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9)
2023(9551)
2022(7817)
2021(7142)
2020(5635)
2019(12789)
2018(12793)
2017(23277)
2016(13087)
2015(14772)
2014(15110)
2013(14574)
2012(14252)
2011(13290)
2010(13884)
2009(12701)
2008(12809)
2007(11699)
2006(10797)
2005(10117)
作者
(41494)
(34576)
(34439)
(32478)
(22293)
(16468)
(15400)
(13452)
(13377)
(12673)
(12076)
(11767)
(11480)
(11237)
(11233)
(10583)
(10200)
(10144)
(10008)
(9910)
(9130)
(8690)
(8528)
(8134)
(7876)
(7756)
(7736)
(7640)
(7228)
(7185)
学科
(58591)
经济(58512)
管理(33008)
(31083)
(23567)
企业(23567)
中国(20731)
地方(19460)
(17836)
方法(16150)
(15492)
业经(14913)
数学(12233)
农业(12217)
(12210)
(12104)
金融(12096)
数学方法(12032)
(11888)
银行(11855)
理论(11674)
(11647)
(11292)
(10976)
地方经济(10782)
(9595)
环境(9515)
(9379)
(9294)
贸易(9284)
机构
学院(195531)
大学(194059)
研究(77713)
(75896)
经济(74003)
管理(66212)
中国(58355)
理学(54816)
理学院(54014)
管理学(52880)
管理学院(52522)
科学(49258)
(44434)
(41690)
(38724)
研究所(37751)
(36940)
中心(33513)
(33086)
(30400)
农业(30197)
师范(30034)
业大(29455)
北京(28744)
(28282)
财经(27698)
(26546)
(25402)
(24883)
师范大学(24015)
基金
项目(122423)
科学(94815)
研究(91028)
基金(84490)
(75049)
国家(74332)
科学基金(61315)
社会(55392)
社会科(52204)
社会科学(52191)
(50207)
基金项目(43751)
(42258)
教育(41740)
自然(38086)
编号(37799)
自然科(37156)
自然科学(37138)
自然科学基金(36435)
资助(34321)
成果(33008)
(32680)
课题(28769)
重点(28758)
发展(26058)
(25888)
(25612)
(25187)
创新(23555)
(23075)
期刊
(99310)
经济(99310)
研究(64109)
中国(49478)
(37618)
学报(34832)
科学(31418)
教育(30600)
(27356)
管理(26715)
大学(25591)
农业(25524)
学学(23880)
(21090)
金融(21090)
技术(17486)
业经(17466)
经济研究(15367)
财经(13907)
(12982)
问题(12676)
(12076)
图书(10752)
(10411)
(9762)
论坛(9762)
世界(9590)
科技(9569)
(9339)
(9289)
共检索到322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一、对“发展”的认识及人力资源的定义 为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首先简要地阐述人力资源的涵义并回顾人们对“发展”这个概念的认识的演变过程。 1.对“发展”认识的演变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来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的概念上,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提高,即迅速取得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杨善林  
重大事件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重视。在我国,随着大型事件相继举行以及后事件旅游的持续开发,重大事件巨大的带动作用以及持续的影响日益显现,推动了区域经济以及旅游业快速发展。重大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大城市争相举办各类国际重大事件以吸引国内与境外游客,并将重大事件作为推动大都市综合发展的新动力,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饶红涛  
发展是关乎人类生活的核心问题,而质量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呈现多元、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现实需要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焰  
本文试图从人文的视野对图书馆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呼吁图书馆人扬起图书馆人文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富裕人民。富裕人民不仅涉及加快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不否认收入差距,但要求这种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解决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公平权利的实现,特别要关注贫困家庭的基本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达到现代化水准。发展观转到以人为本,就要高度重视消费力概念。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反映了向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转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存德  
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是衡量发展持续能力高低的手段.根据测度结果,可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调控.因而,测度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基础,以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为依据,指出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目标的可实践性;(2)资本的异质互补性和同质可替代性;(3)可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认为发展可持续性的测度可以通过协调性的度量来实现,并把协调性高低的数量指标定义为协调度.同时还给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判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伟中,黄晶,傅小锋,张军涛  
根据中国的国情, 提出了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体系的基本原则, 并对中国已开展的不同层次的工作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今后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志  董观志  
在对以往的城市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后,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既要关注早期的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散化与集中主义思想,又要关注现代城市发展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吸收其精髓的基础上,以协同论、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理论,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并从学科、理论、哲学层面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组织框架。结合顺德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以公平、持续、协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三大目标的规划来解决发展中的三大矛盾,才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胜强  黄祖辉  
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过程及其经济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别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评价指标、制约因素、目标、模式、基本状态、动力源泉以及组织形式等7个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明坤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一个经济发展目标向另外一个经济发展目标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付出一些代价。这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代价,即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成本视角,促使我们用全新的时空观来看待成本理论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现状和现实要求,探讨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出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应用思路,为成本理论研究和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新思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  程深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的"(sustainable)一词源于拉丁文,其含意是"支撑"或"从低部支持".1987年世界环发大会(WCED)赋予"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此,我们应明确两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柯丽娜  王权明  宫国伟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海岛特征,从生存指标、环境状况、社会发展、智力评价四个层面,建立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将长海县、长岛县等12个海岛县作为研究对象,以2002年为评价的基准年,对12个海岛县2002年-2008年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评价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状态和进程,结论显示:①12海岛县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较弱或中等水平;②12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状态格局分为3个层次;③人才、智力支持系统仍然是困扰海岛发展的难题;④海岛可持续发展未来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尧  陈明昆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是一定时空关系下的网络结构,具有纵横交织的格局特征,从纵向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横向上可从制度、资源、技术、服务等层面进行建构。本文把职教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分为思想理论体系、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置体系、技术与信息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六大组成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和功能性阐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能  
本文在梳理经典博弈论理论体系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显示:经典博弈理论按其发展的脉络来划分,主要包括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对称信息博弈等几大理论体系;其应用领域主要涉及管理学中的激励问题,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甄别、信号传递和社会学中"合作与冲突"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其发展方向表现为扬弃"理性假设"条件下的行为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