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9)
2023(12530)
2022(10365)
2021(9524)
2020(7975)
2019(17526)
2018(17228)
2017(32344)
2016(17103)
2015(19239)
2014(18714)
2013(17946)
2012(16357)
2011(14644)
2010(15242)
2009(14597)
2008(13532)
2007(12521)
2006(11006)
2005(10104)
作者
(46823)
(39118)
(38716)
(36639)
(24624)
(18415)
(17526)
(14792)
(14782)
(14046)
(13281)
(13098)
(12598)
(12378)
(12167)
(12004)
(11438)
(11430)
(11246)
(11048)
(9862)
(9360)
(9343)
(8850)
(8799)
(8768)
(8662)
(8568)
(7964)
(7831)
学科
管理(59616)
(59438)
(56673)
经济(56575)
(50121)
企业(50121)
(27128)
金融(27121)
中国(25463)
(25438)
银行(25410)
(24616)
(21912)
(21671)
方法(19784)
技术(18514)
业经(16838)
(16384)
数学(16087)
数学方法(15906)
(14484)
(14128)
财务(14087)
财务管理(14058)
企业财务(13395)
地方(13380)
技术管理(12724)
理论(12484)
(11698)
体制(11273)
机构
学院(230005)
大学(228839)
(93454)
经济(91171)
管理(88800)
研究(76053)
理学(74978)
理学院(74240)
管理学(73188)
管理学院(72736)
中国(65324)
(49267)
(47730)
科学(43164)
中心(37611)
财经(37307)
(37240)
(36889)
(33867)
(33672)
研究所(32768)
业大(30231)
(30008)
北京(29888)
经济学(28948)
(28322)
(27846)
财经大学(27636)
师范(27510)
技术(26101)
基金
项目(151774)
科学(120461)
研究(117062)
基金(108259)
(92888)
国家(92021)
科学基金(80006)
社会(75193)
社会科(71295)
社会科学(71279)
(61973)
基金项目(56787)
教育(53179)
(50424)
自然(48168)
编号(48006)
自然科(47127)
自然科学(47111)
自然科学基金(46333)
资助(42154)
成果(40765)
(38116)
创新(34709)
(34540)
重点(34202)
课题(34019)
(33078)
(32833)
国家社会(31368)
项目编号(30937)
期刊
(106998)
经济(106998)
研究(71836)
中国(58170)
(40878)
(37523)
金融(37523)
管理(37173)
学报(32917)
(31465)
科学(30337)
教育(29680)
大学(25984)
学学(24133)
技术(21298)
农业(19950)
财经(19043)
业经(17437)
经济研究(17122)
(16449)
图书(14213)
科技(14201)
问题(12718)
(12708)
论坛(12708)
理论(11651)
技术经济(10913)
财会(10701)
(10567)
(10534)
共检索到370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束兰根  原二军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科技与金融内生互动、整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在科技金融创新探索"遍地开花"的背景下,通过构造制度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上下贯通、运行流畅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月然  
在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众多因素中,资金支持尤为重要,其公共性与盈利性的矛盾、风险性与安全性的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三大矛盾,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建立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系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寻求更加合理的模式和途径,通过调查,并在深入剖析农业创新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所发挥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山  张忠宇  
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组织知识管理等方法,对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动力设计。该体系原动力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追求,竞争和环境波动会增强这些原动力;惰性、既得利益者以及路径依赖构成体系内在惯性;两者的制衡维体系平衡,创新意识是体系的导向。体系在微观、行业和宏观分别表象为企业对环境波动的适应性反馈、合作竞争形成的制度网络、国家的宏观控制和超国界的科技合作。体系具有系统性、风险性、路径依赖性和制度性等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兰云  王维国  
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R&D强度和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1985—2013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产出机制发生了转变,它们之间存在着两个门槛,R&D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661%和1.325%,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的门槛值分别为29%和67%。两个门槛变量回归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这个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我国专利产出的增长都经历了从以R&D人员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到以R&D资本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转变过程。在这个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非线性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勇  
高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金融体系的鼎力支持,金融支持可以通过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并能有效分散风险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核心因素及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倚重金融的鼎力支持。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庆金  马浩  马伟  
分析了科技中介组织内涵及类别,探讨了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分析了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行业协会的监督、创新的网络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中介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转移的源泉,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协同效应的发挥。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途径上需要实现从累积式向协同式提升,在机制上需要实现从竞争性到协作性跨越。国家和政府要在创新政策环境、激励制度和分险分担和利益共享上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协同创新的激励制度,深入健全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正>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是由科技进步所驱动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需要构建一整套适合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 ,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体制与制度创新在建设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是其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并以企业、科技、土地、财政和户籍等 5个体制与制度创新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季小立  龚传洲  
本文认为,人才群体的规模和质量决定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文章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区域集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育聚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利益分享和自我实现预期的激励强度;发展和集聚本地企业或产业,拓展对人才的需求空间;培植社会资本,促进知识流动和人才"地方嵌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洁琼  
当前,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攻克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成为我国自上而下的共识。科技创新面临着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从开始研发到产出成果、上市推广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对资金的融通配置,既能为科技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养分”,又能利用金融工具转移和分散创新风险。尤其是匹配科技创新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更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助推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飙  
<正>科技金融是党中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首,我国初步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但远远满足不了科技产业发展所需。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具有与科技产业发展所需适配的资金属性,可以精准助力复合型、多层次、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昌平  漆贤军  邓胜利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面向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信息服务组织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信息服务的实现上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基于这一认识,从我国科技与产业创新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结构分析出发,讨论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国际化背景下信息需求的形态变化,在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进行面向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发展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