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
- 2023(18)
- 2022(7)
- 2021(11)
- 2020(8)
- 2019(21)
- 2018(26)
- 2017(28)
- 2016(18)
- 2015(21)
- 2014(26)
- 2013(18)
- 2012(15)
- 2011(8)
- 2010(14)
- 2009(11)
- 2008(15)
- 2007(17)
- 2006(9)
- 2005(7)
- 学科
- 济(50)
- 经济(49)
- 管理(45)
- 业(36)
- 农(31)
- 财(28)
- 中国(27)
- 企(27)
- 企业(27)
- 农业(22)
- 方法(22)
- 理论(18)
- 务(17)
- 策(17)
- 财务(17)
- 及其(16)
- 学(16)
- 数学(16)
- 数学方法(16)
- 财务管理(16)
- 业经(15)
- 政策(15)
- 和(14)
- 方针(14)
- 企业财务(13)
- 学法(13)
- 教学(13)
- 教学法(13)
- 方针政策(13)
- 述(13)
- 机构
- 大学(234)
- 学院(223)
- 研究(101)
- 中国(80)
- 农(67)
- 京(65)
- 管理(64)
- 科学(55)
- 江(54)
- 济(54)
- 经济(53)
- 理学(52)
- 理学院(52)
- 师范(51)
- 范(51)
- 农业(50)
- 所(50)
- 研究所(48)
- 管理学(48)
- 管理学院(48)
- 师范大学(42)
- 院(42)
- 业大(41)
- 中心(39)
- 北京(37)
- 州(36)
- 财(35)
- 教育(34)
- 省(33)
- 技术(30)
共检索到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杰 齐峰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 ,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 ,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当前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现状出发 ,对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农村劳动力 就业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鸿光 俞肖云
一、“三农”问题的由来 “三农”问题的表象是数千年历史 的小农经济、家庭式生产的延续。2004 年末,我国13亿人口中仍有7.57亿 乡村人口守在不到20亿亩的耕地上。 资源的匮乏,土地产出效率的低下, 导致了农民的低收入,2004年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仅为城镇居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本贤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职业价值取向引领,是针对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并为个性提升和潜能发挥提供和创造就业条件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就业指导的未来取向。高校要采取个性化就业教育、个性化就业评价、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信息、个性化就业训练等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个性化就业指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继良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科学。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存在非对称性,人与物相背离的现象对人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人,以人为本,研究以物的发展求得人的整体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人 对称性 以人为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准确理解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工作方针。剖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乡村振兴不应以房(住房)为本,不要以路为本,更不能以"景"为本。从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手段"角度提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即以"乡居人"为本,依靠农民企业家推进三产融合,特别关爱其中的弱势群体;兼顾"乡籍人"利益,发挥"乡愁人"作用,通过"乡游人"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兴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艳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东 吴明庆 杨青 严莹
“以人为本”是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基本遵循。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将城市老旧社区的人本需求分析要素化,以保证更新目标的可达性与实践引领作用的实现。研究认为,共同生产的基础和价值追求契合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机理,“三问于民”、共同缔造构成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本质要求与行动纲领;培养社区意识、以内生动力涵养公共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有助于构建社区现代化治理的长效机制,维护社区发展与更新的可持续性;而适老性无障碍改造与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的实施,在凸显人文关怀的同时实际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实施与路径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中涛 张燕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长江
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贯彻保障权益、尊重意愿、满足需求、激励士气、自我管理五项原则,必须体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本文在深入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我国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思路、建设内容、指导原则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和谐新农村 以人为本 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世陆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体角度,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转变经济调节方式等,形成经济与社会相协调的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
社会主体 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新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在国
柔性管理,也称管理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趋势,它既是一种管理体系,又是一种管理哲学。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能否在实践擅长于柔性管理技巧,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柔性管理 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申辉
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感化和教化的有效形式。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过于依赖灌输式教育,忽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道德实践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突破"灌输型"教育观,密切依靠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纯粹管理型"育人观,服务大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破"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全面发展大学生,涵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人文关怀 缺失 以人为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敖永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秀玲
“:以人为本”,既为顾客提供最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已日益成为当今商业的服务理念,它不仅成为广大消费者评价商家服务质量的标准,也成为当今商业服务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性化 服务理念 竞争 法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