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7)
2023(7809)
2022(5882)
2021(5389)
2020(4262)
2019(9499)
2018(9476)
2017(18415)
2016(10245)
2015(11511)
2014(11822)
2013(11156)
2012(10114)
2011(9138)
2010(9438)
2009(8876)
2008(8758)
2007(8142)
2006(7647)
2005(7052)
作者
(28929)
(23999)
(23953)
(22946)
(15537)
(11351)
(10857)
(9377)
(9235)
(8867)
(8152)
(7885)
(7840)
(7751)
(7609)
(7465)
(7173)
(7096)
(7047)
(6961)
(6136)
(5900)
(5870)
(5530)
(5522)
(5441)
(5436)
(5304)
(4957)
(4831)
学科
(40135)
经济(40091)
管理(29815)
(28677)
(22658)
企业(22658)
(15601)
中国(14840)
方法(11980)
业经(11119)
(11071)
(10161)
(9807)
农业(9763)
数学(9701)
地方(9674)
数学方法(9514)
(7804)
贸易(7800)
(7627)
(7587)
(7493)
(7332)
银行(7324)
及其(7092)
(7034)
理论(6878)
(6465)
金融(6464)
政策(6417)
机构
学院(144275)
大学(142140)
(60146)
经济(58632)
管理(54083)
研究(52694)
理学(45293)
理学院(44813)
管理学(44045)
管理学院(43760)
中国(40276)
(30768)
科学(30267)
(30103)
(26174)
(24535)
(24107)
中心(24067)
研究所(23364)
财经(22521)
(20387)
(20277)
师范(20122)
北京(19527)
(19388)
业大(19267)
(18923)
农业(18411)
经济学(17981)
(16624)
基金
项目(90911)
科学(71941)
研究(71034)
基金(64262)
(55334)
国家(54808)
科学基金(46650)
社会(44853)
社会科(42369)
社会科学(42361)
(35785)
教育(32358)
基金项目(32309)
编号(30409)
(29952)
自然(27956)
自然科(27267)
自然科学(27260)
自然科学基金(26774)
成果(26434)
资助(26091)
课题(22085)
(20951)
重点(20729)
(20055)
(18728)
(18458)
国家社会(18369)
(18124)
项目编号(18102)
期刊
(74403)
经济(74403)
研究(47877)
中国(32851)
(23941)
(22471)
管理(20970)
教育(20217)
学报(19105)
科学(18980)
(17455)
金融(17455)
农业(15905)
大学(15018)
学学(13894)
技术(13032)
业经(12850)
经济研究(11860)
财经(10951)
问题(9865)
(9502)
(8595)
(7954)
国际(7831)
现代(7470)
图书(7384)
(6955)
论坛(6955)
世界(6835)
技术经济(6676)
共检索到232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许颖  黄匡时  
本文在梳理以人为本城镇化理念和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指标和政策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基本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城镇化,即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城镇化,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健康、绿色、可持续、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稳定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居住。传统以GDP为核心的城镇化思路忽略实质城镇化而片面追求形式城镇化,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实质城镇化为重点和关键,其政策框架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人的素质为基石,以人的就业为关键,以人的保障为支撑,以人的居住为重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蔡翼飞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谢地   张巧玲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的战略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合理有序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明确产业兴城、四化同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关键;以人为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以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实践中,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制度藩篱、优化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谭善勇  
首先论述了中国城镇化动力和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城镇化指标及其局限性,然后总结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城镇化的认识和政策误区,最后探讨城镇化战略对策。城镇发展战略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突破"条块"思维模式,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分解到最低的行政单位来解决,很多问题(诸如环境、社会福利、分配、粮食安全等)都需要在宏观的层面上统筹解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业苗  
认为相较于"物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要求更高。不同农业人口群体在城镇化中的处境不同,他们的城镇化诉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人的城镇化需要回应这些诉求。此外,人的城镇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进城、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还是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市民化权益的过程。因此,人的城镇化发展应建立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之上,即唯有消弭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城镇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刘传江  
本文从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镇化(包括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视野,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乡城、乡乡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渠道、流动机制、制度创新、宏观调控、据点——网络二元城镇化及其非平衡布局、一县一市型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等10个方面的对策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康芸  李晓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晓宇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工业化的加速器、网络化的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这需要加强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先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阐述,随后就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面临的趋势与任务,进而对加强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提出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一、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化工作方面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寿琼   刘凯迪  
基于“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及要求,文章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构建了涵盖人的内外因素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但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东部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西部和东北地区呈现“低-低”集聚,而中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人口、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多维综合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粗放型工业化推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量的增长、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现阶段体制和政策障碍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缺陷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较快提升,但仍明显落后于东中部甚至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二元体制与政策缺陷更为明显和突出。本文首先分析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接着梳理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体制和政策成因,进而在借鉴成都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创新和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