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0)
2023(12432)
2022(10437)
2021(9813)
2020(8070)
2019(18710)
2018(18988)
2017(36457)
2016(20181)
2015(22866)
2014(22941)
2013(22441)
2012(20276)
2011(17932)
2010(17693)
2009(15991)
2008(15162)
2007(13078)
2006(11513)
2005(9911)
作者
(56624)
(47017)
(46548)
(44336)
(30205)
(22597)
(21237)
(18474)
(18033)
(16666)
(16277)
(15680)
(14961)
(14741)
(14507)
(14208)
(14065)
(13967)
(13473)
(13390)
(11619)
(11486)
(11274)
(10719)
(10501)
(10457)
(10397)
(10395)
(9428)
(9331)
学科
(77649)
经济(77560)
管理(54844)
(52626)
(42849)
企业(42849)
方法(33926)
数学(29103)
数学方法(28774)
(23759)
中国(21897)
地方(19000)
业经(18841)
(17872)
(17326)
农业(15800)
(13552)
理论(13386)
(12634)
(12569)
贸易(12561)
技术(12163)
环境(12163)
(12101)
(11181)
财务(11113)
财务管理(11094)
教育(10920)
(10568)
(10516)
机构
大学(275874)
学院(274444)
管理(110462)
(102937)
经济(100430)
理学(95999)
理学院(94908)
管理学(93209)
管理学院(92723)
研究(90673)
中国(65855)
(59671)
科学(58445)
(45673)
(44800)
(44775)
业大(42660)
中心(41313)
研究所(41161)
(40370)
(38441)
师范(38127)
北京(37414)
财经(37074)
(35089)
农业(34699)
(33612)
(33582)
师范大学(30921)
经济学(29715)
基金
项目(194693)
科学(152301)
研究(143784)
基金(139476)
(121045)
国家(119986)
科学基金(103232)
社会(88478)
社会科(83527)
社会科学(83504)
(76943)
基金项目(75472)
自然(67639)
自然科(66025)
自然科学(66008)
教育(65376)
自然科学基金(64780)
(64378)
编号(60281)
资助(56294)
成果(48452)
重点(43073)
(41867)
(41624)
课题(41079)
(40309)
创新(37511)
科研(36925)
项目编号(36628)
大学(36115)
期刊
(114114)
经济(114114)
研究(79722)
中国(51508)
学报(44182)
(41664)
科学(41038)
管理(38944)
教育(33596)
(33338)
大学(33266)
学学(30928)
农业(28918)
技术(24073)
(20957)
金融(20957)
业经(19946)
图书(17678)
经济研究(17061)
财经(16754)
问题(15671)
(14549)
(14115)
科技(14091)
理论(13704)
资源(13259)
(13004)
现代(12952)
实践(12801)
(12801)
共检索到394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丹  陈俊梁  
我国已经迈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苏州木渎镇为例,解读其城镇化变迁进程,研究该镇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使"人"这种资源得到有效尊重及开发利用,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实现人本城镇化,必须贯彻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落实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楠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人口、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多维综合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粗放型工业化推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量的增长、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体雁  郭洁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仅以土地财政和低附加值工业为主要驱动力,低经济密度以及低附加值工业的蔓延式扩张,严重影响了城镇的集聚经济效应和网络效应。在"集聚三角形"中,以人为本、集聚创新是发挥城镇集聚经济效应的关键,既要提升政府管理人口经济集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和经济密度,又要构建城市与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城镇的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相比于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城镇经营1.0",开展以城镇人文和产业生态系统经营为目标的"城镇经营2.0"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蔡翼飞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万达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想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的难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唯物史观重要原理是关键。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他从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学研究,其"以人为本"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农村市场化理论和城镇化理论中。习近平认为,在农村市场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应绝对杜绝农村剩余劳动力沦为城市贫民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的发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人为本"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道路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艺怡  张京祥  曹荣林  
苏南城镇化模式曾对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及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 (包括六个县级市 )城镇化的历程进行阶段式的回顾 ,对苏南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前景做了预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沿海与内陆地区城镇化发展差距尤其突出。苏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德阳地处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起点上。论文以苏州和德阳为例,研究了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在城镇化发展基础条件、动力机制、发展速度、空间形式及存在问题,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寿琼   刘凯迪  
基于“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及要求,文章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构建了涵盖人的内外因素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但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东部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西部和东北地区呈现“低-低”集聚,而中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城镇化需要贯彻什么原则?以资本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属于非科学发展,这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政绩、强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关。以规模扩张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依据已不存在,城乡关系调节的重心已不在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消灭城乡差别思想的精华——消灭人的发展上的差别,体现消灭城镇化当中产生新的社会成员不平等、造就新一代农业劳动者、兼顾从民生角度摆正城市发展等的使命和原则。中国城镇化要在科学导向下作出一系列正确选择,包括指导思想、依托、总格局、人口城镇化方式,应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非农产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国祥  马丁  卢水生  陈祖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晓甦  向微  石世英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