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9)
2023(3550)
2022(2975)
2021(2972)
2020(2458)
2019(5926)
2018(5894)
2017(11247)
2016(6262)
2015(6839)
2014(6708)
2013(6275)
2012(5491)
2011(4799)
2010(5007)
2009(4920)
2008(5366)
2007(4574)
2006(4519)
2005(4274)
作者
(14540)
(12166)
(12147)
(11810)
(8128)
(5725)
(5692)
(4618)
(4548)
(4299)
(4196)
(4145)
(4121)
(3993)
(3890)
(3701)
(3696)
(3581)
(3570)
(3369)
(3109)
(3012)
(2923)
(2922)
(2874)
(2814)
(2574)
(2559)
(2448)
(2404)
学科
管理(27577)
(25495)
(25242)
企业(25242)
(22720)
经济(22674)
(14746)
(11627)
财务(11623)
财务管理(11605)
企业财务(11335)
(10788)
方法(9745)
(8950)
数学(8316)
数学方法(8271)
体制(8071)
中国(6540)
业经(6220)
(5405)
人事(5381)
人事管理(5380)
(5318)
金融(5318)
公司(5235)
(4794)
银行(4794)
(4532)
理论(4381)
技术(4049)
机构
大学(82729)
学院(81384)
(35113)
经济(34445)
管理(33646)
理学(28509)
理学院(28294)
管理学(28075)
管理学院(27902)
研究(25986)
(22407)
中国(22147)
(16870)
财经(16624)
(15160)
财经大学(12470)
(12167)
(12077)
科学(11820)
中心(11579)
北京(10965)
经济学(10823)
商学(10335)
研究所(10281)
商学院(10263)
(9787)
师范(9722)
(9557)
经济学院(9555)
(9355)
基金
项目(47019)
科学(37986)
研究(37561)
基金(35215)
(29317)
国家(29043)
科学基金(25967)
社会(25461)
社会科(24022)
社会科学(24015)
基金项目(18415)
教育(18116)
(16863)
自然(15227)
编号(14882)
自然科(14842)
自然科学(14840)
自然科学基金(14615)
(14216)
资助(14076)
成果(13775)
(11637)
(11173)
(10893)
教育部(10851)
国家社会(10718)
重点(10466)
人文(10407)
课题(10327)
(10073)
期刊
(43145)
经济(43145)
研究(29364)
(21495)
中国(19206)
管理(14585)
(11555)
金融(11555)
教育(10863)
财经(9573)
科学(9174)
学报(8972)
(8127)
大学(8098)
(7406)
学学(7402)
经济研究(6815)
财会(6593)
技术(6204)
会计(6176)
业经(5862)
问题(5286)
改革(4567)
(4567)
通讯(4491)
会通(4486)
农业(4302)
经济管理(4110)
(4032)
现代(4000)
共检索到13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  张放平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我们将组织企业的诸多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不同资本的产权特征对于理解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实现形式即“企业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它是指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关系处置、特别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程序规范和机构设置,包括正式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洪联英  
现代公司治理的健康运作需要融入人力资本产权、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优化 ,而人力资本产权优化又需要在公司治理的动态特性中去把握 ;公司动态治理过程本质上也是人力资本产权优化的过程 ,人力资本产权优化的实现机制就是谈判机制 ,谈判的结果将决定公司的剩余产权分配 ,而这个结果又将外化为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继国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人力资本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用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质来说明的 ,认为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但反对者对这一性质提出质疑 ,认为人力资本应分享产权。本文认为 ,应区别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产权 :前者不可分离 ,而后者可分离。随着公司性质的变迁 ,人力资本日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本在公司的“谈判力”增强 ,被剥夺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得到实现 ,从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将挑战传统企业治理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邬国梅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的企业中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使同一企业中不同员工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也不同,因此,相应的权利配置也应不同。究竟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取决于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合作博弈的结果,双方谈判力的大小将决定公司的最终治理模式。此时,报酬契约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与此相联系的交易成本,需要重视团队激励、包含某类期权因素等,从而使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实现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共同治理模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长河  
本文介绍了国企产权改革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有关情况;论述了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上的困境及其市场化过程中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对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新定位和人力资本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竹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以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量为基本前提,而每一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应是其获得物质财富的根据。本文试图以中关村企业的产权制度为例,提出人力资本产权构想。中关村企业的创业者们闯过第一次创业的艰险后,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严若森  
人力资本专用化已日渐成为诸多公司成长与竞争中的一种战略选择,但人力资本专用化在改变公司财富创造的源泉并具有创新意义上的环境动态适应性时,亦会内生出诸如公司主雇双方的“讨价还价”、公司权利分配结构的边际调整、公司治理边界的重新定义以及公司潜在创新需求的治理保障等诸多不同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人力资本专用化的条件之下,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的公司激励机制、基于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公司财富增长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理论逻辑与治理结构的相应变革与完善均系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视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或决定属性 ,不承认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及其向非人力资本产权转化的合法通道 ,以及由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 ,那就绕不开正面认可和弘扬企业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这个“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走向 ,首要的是突破国有企业的“主体”观念 ,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和范围 ;然后才是对被界定了“特殊性质和职能”的少数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监管”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 ,真正使少数国有企业发挥“主导”国民经济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竹兰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遵循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货币资本产权原则,不能科学地体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宗旨和特定功能,也不能科学地建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现实需要我们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替代货币资本的产权原则主导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确定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云飚  
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老话题 ,但到今天却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 ,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 ,人力资本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必然涉及人力资本产权的问题。本文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 ,以及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构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厉以宁  蒋承  
40余年的改革历程表明,第二类非均衡经济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构建具有充分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市场主体逐步建立的过程,既是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市场中发挥更大价值、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这也是人力资本的潜力得到释放的过程。在市场主体的建立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家的成长,都在新的制度条件下逐步实现了人力资本的释放。未来的人力资本理论更应关注如何利用人们创造出来的制度和财富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类需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玥  张涵萌  马文杰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合理的政府债务治理模式对于微观企业正常经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借助2015年施行的新《预算法》这一外生政策冲击,通过强度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表现为高技能劳动者占比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优化作用在议价能力较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样本企业中更为突出,人力资本得以优化升级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持,还为如何以“有为政府”方式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