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9)
- 2023(2895)
- 2022(2420)
- 2021(2192)
- 2020(1871)
- 2019(3941)
- 2018(4117)
- 2017(7318)
- 2016(4239)
- 2015(4777)
- 2014(5182)
- 2013(4692)
- 2012(4356)
- 2011(4020)
- 2010(4117)
- 2009(3808)
- 2008(3608)
- 2007(3472)
- 2006(3020)
- 2005(2733)
- 学科
- 济(12253)
- 经济(12227)
- 管理(11475)
- 业(8664)
- 企(6972)
- 企业(6972)
- 制(5657)
- 体(4895)
- 中国(4807)
- 学(4477)
- 银(4328)
- 银行(4315)
- 农(4239)
- 行(4184)
- 财(4107)
- 理论(3865)
- 方法(3762)
- 融(3756)
- 金融(3749)
- 地方(3184)
- 教育(3117)
- 业经(2972)
- 数学(2886)
- 制度(2884)
- 度(2884)
- 数学方法(2841)
- 体制(2760)
- 农业(2462)
- 和(2358)
- 教学(2336)
- 机构
- 学院(57087)
- 大学(56089)
- 研究(21366)
- 管理(18912)
- 济(18900)
- 经济(18230)
- 中国(17564)
- 理学(15435)
- 理学院(15230)
- 管理学(14851)
- 管理学院(14744)
- 科学(13977)
- 农(13116)
- 京(12908)
- 所(11428)
- 财(10489)
- 中心(10469)
- 研究所(10385)
- 江(10236)
- 农业(10145)
- 业大(9727)
- 技术(8742)
- 北京(8149)
- 省(8110)
- 州(8057)
- 院(8048)
- 范(8040)
- 师范(7884)
- 财经(7543)
- 经(6745)
- 基金
- 项目(37331)
- 科学(28145)
- 研究(27797)
- 基金(24913)
- 家(22444)
- 国家(22236)
- 科学基金(18026)
- 社会(15869)
- 省(15717)
- 社会科(14825)
- 社会科学(14823)
- 划(13191)
- 教育(13176)
- 基金项目(12799)
- 编号(12320)
- 自然(11402)
- 自然科(11126)
- 自然科学(11120)
- 成果(10914)
- 自然科学基金(10903)
- 资助(10163)
- 课题(9390)
- 体(9108)
- 重点(8601)
- 发(8022)
- 部(7676)
- 年(7641)
- 创(7553)
- 项目编号(7503)
- 计划(7267)
共检索到95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吕薇
信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专家认为我国信用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缺乏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地区内企业的整体商誉。在商业征信市场发展初期,应以政府公共信息为基础,推动商业性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公开、公平的信用信息网络,失信和违约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全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服务试点,上海的个人征信体系已经建立了有240万个消费者的个人信用信息库;上海银行系统也建立了公共的“企业黑名单”。北京市工商局开通了以披露企业不良信息为主的红盾315信息网站。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就信用服务体系撰文,就信用信息服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弢
设计包括区域经济、政务诚信、金融体系、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评价6大部分的区域信用环境评价体系,对区域信用环境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在适当范围披露,为市县(区)等地方政府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科学、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为上级政府考核地方信用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百平 蒋频元
通过分析中山市小榄镇的信用环境状况、信用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剖析建设良好信用环 境的途径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建设信用环境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与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信用环境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 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光兰明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信用信息共享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对解决信息不对称、扩大信用交易、防范信用风险、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小博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的建设对社区各主体有序参与社区管理、共同构建美好家园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各城市已经陆续建立信用分级评价制度、红黑榜制度、信用奖惩机制、物业管理信息平台等。但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科学精细的信用评价指标、缺乏多元评价主体、缺乏对业主的信用评价机制、缺乏统一的评价和应用标准、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等。要建立统一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各主体信用意识,健全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将业主行为纳入评价体系,建立统一完善的信用信息平台,强化对评价结果的应用。
关键词:
社区 物业服务 信用评价 信用体系 主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陈彦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取得了西方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历史基础和思想基础。要加快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对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原则、主体内容与实现途径等关键问题进行回答。就构建原则而言,中国经济学应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三大原则。就主体内容而言,中国经济学要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和中国特色发展战略体系。就实现途径而言,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要以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为核心抓手,并以《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作为配套建设工程,以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突破口,打造由教材体系系统呈现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完整学术生态体系。近年来教育部教材局和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以中国经济学教材为核心抓手,对中国经济学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未来要进一步汇聚力量,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集中攻关,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发展,用中国发展强化中国话语,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曹锦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克志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作出不评经济“十强县市”,改评“信用县市”的决策,由省政府组织对所辖市州、县市等行政层次开展信用评价,初步收到了引导全社会公众关注信用建设,促进经济、金融双赢的效果。本文拟在总结湖北省信用环境建设一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对建立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晋 周薇
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是2012年东盟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新倡议,其构建背景是各国为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加强合作,信用评级机构沟通协作意愿强烈。构建模式主要有"协议模式""认证模式"和"机构模式"等三种。通过比较三种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认为"认证模式"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的问题上,我国应积极参与,并注意保证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该体系中的话语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吴访升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解决多元共治、权力共享、约束制衡等方面存在五重困境,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困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困境、二级管理的落实困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化困境、治理文化的熔铸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困境。破解这些治理困境,亟须全方位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建立由"五位一体"内部治理结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化"内部控制体系、"数据化"治理平台构成的内部治理体系。
关键词:
内部治理 高职院校 二级治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近年来,征信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建设适应我国实际并能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征信体系,是摆在征信业面前的重大新课题。从吴氏信用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征信市场的演进、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我国要建设高质量的征信体系需要在立法、监管、顶层设计等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三大征信 征信霸权 政府公信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正华 林耕
创新型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在推动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北京技术转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建设创新型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才能解决这些困难,迎接挑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刘宏涛
政府和信用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有所分工。地方政府应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用服务活动进行较为宏观的指导并提出有关要求,对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设项目进行具体指导。信用服务机构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平台、信用网站等,研发并提供信用报告及其他符合当地实际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当前,在我国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和完善的条件下,还必须建立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对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刘宏涛
政府和信用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有所分工。地方政府应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用服务活动进行较为宏观的指导并提出有关要求,对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设项目进行具体指导。信用服务机构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平台、信用网站等,研发并提供信用报告及其他符合当地实际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当前,在我国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和完善的条件下,还必须建立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对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