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7)
2023(8901)
2022(7633)
2021(7018)
2020(5971)
2019(13683)
2018(13667)
2017(25614)
2016(14428)
2015(16596)
2014(17275)
2013(16952)
2012(16078)
2011(14712)
2010(15085)
2009(13900)
2008(14208)
2007(13484)
2006(11724)
2005(10264)
作者
(44035)
(36870)
(36673)
(35184)
(23156)
(17826)
(16992)
(14408)
(13739)
(13398)
(12558)
(12458)
(11859)
(11648)
(11538)
(11508)
(11458)
(10845)
(10639)
(10617)
(9286)
(9190)
(8969)
(8510)
(8389)
(8328)
(8272)
(8271)
(7531)
(7502)
学科
(63287)
经济(63236)
管理(39408)
(33355)
方法(26623)
(25628)
企业(25628)
数学(23200)
数学方法(22977)
(18792)
地方(18763)
中国(16874)
(14676)
(14448)
环境(13003)
业经(12839)
农业(12420)
(11168)
(10758)
(10596)
贸易(10591)
地方经济(10353)
理论(10249)
(10190)
(8979)
银行(8952)
(8739)
金融(8737)
(8492)
(8473)
机构
学院(211577)
大学(209041)
(81501)
经济(79373)
管理(75896)
研究(72492)
理学(63962)
理学院(63118)
管理学(61829)
管理学院(61430)
中国(55056)
科学(47345)
(45608)
(38741)
(38132)
(37814)
(35456)
中心(34565)
研究所(34452)
业大(32722)
(30451)
农业(30336)
师范(30154)
财经(29301)
北京(28986)
(28437)
(26313)
(26242)
技术(25053)
经济学(24827)
基金
项目(135635)
科学(104236)
研究(101331)
基金(93139)
(81313)
国家(80589)
科学基金(67236)
社会(60600)
社会科(57106)
社会科学(57086)
(56075)
基金项目(49848)
教育(47215)
(46581)
编号(43834)
自然(42563)
自然科(41326)
自然科学(41312)
自然科学基金(40521)
资助(37773)
成果(36042)
重点(31666)
课题(31292)
(31172)
(29038)
(27583)
科研(25941)
创新(25824)
项目编号(25172)
(25169)
期刊
(96916)
经济(96916)
研究(60532)
中国(46456)
(34868)
学报(34268)
(30666)
科学(30025)
教育(29058)
管理(25014)
大学(24930)
农业(23395)
学学(22954)
技术(20737)
(17887)
金融(17887)
业经(17040)
经济研究(14122)
财经(14093)
图书(13768)
问题(12972)
(12897)
(12165)
资源(11975)
(11039)
技术经济(10807)
商业(10198)
理论(9919)
书馆(9855)
图书馆(9855)
共检索到32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詹玉华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为了人、依靠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其中,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根本属性,人民的主体力量是基本依靠,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内在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领建设的新维度、新方向和新境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詹玉华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为了人、依靠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其中,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根本属性,人民的主体力量是基本依靠,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内在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领建设的新维度、新方向和新境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芳  彭敏  
现代大学治理"以人为本"的"人"在整体上抽象为社会实体,在具体个案中,是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全体。大学的生态就是"‘大学—教育、大学—经济、大学—社会、大学—国家、大学—精神、大学—文明’等构成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军  刘立媛  
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开始强调"干环保工作要以人为本"的理念。环境人权作为新兴人权的一种,包括人人都有免受环境污染、获得环境信息以及公民的环境权益在受到侵害后寻求救济的权利。对于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环境人权一方面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此外发展环境人权还标志着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尤为重要的是保障环境人权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深入建设。通过对我国人权和环境权发展的整理,可以看出环境人权是与我国环境保护进程相对应、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权,且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提出了我国未来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东   吴明庆   杨青   严莹  
“以人为本”是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基本遵循。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将城市老旧社区的人本需求分析要素化,以保证更新目标的可达性与实践引领作用的实现。研究认为,共同生产的基础和价值追求契合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的内在机理,“三问于民”、共同缔造构成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本质要求与行动纲领;培养社区意识、以内生动力涵养公共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有助于构建社区现代化治理的长效机制,维护社区发展与更新的可持续性;而适老性无障碍改造与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的实施,在凸显人文关怀的同时实际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实施与路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申辉  
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感化和教化的有效形式。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过于依赖灌输式教育,忽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道德实践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突破"灌输型"教育观,密切依靠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纯粹管理型"育人观,服务大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破"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全面发展大学生,涵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博  
本文首先对"以地为本"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这种思路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所在,接着在对"以人为本"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是化解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丽萍  
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高校要想更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完成人才培养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统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构筑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和完善德育人文关怀体系等方法来建立科学、完整的服务型学生管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效国  
基础管理是全部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根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基础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得以发挥而应具备的规则、程序、标准、机制和框架等。其内容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管理趋向规范化及形成企业文化的过程。规范化过程是建立硬约束的过程,文化建设过程则是软约束、正激励的形成过程。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软硬结合"。因此,对于基础管理还不够完善的企业,要加强沟通、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并在借鉴学习、逐步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规范化硬约束;从用好激励、培养习惯入手,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软约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善峰  黄海根  
在对残疾人进行称呼和描述时,"以人为本"用语(person-firstlanguage)倡导首先要对"人"进行称呼和描述,然后再谈其存在的特殊教育需要或某方面的障碍。这是特殊教育深入发展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朝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用语形式所体现的理念和倡导的行动对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天越   郝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农村生态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农村生态治理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践行。然而目前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主体责任不到位、治理能力不足、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治理现实困境,有必要从治理理念、责任主体、技术能力、法律制度四方面来探究农村生态治理路径,着力突破农村生态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李建民,于学军,周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郑星  钟文钰  戚佳玲  李翠珍  周婷  王俊峰  
研究目的:构建“地下空间开发—居民满意度”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杭州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旨在为相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满意度评价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基于以人为本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地下空间居民满意度评价框架;(2)生理、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审美4个维度的需求对地下空间的总体满意度均有积极效应;(3)相比安全需求和社会公平正义需求,生理需求和审美需求对地下空间开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更大;(4)当居民的地下空间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加关注审美需求。研究结论:地下空间学科体系及研究范式亟待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多功能融合亟需加强,地下空间的人本化、生态化发展还亟待拓展,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道兰  
一、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对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生命线",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的重要工作手段。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