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业务(2)
- 制(2)
- 制度(2)
- 度(2)
- 济(2)
- 经济(2)
- 行(2)
- 银(2)
- 银行(2)
- 银行制(2)
- 1640(1)
- 专题(1)
- 专题研究(1)
- 业(1)
- 中国(1)
- 人口(1)
- 农(1)
- 农业(1)
- 农业人口(1)
- 农业劳动(1)
- 划(1)
- 动(1)
- 动力(1)
- 劳(1)
- 劳动(1)
- 劳动力(1)
- 区域(1)
- 区域环境(1)
- 域(1)
- 年(1)
- 机构
- 大学(8)
- 学院(5)
- 京(3)
- 所(3)
- 研究(3)
- 研究所(3)
- 210093(2)
- 南京(2)
- 南京大(2)
- 南京大学(2)
- 吉(2)
- 吉林(2)
- 学系(2)
- 林(2)
- 江(2)
- 江苏(2)
- 济(2)
- 省(2)
- 经济(2)
- 融(2)
- 金融(2)
- 金融学(2)
- 院(2)
- 130012(1)
- 3650091(1)
- 世界(1)
- 世界经济(1)
- 业(1)
- 中南(1)
- 中南林(1)
共检索到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小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秉公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长期以来也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哲学基础,受以民为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存在着人的缺位和工具理性等弊端,因而德育应从以民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它既是一种德育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德育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德育以学生为本体。实行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关键词:
德育 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 完全人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毅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其藩
一、经济界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若干观点 近年来,一些观点名闻遐迩,具有广泛的影响。 1.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可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30—40年; 2.“2010年中国GDP超过美国”; 3.认为,完全能够选择好各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足以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晓辉 王长江
本文经过分析 ,认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垄断与竞争并存 ,在近年来垄断因素逐步加强 ,但是这一趋势却植根于人为垄断。而中国投资银行业超额利润也源自这一人为垄断因素。同时 ,由市场结构所决定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行为十分单一 ,业务竞争严重趋同。在此情况下 ,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的策略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莫学斌 王长江 刘晓辉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垄断与竞争并存 ,在近年来垄断因素逐步加强 ,但是这一趋势却植根于人为垄断。而中国投资银行业超额利润也源自这一人为垄断因素。同时 ,由市场结构所决定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行为十分单一 ,业务竞争严重趋同。并且 ,论文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应学俊
教育改革"不问国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以怎样的思想方法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国情,怎样理解"能动地适应国情",这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如果忽视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理论为指导,如果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多次决定的精神,如果不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结合的层面并以"现代、世界、未来"的国际视野来思考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那么我国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能动地适应国情",就会始终被动地落后于国家经济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就注定会步入歧途。这不能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大而化之的空谈要不得,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方式和论风应该停止,因为它对学术讨论和教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涤源
遏制通货膨胀应本标兼治,尤重治本刘涤源我从报上看到一位同志关于我国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见解:“当前无疑要抑制通货膨胀率等于经济增长率的势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最可怕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失业人口的增加。“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通胀。、“在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艳华 云振宇 席兴军
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有赖于粮食系统的转型,涉及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小农行为方式的再认识。聚焦中国小麦收获环节传统劳作方式的变迁过程,通过对河南省A县19个村庄捡麦人的实证考察,揭示了农村捡麦人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研究发现:(1)受农业土地制度、机械收割技术、理性经济人逻辑及农户个体差异的影响,农户参与粮食减损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呈整体性消退的趋势;(2)通过倡导和重振小农参与的粮食减损行为,对缓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延续粮食节约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活力具有重要价值;(3)国家推动粮食减损,离不开农村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小农参与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减损机制。
关键词:
粮食减损 小农参与 捡麦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立春
邓集文教授撰写的《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本突出特色兼具创新的专著。一是研究选题新颖。研究环境治理政策工具的文献较多,但研究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的文献较少,系统且具体地研究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文献似尚欠缺。该书别具匠心,系统而具体地研究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选题新颖带动理论体系和具
关键词:
城市环境治理 信息型 政策工具 工具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极明
一本指明方向的书─读《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程极明最近,很高兴拜读了樊亢、戎殿新同志主编的《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农业社会化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倪小璐
印度2015年BIT范本纳入了用尽当地救济规则,标志着其在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也暗含着用尽当地救济规则新的发展趋势。用尽当地救济规则曾经是国际投资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争端解决规则。晚近以来,受投资自由化理论的影响,加之投资仲裁体制的盛行,用尽当地救济规则日趋"衰亡"。但随着投资仲裁制度正当性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卡尔沃主义"复活"的影响,结合用尽当地救济规则自身的合理性,该规则似乎出现了"复活"的新动向。中国可以积极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考虑用尽当地救济规则在部分投资条约中的适用,以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萍 张晓萍
经济和文化历来有着内在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我国,随着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无形文化的开发以及如何积极地保护无形文化资产现在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也成了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评介美国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为谁保护》一文,着重探讨了旅游产业开发及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无形文化的传承应由当地人自己,而不是外来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