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4)
2023(5346)
2022(4213)
2021(4171)
2020(3310)
2019(7208)
2018(7272)
2017(12485)
2016(7632)
2015(9205)
2014(9646)
2013(8472)
2012(7883)
2011(7214)
2010(7488)
2009(6569)
2008(6275)
2007(6098)
2006(5377)
2005(4825)
作者
(21256)
(17747)
(17400)
(16872)
(10984)
(8413)
(8128)
(6898)
(6759)
(6375)
(6041)
(5969)
(5738)
(5609)
(5593)
(5363)
(5243)
(5236)
(5211)
(4978)
(4627)
(4423)
(4302)
(4249)
(4160)
(3989)
(3957)
(3826)
(3728)
(3715)
学科
(19366)
经济(19253)
管理(16527)
(11934)
中国(11910)
教育(9158)
(8948)
企业(8948)
(7643)
理论(7090)
(6805)
教学(6285)
(6262)
方法(5925)
(5745)
(5232)
地方(4865)
数学(4768)
业经(4704)
(4677)
银行(4658)
数学方法(4618)
(4570)
金融(4563)
(4521)
农业(4498)
工作(3958)
(3683)
学法(3669)
教学法(3669)
机构
大学(101228)
学院(97542)
研究(37291)
(31053)
管理(30081)
经济(29925)
中国(26257)
理学(24833)
理学院(24410)
管理学(23594)
管理学院(23411)
科学(23194)
(22650)
(18992)
(18293)
(17921)
师范(17716)
研究所(17310)
中心(16964)
(16820)
(16550)
教育(15495)
业大(15175)
北京(14595)
技术(14539)
农业(14376)
(14106)
师范大学(14076)
(13427)
财经(12213)
基金
项目(63886)
研究(51692)
科学(48665)
基金(41428)
(35962)
国家(35533)
社会(29696)
科学基金(28921)
社会科(27626)
社会科学(27617)
教育(27152)
(27064)
编号(23410)
(23224)
成果(22278)
基金项目(20736)
课题(18859)
资助(16676)
自然(16357)
自然科(15950)
自然科学(15938)
(15825)
自然科学基金(15629)
重点(14942)
大学(14329)
项目编号(14308)
(13671)
(13488)
(13446)
(13324)
期刊
(38394)
经济(38394)
研究(34326)
中国(32392)
教育(31850)
学报(19062)
(17925)
大学(15522)
科学(14536)
(13248)
学学(12844)
农业(12119)
管理(11368)
(9894)
金融(9894)
技术(9868)
职业(8467)
图书(7973)
业经(6552)
财经(6197)
高等(5983)
经济研究(5965)
(5925)
(5838)
书馆(5791)
图书馆(5791)
(5596)
论坛(5596)
(5498)
业大(5129)
共检索到165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启成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方式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植入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理念;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和做到就业公平、就业真实、就业方向与兴趣爱好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兴国  
当前,我国就业状况非常严峻。据统计,近7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以28.23%的速度递增。2008年毕业生559万;2009年是611万,专家预计2010年将达到630多万,是中国历史上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政府高度的关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利敏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从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但由于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固有的排斥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文章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了社会排斥的类型和成因并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保证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等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彬  
保障好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保证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公平缺失、就业方向与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非科学定位以及与之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文章认为,构建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应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重点是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扩大大学生就业机会和空间;完善就业机会平等的保障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均等性和个人发展的能力;健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机制体制,提升其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彩霞  袁奋光  
人民群众作为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建构适应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的就业权利和增强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充分就业权,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和把握好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过度依赖市场竞争的方式就业、过度强调就业率和虚假就业问题的存在体现的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是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人民主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应该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指导、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统筹兼顾、完善就业保障和评价体系并实现劳动力耗费补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彩霞  袁奋光  
人民群众作为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建构适应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的就业权利和增强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充分就业权,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和把握好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过度依赖市场竞争的方式就业、过度强调就业率和虚假就业问题的存在体现的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是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人民主体的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关博  邢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义。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分化背景下,我国的民生保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民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分层思路确定政府民生保障内容与责任边界。目前,多层次民生保障供给存在社会救助保障超度和"盲点"并存、优质公共服务依然稀缺、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服务依然有制度性障碍等方面结构性失衡,各阶层群体均存在民生预期穿底风险。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效供给,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敏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使得世界各国都陷入了一场就业危机之中,就连美国这样的世界经济强国,也在经受着高失业率的煎熬。然而,美国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美国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话语体系中的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围绕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权力行使展开的,通过对权力的配置和运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调配以及相关制度建设,达成一定的质量目标。目前,尽管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但其涉及的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两个层面已达成共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质量保障体系不能仅仅停留于物质保障或组织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秀俊  于建波  
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薄弱、对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功能不足、就业指导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够的问题。为此,文章从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指导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东红  刘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党十八大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新时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我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北京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展开了相关方面的探讨研究,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当从个人的发展、人职匹配程度、我国就业政策和政府扶持、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对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调节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本文介绍了就业质量的内涵、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研究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探索提高当代就业质量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鄂义强  刘晓莉  
增强各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性,改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重大就业政策出台前吸纳各高校大学生代表参与听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对专门性的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学毕业生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合理分配高等人力资源,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稳定,还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冰非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本文针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点,探索构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内容和对策,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伟东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从目标系统、操作系统与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力求拓展教育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