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7)
2023(17558)
2022(14816)
2021(13938)
2020(11499)
2019(26452)
2018(26352)
2017(49944)
2016(27223)
2015(30728)
2014(30763)
2013(30376)
2012(28177)
2011(25550)
2010(25529)
2009(23118)
2008(22432)
2007(19612)
2006(17577)
2005(15980)
作者
(77885)
(64599)
(64230)
(60962)
(41389)
(30929)
(29210)
(25398)
(24815)
(23082)
(22033)
(22007)
(20613)
(20575)
(19887)
(19855)
(19267)
(18766)
(18459)
(18400)
(16222)
(15923)
(15477)
(14741)
(14446)
(14440)
(14383)
(14220)
(12980)
(12811)
学科
(115524)
经济(115403)
管理(72385)
(69744)
(54621)
企业(54621)
方法(45230)
数学(38976)
数学方法(38592)
中国(36986)
(33647)
地方(29165)
业经(26566)
(25040)
(23377)
农业(22416)
(22109)
贸易(22090)
(21407)
(21370)
(18679)
银行(18635)
环境(18099)
(18074)
金融(18071)
(17968)
(17536)
(17405)
理论(17282)
技术(17080)
机构
大学(382375)
学院(379339)
(156685)
经济(153319)
管理(145964)
研究(137182)
理学(124883)
理学院(123391)
管理学(121394)
管理学院(120697)
中国(104400)
(84533)
科学(83348)
(70151)
(69065)
研究所(62796)
(62690)
中心(61370)
(56485)
财经(55372)
业大(55122)
北京(54440)
(53229)
师范(52746)
(50439)
(49887)
农业(48568)
经济学(47479)
(45764)
师范大学(42906)
基金
项目(255753)
科学(200995)
研究(189964)
基金(184736)
(161002)
国家(159610)
科学基金(136207)
社会(119958)
社会科(113480)
社会科学(113453)
(97989)
基金项目(97838)
自然(86506)
教育(86363)
自然科(84497)
自然科学(84478)
(83359)
自然科学基金(82947)
编号(77658)
资助(75591)
成果(64007)
(58240)
重点(57392)
(56738)
课题(54180)
(52742)
国家社会(49593)
创新(49291)
教育部(48609)
科研(48140)
期刊
(179249)
经济(179249)
研究(119058)
中国(81274)
学报(59095)
(58796)
科学(56081)
管理(55196)
(51141)
教育(47172)
大学(45139)
学学(41800)
农业(40835)
(36313)
金融(36313)
技术(33319)
业经(29239)
经济研究(28771)
财经(26696)
问题(23968)
(22963)
图书(22594)
(21950)
(18966)
技术经济(18147)
世界(18106)
科技(18106)
资源(17907)
理论(17748)
现代(17485)
共检索到58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昆勇  任春晓  
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明确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并推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转型增添正能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积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策略;促进公共服务投入效益最大化;走环保、循环、低碳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并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握好人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政府治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后学  谭清美  吴六三  
本文运用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法,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确定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截面数据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并对2016—2018年进行预测。根据测度结果,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对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明显、增幅平稳,具有线性增长特征,未来三年发展指数将持续走高但增速有所放缓;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能够显著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反映出我国现行城镇化决策能够有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萍  胡钟平  李金亮  
在最近3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大约只有1亿人,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实质上没实现乡城转移,要么长期踯躅于城乡之间,要么仍低效率地滞留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素质发展严重滞后,不管是已经成功转移城镇还是依然留守农村的农民,都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使其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避免被边缘化。推进8亿农民的素质提升,对于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是基础工程。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基础工程,是当今中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明确提出,一切人口与发展活动都应以人(human beings)而不是人的数量(human numbers)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1995年的社发大会和世界妇女大会也都体现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精神。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在经过几十年的对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争论中形成的人口与发展的新视野和新观念。它是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认识而提出的: 第一,以往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人口政策的目标都定位于生育率与人口的增长方面,同时对发展的追求也只着眼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其结果,在计划生育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中的缺陷阻碍了人类福利的改善和人口目标的实现,而广泛存在的贫困与不公平现象更成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新四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城市中产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导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由此也导致人口的集聚和他们技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不断自由流动。城镇化成为个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经历史阶段。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前应当特别关注几亿农民,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怎样走在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大道上。社会发展史、人的发展进程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物质生产者自身谱写的历史。农民工并不是遵循某些精英为他们指出的获得解放的道路前行,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坚定地走上进城参与工业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单一及产业空洞化既不利于城镇化,也不利于人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推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国强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应在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更宽的角度来认识人口问题,从更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计划生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向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上,提高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服务水平,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走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的道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建兰  
新型城镇化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突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和人们的空间转移中,提升人的活动能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也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与成熟,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朝晖  
高校需要主动适应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思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全员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4个课堂的协同培养。进一步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充分调动人和组织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一流的本科教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与特色的继续教育建设,从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泉  
实践表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仍然是构成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分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区)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和状态,不难发现中国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基于符合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断引导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乡形态进一步合理化,最终通过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市结构布局,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小勇  
本文首先基于西方空间生产理论以及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本身具有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属性,将政治、资本、社会三个元素嵌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时代背景与特殊内涵,研究资本-政府-社会的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运作逻辑。其次,从新型城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即"人的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切入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者之间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政策过程、内在规律与特征趋势,从而为研究城镇化领域的相关官员、专家、学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婕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在新时期对城镇化的新提法,文章中论述了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新的途径,同时会促进人的发展,并为实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赵建华  钟卫国  
低水平城镇化是广东省内需难以有效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战略选择,也是广东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广东省发改委将博罗县列为发展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县,该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促进广东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实证分析发现:博罗县在城镇化发展上,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无序、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对落后等主要问题和矛盾。对此,本文从以发展建设规划为统领推动多规融合、促进行政体制的相应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完善相关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