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3)
- 2023(2272)
- 2022(1800)
- 2021(1576)
- 2020(1195)
- 2019(2699)
- 2018(2531)
- 2017(4401)
- 2016(2380)
- 2015(2621)
- 2014(2705)
- 2013(2770)
- 2012(2513)
- 2011(2457)
- 2010(2421)
- 2009(2297)
- 2008(2178)
- 2007(1832)
- 2006(1687)
- 2005(1340)
- 学科
- 济(15377)
- 经济(15362)
- 业(8151)
- 农(8054)
- 管理(7185)
- 方法(6404)
- 企(6371)
- 企业(6371)
- 农业(5954)
- 数学(5643)
- 数学方法(5626)
- 业经(5573)
- 地方(4149)
- 农业经济(4041)
- 财(4041)
- 中国(3995)
- 发(3539)
- 发展(3291)
- 展(3287)
- 建设(2559)
- 收入(2438)
- 学(2418)
- 经济建设(2341)
- 策(2028)
- 制(2000)
- 工作(1980)
- 贸(1868)
- 贸易(1867)
- 易(1761)
- 国民(1688)
- 机构
- 学院(38681)
- 大学(38261)
- 济(15215)
- 经济(14839)
- 管理(14826)
- 理学(13281)
- 理学院(13095)
- 管理学(12796)
- 管理学院(12737)
- 研究(12500)
- 中国(8941)
- 科学(7748)
- 京(7415)
- 农(7028)
- 财(6995)
- 所(6095)
- 范(5867)
- 师范(5838)
- 业大(5745)
- 财经(5609)
- 江(5574)
- 研究所(5569)
- 中心(5339)
- 农业(5132)
- 经(5097)
- 师范大学(4717)
- 经济学(4698)
- 州(4599)
- 北京(4473)
- 院(4463)
共检索到5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华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打工构成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农业剩余劳力出现并增加,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民自由度提升,是农村劳力进城打工的主因。城乡关系涉及现代化诸多层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现代化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乡村“三留守”问题严重,城乡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城镇化应以人为本,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一是让农民自由转移至非农产业;二是让农民自由迁移至城市定居;三是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定居城市的农民在农村提供较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总之应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城乡相得益彰。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城镇化 城乡关系 以人为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开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交换机制,改革过去农村土地主要"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困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宝贵。为支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贡献了大量土地资源(包括一部分宝贵的耕地资源),然而农民并没有从这种单向土地流转中得到太多实惠,要么被征用的土地价格极低,要
关键词:
非农产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雪东
新时代呼唤新规划,空间规划正悄然从增量时代的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的品质规划转型,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塑造高品质的国土空间,是这个时代赋予规划事业与规划人的重要使命。找准问题和短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修复和空间治理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站在全球视野,着眼两个百年目标和人民群众
关键词:
国土空间 高品质 城镇化 以人为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李建民,于学军,周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准确理解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工作方针。剖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乡村振兴不应以房(住房)为本,不要以路为本,更不能以"景"为本。从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手段"角度提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即以"乡居人"为本,依靠农民企业家推进三产融合,特别关爱其中的弱势群体;兼顾"乡籍人"利益,发挥"乡愁人"作用,通过"乡游人"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兴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瑞敏
我们企业一以贯之着"以人为本"。在1980年代创业的时候,中国企业的管理还非常粗放,没有什么管理,都是在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但是,我们当时也在做管理基础的工作,在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搞了一个自主管理班组。尽管1980年代的生产条件非常差,但我们觉得,无论如何也应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当时我们的班组是冰箱门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宝岩
大学是人才与知识的集聚之地,是学术和文化的孕育场所,是彰显科学与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源头。大学之道,以人为本。在大学里,教师和学生是两类最主要的主体,而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培养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江苏南通三建第八分公司进京施工两年多来,队伍规模发展到1500多人,下设五个项目经理部,先后参建施工的有工业厂房、民用高层住宅、公共设施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累计施工面积近20万平方米。1997年施工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我公司之所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叶菁
从诺基亚公司的广告词出发 ,比较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与在图书馆的体现 ,指出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读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滨
随着农村改革的扩大和深入,我国农村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城乡劳动关系的变化就是其集中体现。当前,亟须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推进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谦 黄贵东 谷晓林
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核工程综合安装企业,创立于1958年。公司管理严格、技术实力雄厚, 尤以核电工程、国防军工工程和石化工程安装施工见长,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