(8436)
贸易(8427)
(8222)
(8100)
环境(7790)
(7722)
地方经济(7361)
技术(6863)
(6796)
财务(6779)
财务管理(6769)
及其(6748)
(6689)
机构
学院(155704)
大学(152683)
(61426)
经济(59734)
管理(59234)
研究(56805)
理学(50093)
理学院(49377)
管理学(48602)
管理学院(48255)
中国(42945)
科学(34517)
(33947)
(29957)
(27692)
中心(26395)
(25512)
研究所(24921)
(24680)
(23233)
师范(23114)
财经(22705)
(21917)
业大(21555)
北京(21324)
(20400)
(20352)
农业(18949)
师范大学(18652)
(17654)
基金
项目(103064)
科学(81654)
研究(77773)
基金(73748)
(64279)
国家(63730)
科学基金(54661)
社会(47803)
社会科(45305)
社会科学(45297)
(40596)
基金项目(39569)
自然(35890)
自然科(34910)
自然科学(34901)
(34805)
教育(34764)
自然科学基金(34242)
编号(32684)
资助(29152)
成果(26708)
(23665)
课题(23365)
重点(23134)
(21986)
(21204)
创新(19766)
(19397)
国家社会(19188)
发展(19079)
期刊
(74781)
经济(74781)
研究(49386)
中国(32996)
(23085)
(22541)
管理(22223)
科学(21401)
学报(19913)
教育(18523)
(15791)
金融(15791)
农业(15364)
大学(15259)
学学(14134)
技术(13160)
业经(12565)
经济研究(10816)
财经(10217)
问题(10019)
资源(9710)
(9104)
(8795)
(8649)
现代(8631)
(8285)
图书(7974)
(7675)
论坛(7675)
国际(7480)
共检索到24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阳  李松涛  孙伟  戴雅希  
在高速铁路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背景下,由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实践忽视了生态协调和站区多元发展诉求等内容,多数站点地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呈现了城市风貌被破坏、功能开发房地产化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基于修整空间为规划的整体框架,在判断站区前期空间演化规律和辨析现状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明确空间修整要素和目标,并结合历史和自然资源禀赋重建站区特色空间、功能结构调整和道路交通统筹。河南洛阳龙门高铁站区在修整行动引领的框架下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规划片区风貌修复、功能修补和交通整合策略,期望为现阶段我国即将进入存量土地开发的高铁站区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奇   魏俊辉  
传统规划体系里城市外边缘区尚未形成明确和系统的规划管控体系,难以统筹解决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四川省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其中城乡融合片区大致相当于城市外边缘区,给统筹解决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提供了工作基础。在资本循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从人口、产业、空间、设施、环境与规划管理六个方面搭建策略框架,重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循环机制,发现、挖掘并提升创造城市外边缘区的新价值。最后以南充市某城乡融合片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理念下城市外边缘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周国艳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宝明  
阐述了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对国内外典型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运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多样性,分析了枢纽旅客集散仿真手段在其建设运营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并对我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决策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军  郭敏燕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重点发展经济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和空间布局特征与问题,指出经济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资源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严重冲突。提出以动力多元化、集中式城市化、城镇与产业协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适度开化、集聚布局、保护生态"的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策略。以强化空间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策管理、加强城市—工矿区空间集约利用规划机制,优化城市化空间组织,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巍  杨承兴  王录仓  冯斌  权金宗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我国的规划体系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语境,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已从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协调。如何将基于"三生空间"概念的传统国土空间认知提升到丰富文化脉络、生态特征、生活基础的复合魅力国土空间,如何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侧重,杜绝对单一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是国家和地方面临的共同重大主题。结合国土空间在历史与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表征和形成原因,在回溯空间认知过程、反思空间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魅力国土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魅力国土空间的关注焦点,从区域发展平衡、管控弹性调整、空间要素流动、发展目标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魅力国土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震弘  韩冬青  罗纳德·维纳斯坦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块,城市能耗和由此带来的碳排放量越来越高。目前对城市节能减排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各项子系统的节能,而对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不足。通过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来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可以优化城市子系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些策略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减少能源的需求,另一类是通过优化用能单位的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南京河西南部地区城市设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导则中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具体应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雪飞  张京祥  何流  
基于城市竞争力视角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深入分析,从竞争资源、竞争载体、竞争实践三个方面论证了卓越的城市空间架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都市圈、市域、都市发展区、主城四个层面对南京城市空间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格局进行了总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建构了未来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伯红  刘路云  
快速城市化意谓越来越多的新城成为碳源排放地,对不同目标取向的新城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碳审计评估显得尤为必要,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量化研究较少。研究旨在通过引入低碳城市的建筑、交通、产业、自然碳汇四大子系统,构建碳排放情景模型,并以乌鲁木齐西山新城低碳示范区为例,模拟不同城市规划方案碳排放动态情景,全面审计与评估计量结果,比选确定最优方案,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与对策。该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可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决策的分析工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祝根  张青萍  Stephen J.Barry  
由于受历史、发展水平及规划理论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没有较好地与城市大规模扩张、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相适应。本文对墨尔本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进行了分类与特征分析,对其基于层级、网络与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理论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其较系统的规划理论与方法能够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空间功能优化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多样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兴华  李伟  刘芳武  
三峡翻坝运输体系为承运人提供水—公、水—铁等多种运输方式,可使承运人短时间内完成运输任务。本文以江海联运、水铁联运为依托,考虑托运人预期心理效用和环境因素,从对托运人进行补贴的角度,建立有/无政府补贴情况下承运人收益函数,根据Nash均衡策略,求解承运人最优定价和最佳收益,并分析不同参数和补贴对运输定价和收益的影响。最后,以“辽宁锦州—湖北宜昌—四川成都”集装箱运输为例,实证分析托运人补贴对承运人运价及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托运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承运人运价和收益。本文建议发展江海铁多式联运,补充和完善三峡翻坝运输体系;构建多式联运新格局,拓宽多式联运新通道;当地政府要积极助力水公铁多式联运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燕  刘雨佳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带来新的契机。依托中欧班列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有利于引领沈阳市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本文从梳理沈阳陆港建设的内外部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入手,从区域和国家战略视角审视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陆港的战略意义,进而以构筑东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沈阳内陆枢纽经济崛起、创新沈阳陆港建设运营模式和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肖健  金利霞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从滨江、滨河开发到滨海开发的战略空间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滨海地区开发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热点。针对我国当前滨海空间在保护与建设、需求与供给、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种种不协调、不平衡和无序化问题,以广东沿海城市的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吸纳国内外滨海地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探索在多规合一、陆海统筹、新旧融合等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协调构建统一的滨海空间规划纵横体系,协同梳理多元的滨海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协作搭建高效的滨海空间治理平台等方式,更全面地体现多部门和多主体利益诉求,处理好新区与旧城的功能关系和空间资源分配时序,科学引导滨海战略性空间的开发与管控,以期为实现滨海新区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