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0)
2023(12524)
2022(10725)
2021(9694)
2020(7993)
2019(18740)
2018(18484)
2017(35433)
2016(19072)
2015(21787)
2014(22264)
2013(22256)
2012(21473)
2011(19941)
2010(20600)
2009(19245)
2008(19271)
2007(17771)
2006(15992)
2005(15035)
作者
(58139)
(48849)
(48753)
(46412)
(31414)
(23430)
(22301)
(18937)
(18393)
(17577)
(16761)
(16232)
(15701)
(15660)
(15441)
(15218)
(14494)
(14438)
(14088)
(14066)
(12492)
(12091)
(11908)
(11235)
(11131)
(11039)
(10862)
(10846)
(9962)
(9715)
学科
(105428)
经济(105337)
管理(52364)
(51617)
(40970)
企业(40970)
方法(37093)
数学(31570)
数学方法(31287)
中国(28292)
地方(28172)
(25316)
业经(21993)
(20081)
(19146)
农业(17327)
(17053)
贸易(17042)
(17041)
地方经济(16716)
(16365)
(15803)
(15784)
金融(15782)
银行(15776)
(15264)
(14613)
理论(14259)
(14025)
环境(13778)
机构
学院(292477)
大学(291758)
(131574)
经济(128767)
管理(107555)
研究(107525)
理学(90422)
理学院(89298)
管理学(87937)
管理学院(87352)
中国(82570)
科学(63307)
(62865)
(58497)
(55899)
研究所(50219)
(48235)
中心(48159)
(46411)
财经(45583)
经济学(41093)
(40999)
北京(40716)
(40486)
师范(40129)
业大(39583)
(37648)
农业(37538)
(37184)
经济学院(36622)
基金
项目(178103)
科学(139223)
研究(132935)
基金(126704)
(109175)
国家(108195)
科学基金(91461)
社会(84700)
社会科(80262)
社会科学(80239)
(70259)
基金项目(66031)
教育(60715)
(58852)
自然(56049)
编号(54828)
自然科(54676)
自然科学(54659)
自然科学基金(53692)
资助(52615)
成果(46057)
(44503)
重点(40662)
(39554)
课题(39026)
(36511)
发展(36363)
(35777)
国家社会(34436)
创新(34129)
期刊
(160965)
经济(160965)
研究(94858)
中国(63067)
(45455)
(44919)
学报(42149)
管理(41793)
科学(40161)
教育(32972)
(32034)
金融(32034)
大学(31749)
农业(30460)
学学(29652)
技术(26877)
经济研究(26205)
业经(25260)
财经(23581)
问题(20886)
(20525)
(17022)
技术经济(16755)
(16411)
世界(15276)
商业(15104)
国际(15049)
统计(14343)
图书(14011)
现代(13716)
共检索到466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雨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就是以人的本质为中心的思想,而人的本质中包含了劳动、社会关系总和、需要三个层次系统,正是人的本质的这三个层次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人类及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各本质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要发挥人的劳动本质、人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和人的需要本质,构建人民群众共商共建共享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捍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人民的主体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晓抒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由经济发展的本质决定的,实际上就是要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重点需要解决好劳动者就业、劳动收入分配和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问题,并且要构建科学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和发挥作用。重点是要:经济制度的设计要以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建立有利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政府公权力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制度供给上的职能;完善劳动力价值补偿机制;全方位有序开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伟军  
发展经济、发展自身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永恒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人的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享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涛  宫善纪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论证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阶级和时代。该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目标、衡量标尺和方法论的指导。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该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应遵循体现该思想的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重要原则来实现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涛  宫善纪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论证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阶级和时代。该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目标、衡量标尺和方法论的指导。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该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应遵循体现该思想的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重要原则来实现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成功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 ,它也可以用来指导人类处理自身的各种关系。本文运用这一原理探讨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若干方略。例如生态分离使物种共存成为可能———当前 ,我国应注重提高传统经济的知识含量 ,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生态隔离机制使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各就各位 ,达到有序的平衡———我们要敢于打破空间界限 ,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资源 ,同时 ,在发展时间上与发达国家保持距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是目的与动力的辩证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源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发展相统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是目的与动力的辩证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源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发展相统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是目的与动力的辩证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现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本源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发展相统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璐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解决的是现阶段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核心在于破解与优化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对人本质进行了三种界定:劳动、社会关系总和、需要。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本质因素,资本只是人所创造的外在形式,难以长效供给提高生产力所需的劳动;就是坚持社会生产关系破解当中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红杰  平章起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和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为思想基础的科学思想,全面修正了西方人道主义理论,本质超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实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伟大"历史使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之中,对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川  许伟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从质量本源内涵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以三大变革为手段,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强调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质量文化,打造质量自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加快迈向质量新时代、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赵志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理论创新上有三重意蕴。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基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是根本性问题。其次强调了发展的中心,发展必然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发展的主体在人民,作为实践的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人民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是幸福感的获得者。最后强调了发展的终极关怀,发展的旨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新时代中国强起来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路波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有品质和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特有品质与中国经济建设相结合,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更好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飞  高婷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劳动关系有两种类型:公有制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平等合作、互为发展的劳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下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秉持劳资两利理念,解决好劳动关系问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破解传统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出发点是保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基本原则是坚持劳资两利,解决路径首先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关键在于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为人民提供更多物质财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