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9)
- 2023(17503)
- 2022(14872)
- 2021(13789)
- 2020(11654)
- 2019(26635)
- 2018(26651)
- 2017(50907)
- 2016(27987)
- 2015(31096)
- 2014(31064)
- 2013(30781)
- 2012(28016)
- 2011(25073)
- 2010(25136)
- 2009(23551)
- 2008(23687)
- 2007(20923)
- 2006(18737)
- 2005(17085)
- 学科
- 济(113444)
- 经济(113283)
- 业(100882)
- 管理(94967)
- 企(90281)
- 企业(90281)
- 方法(49343)
- 数学(39439)
- 数学方法(39010)
- 财(37706)
- 农(34370)
- 业经(34049)
- 中国(29101)
- 制(28580)
- 务(25787)
- 财务(25716)
- 财务管理(25675)
- 企业财务(24417)
- 农业(23628)
- 学(22205)
- 地方(21404)
- 技术(21353)
- 理论(21307)
- 体(20966)
- 和(20197)
- 银(18792)
- 划(18748)
- 银行(18745)
- 贸(18610)
- 贸易(18597)
- 机构
- 学院(398379)
- 大学(397301)
- 济(161548)
- 管理(158676)
- 经济(158164)
- 理学(136244)
- 理学院(134770)
- 管理学(132708)
- 研究(132429)
- 管理学院(131948)
- 中国(101125)
- 京(84878)
- 科学(80358)
- 财(79862)
- 所(66598)
- 农(66108)
- 财经(62303)
- 江(60667)
- 研究所(59969)
- 中心(59087)
- 业大(58576)
- 经(56615)
- 北京(53579)
- 农业(51545)
- 范(50526)
- 师范(50030)
- 经济学(48454)
- 院(48172)
- 州(47921)
- 财经大学(46141)
- 基金
- 项目(264065)
- 科学(208827)
- 研究(195038)
- 基金(192296)
- 家(166657)
- 国家(165222)
- 科学基金(143100)
- 社会(123734)
- 社会科(117250)
- 社会科学(117219)
- 省(103311)
- 基金项目(101897)
- 自然(92516)
- 自然科(90356)
- 自然科学(90333)
- 教育(89099)
- 自然科学基金(88763)
- 划(85992)
- 编号(78835)
- 资助(78559)
- 成果(64619)
- 重点(58755)
- 部(58649)
- 创(56589)
- 发(55931)
- 课题(54473)
- 创新(52290)
- 制(51546)
- 国家社会(50828)
- 教育部(50553)
- 期刊
- 济(185091)
- 经济(185091)
- 研究(121941)
- 中国(79397)
- 财(65257)
- 管理(63519)
- 农(61537)
- 学报(60803)
- 科学(57010)
- 大学(46867)
- 教育(44246)
- 学学(44215)
- 农业(41964)
- 融(37597)
- 金融(37597)
- 技术(35292)
- 财经(31610)
- 业经(31538)
- 经济研究(28634)
- 经(27143)
- 问题(23808)
- 业(23501)
- 技术经济(20639)
- 现代(19329)
- 科技(18754)
- 理论(18722)
- 版(18459)
- 财会(17980)
- 商业(17796)
- 图书(17072)
共检索到598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超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影响,近几年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瓶颈。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要从根本上破解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结构不协调、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制造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问题,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英敏 刘佳丽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是多年累积的内在矛盾爆发,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表现: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进的市场竞争机制,"病态"的产业结构惯性演化为市场化不足的"体制缺陷";制度创新缺失,个别时段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逆工业化特征,尚未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动力转换的营商环境,亟待把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调整东北经济的产业结构应立足于生产方式和各类产业的结构性变革,通过机制、体制及制度创新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夯实东北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力提升各类产业的竞争力,全方位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猛飞 邵忍丽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北地区GDP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下跌,2015年跌落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谷,其GDP增长率仅为1.1%,未来GDP增长率变化趋势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僵化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等。为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方面入手,加快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失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本文立足广西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供给制约瓶颈和不足,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四大要素和政府层面设计了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西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李阳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战略思考。本文认为制造业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并分析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新 制造业 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蔡彭真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再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政策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5-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直观结论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北方省市,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南方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更加敏感;进一步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制造业供给质量的传导机制,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辛立国 薛欣欣
本文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低技能劳动者的过度供给和高学历高技能劳动者的供不应求,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挤压,高端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文章提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集中的失业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总量失衡下的结构性失业,而市场分割的存在则进一步恶化了结构性失业。要缓解结构性失业,首先应从劳动力供需结构匹配入手,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其次,改革国有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个人创业;逐渐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最大限度地清理各种类型的市场分割,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吴立源
本文从业绩波动视角论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制造业为什么要轻资产转型。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通过调结构以提升效率,这对制造业而言主要是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以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以1990—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业绩纵向标准差和业绩横向离散度两种方法度量业绩波动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轻资产运营程度,考察了轻资产运营对业绩波动的单独影响,以及轻资产运营和收入波动对业绩波动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保持收入波动不变条件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占比与业绩波动正相关,且固定资产占比越大,业绩波动对收入波动的反应越敏感。结果表明,制造业轻资产运营降低了企业业绩波动,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制造业调减固定资产配置以实现轻资产转型既契合了供给侧改革"调结构以提升效率"的政策要求,也因为减小业绩波动而提升了自身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妍妍 吕婧
传统产业升级理论无法解决中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下产业竞争力提升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微观层面的产品空间结构建构。本文运用小世界网络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之间内在关联的研究,分析我国东北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显示性比较优势现状,揭示产业升级困境的成因;通过对产品空间上产品的临近性与产品空间密度的测度,揭示我国产业升级中未来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方向、路径,从而提出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政府与企业关系,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创新投入,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