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
2023(10)
2022(4)
2021(6)
2020(8)
2019(11)
2018(8)
2017(19)
2016(10)
2015(9)
2014(11)
2013(6)
2012(7)
2011(5)
2010(11)
2009(6)
2008(8)
2007(11)
2006(7)
2005(7)
作者
(33)
(31)
(22)
(15)
(14)
(13)
(13)
(13)
(12)
(10)
(10)
(10)
(10)
(9)
(9)
(8)
(8)
(8)
(7)
(7)
(7)
(7)
(7)
(7)
(6)
(6)
(6)
(6)
(6)
(6)
学科
中国(23)
(22)
(21)
经济(21)
教育(16)
管理(16)
环境(12)
(10)
理论(10)
(9)
企业(9)
思想(9)
教学(9)
生态(9)
(8)
及其(8)
(8)
德育(8)
思想政治(8)
政治(8)
政治教育(8)
治教(8)
(7)
森林(7)
生态学(7)
社会(7)
业经(6)
(6)
图书(6)
地方(6)
机构
大学(126)
学院(105)
研究(46)
中国(31)
(30)
(29)
师范(26)
(26)
(25)
(25)
科学(25)
业大(24)
研究所(24)
管理(24)
师范大学(23)
(23)
(22)
北京(21)
经济(21)
书馆(20)
图书(20)
图书馆(20)
(20)
实验(19)
实验室(19)
(19)
(19)
重点(19)
中心(18)
农业(17)
基金
项目(78)
科学(56)
基金(50)
研究(48)
国家(47)
(47)
(46)
科学基金(37)
(34)
教育(34)
自然(30)
自然科(30)
自然科学(30)
自然科学基金(29)
基金项目(28)
社会(28)
编号(25)
重点(24)
资助(23)
社会科(22)
社会科学(22)
科技(22)
成果(21)
计划(21)
课题(19)
(18)
建设(18)
(16)
大学(16)
项目编号(16)
期刊
研究(50)
教育(44)
(44)
经济(44)
中国(37)
学报(27)
科学(26)
图书(23)
大学(20)
学学(20)
书馆(19)
图书馆(19)
(18)
(14)
(13)
(13)
金融(13)
发展(12)
城市(12)
(12)
林业(12)
(11)
(11)
科技(11)
(10)
论坛(10)
农林(9)
技术(9)
(9)
现代(9)
共检索到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海贵  
古代城市以城(军事、政治)为本。近现代城市以市(经济)为本。当代城市建设倾向于以人为本。城市硬环境指基础设施及各种物质要素;软环境指城市管理、历史文化、人的素质及区域特色。城市建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抓好硬环境和软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丹燕,陈烈  
以人为本进行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分析了“以人为本”规划思想的形成和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进行用地功能分区、科学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把握适度空间尺度、注重地方文脉延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礼  龙显芝  
新冠疫情扩大了全球教育鸿沟,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全球教育投资。2022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推进教育4.0建设:投资学习的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复苏》报告,强调为教育4.0战略带来显著经济和社会回报的三个关键机会领域:新的评价机制、新的学习技术和赋能教育工作者。为了推进教育4.0建设,企业领导者、投资者、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行动起来。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关键机会领域的关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资教育4.0战略,创新教师教育模式,赋能教育工作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军  刘立媛  
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开始强调"干环保工作要以人为本"的理念。环境人权作为新兴人权的一种,包括人人都有免受环境污染、获得环境信息以及公民的环境权益在受到侵害后寻求救济的权利。对于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环境人权一方面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此外发展环境人权还标志着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尤为重要的是保障环境人权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深入建设。通过对我国人权和环境权发展的整理,可以看出环境人权是与我国环境保护进程相对应、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权,且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提出了我国未来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贡俊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勤奋敬业、以身作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前提下积极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强化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邹国荣  汤亚非  
探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问题。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既“古老”又被今人重新倡导的管理理念。呼唤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关键在于会用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的环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志松  
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和教育的人本回归。本文提出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现人本回归的三大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人与社会交互的虚拟现实;利用多种网络交互,创建协同学习的和谐环境;营造人文氛围,提供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作者希望,本文能有助于探讨网络环境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迪  王悦  何东全  
依据人的行为感受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我国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城市核心空间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以人为本的系统研究思路。对城市交叉路口,街巷,绿色廊道,斑块,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等提出了详细的设计导则,同时提出了依据城市居民需求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思路,建议在分析居民生活空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网络化和小型化的公共空间体系,支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有机更新,从而达到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机更新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东   吴明庆   杨青   严莹  
“以人为本”是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基本遵循。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将城市老旧社区的人本需求分析要素化,以保证更新目标的可达性与实践引领作用的实现。研究认为,共同生产的基础和价值追求契合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机理,“三问于民”、共同缔造构成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本质要求与行动纲领;培养社区意识、以内生动力涵养公共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有助于构建社区现代化治理的长效机制,维护社区发展与更新的可持续性;而适老性无障碍改造与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的实施,在凸显人文关怀的同时实际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实施与路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芳  彭敏  
现代大学治理"以人为本"的"人"在整体上抽象为社会实体,在具体个案中,是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全体。大学的生态就是"‘大学—教育、大学—经济、大学—社会、大学—国家、大学—精神、大学—文明’等构成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楠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陪袁  
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则遵循着一个真理,就是竞争。不同的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最核心的一层就是文化的竞争。我国已经加入WTO,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企业的一席之地?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娜  李红  
深入探讨"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结合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以及本馆实践,提出图书馆应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并正确处理"以馆员为本"与"以读者为本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