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6)
- 2023(4098)
- 2022(2690)
- 2021(2325)
- 2020(1787)
- 2019(3801)
- 2018(3971)
- 2017(7641)
- 2016(4270)
- 2015(4944)
- 2014(5127)
- 2013(4674)
- 2012(3875)
- 2011(3398)
- 2010(3401)
- 2009(3173)
- 2008(3132)
- 2007(2939)
- 2006(2839)
- 2005(2740)
- 学科
- 济(18821)
- 经济(18799)
- 业(11587)
- 管理(10656)
- 企(8691)
- 企业(8691)
- 中国(8252)
- 农(8085)
- 业经(6333)
- 地方(5167)
- 农业(5160)
- 发(4859)
- 方法(4711)
- 制(4390)
- 发展(4310)
- 展(4306)
- 产业(3721)
- 财(3575)
- 数学(3570)
- 数学方法(3538)
- 体(3319)
- 信息(3295)
- 学(3225)
- 镇(3214)
- 城市(3143)
- 总论(3109)
- 信息产业(3072)
- 理论(3031)
- 化(2955)
- 银(2917)
- 机构
- 学院(60371)
- 大学(59735)
- 济(24464)
- 经济(23865)
- 研究(21827)
- 管理(21248)
- 理学(17857)
- 理学院(17660)
- 管理学(17267)
- 管理学院(17165)
- 中国(16119)
- 科学(13008)
- 京(12997)
- 农(11287)
- 财(10963)
- 所(10784)
- 江(10379)
- 中心(9770)
- 研究所(9753)
- 范(8956)
- 师范(8869)
- 业大(8787)
- 财经(8554)
- 农业(8505)
- 州(8026)
- 北京(8022)
- 院(7881)
- 经济学(7841)
- 经(7782)
- 省(7071)
- 基金
- 项目(39701)
- 科学(31497)
- 研究(30351)
- 基金(28123)
- 家(24451)
- 国家(24225)
- 科学基金(20744)
- 社会(20081)
- 社会科(18889)
- 社会科学(18884)
- 省(16030)
- 基金项目(14542)
- 教育(13632)
- 划(13011)
- 编号(12886)
- 自然(12073)
- 自然科(11811)
- 自然科学(11807)
- 自然科学基金(11591)
- 成果(10661)
- 资助(10539)
- 发(9467)
- 课题(9255)
- 重点(9075)
- 国家社会(8547)
- 化(8460)
- 部(8329)
- 创(8115)
- 发展(7848)
- 展(7727)
共检索到94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蔡翼飞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一、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化工作方面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晓宇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工业化的加速器、网络化的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这需要加强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先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阐述,随后就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面临的趋势与任务,进而对加强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提出新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寿琼 刘凯迪
基于“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及要求,文章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构建了涵盖人的内外因素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但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东部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西部和东北地区呈现“低-低”集聚,而中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人口、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多维综合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粗放型工业化推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量的增长、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许颖 黄匡时
本文在梳理以人为本城镇化理念和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标和政策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基本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城镇化,即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健康、绿色、可持续、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居住。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城镇化思路忽略实质城镇化而片面追求形式城镇化,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实质城镇化为重点和关键,其政策框架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的素质为基石,以人的就业为关键,以人的保障为支撑,以人的居住为重点。
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 城镇化 绿色城镇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林 王婷 程李娜
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定位为"为了人"和"依靠人"相互统一的城镇化发展,统一的核心是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而衡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标准是质量与效益。其中,新型城镇化质量表现为城镇化的进程和公共服务特征,新型城镇化效益表现为城镇化的进程与公共服务供需间的契合度。围绕这一理念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省际间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发现:从新型城镇化质量来看,呈现出东中西高低梯度差异,但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资源和环境上的劣势,从新型城镇化效益来看,无论是总体效率还是技术效率,东部和西部较高,中部最低,规模效率显示,真正实现城镇化的进程与公共服务供需相互协调,即规模报酬绝对有效的全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元中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市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三明市域城市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状况进行梳理,在总结取得的成绩同时找出在新形势新挑战下推行"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通过总结分析,结合三明的市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三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三明 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特征 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萍 徐鹏杰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2019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省际和省内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局部省份的测算结果对比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2)核心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省际收入差距缩小,但这种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先后表现为弱正向影响、不显著影响和强正向影响;(3)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缩小省内地市间收入差距,但其效果同样存在非线性特征;(4)人力资本水平、政府调控、科技创新、经济市场化、对外开放等因素也是我国省际或省内收入差距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感到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宏伟,鼓舞人心;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措施得力,力度空前。《建议》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也吸收了前期学术研究的成果,让学者们倍感欣慰。新型城镇化是"十三五"的重点,《建议》专门就"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行论述,总书记重点就"关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进行说明。学后体会: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国人民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刘薇
在我国30多年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首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成长的有力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我国在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中,坚定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积极调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略,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谢地 张巧玲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的战略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合理有序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明确产业兴城、四化同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关键;以人为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以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实践中,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制度藩篱、优化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楠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