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2)
2023(2447)
2022(1850)
2021(2093)
2020(1544)
2019(3662)
2018(3703)
2017(4990)
2016(4009)
2015(4605)
2014(4824)
2013(3872)
2012(3590)
2011(3502)
2010(3760)
2009(3126)
2008(2991)
2007(2816)
2006(2646)
2005(2580)
作者
(8472)
(6904)
(6838)
(6779)
(4463)
(3401)
(3308)
(3010)
(2613)
(2533)
(2425)
(2321)
(2296)
(2268)
(2217)
(2210)
(2207)
(2181)
(2111)
(2071)
(2057)
(1836)
(1770)
(1703)
(1651)
(1615)
(1614)
(1527)
(1516)
(1492)
学科
教育(18354)
中国(8835)
(7963)
理论(6321)
教学(5795)
(5469)
经济(5466)
思想(3529)
政治(3376)
(3358)
发展(3285)
研究(3234)
(3227)
(3163)
改革(3134)
高等(3031)
思想政治(2840)
政治教育(2840)
治教(2840)
德育(2820)
管理(2790)
教育改革(2768)
学法(2756)
教学法(2756)
经济学(2682)
学校(2551)
学理(2431)
学理论(2431)
(2358)
计算(2244)
机构
大学(50179)
学院(43890)
教育(25521)
研究(20441)
(18162)
师范(18102)
师范大学(15245)
(12676)
科学(11657)
职业(10391)
(10047)
教育学(9889)
技术(9656)
研究所(9230)
北京(9103)
(8746)
(8541)
经济(8260)
管理(8239)
中国(7702)
中心(7538)
教育学院(7251)
(7209)
职业技术(7130)
理学(6542)
(6444)
理学院(6322)
技术学院(6196)
研究院(6003)
管理学(5999)
基金
研究(25553)
项目(24112)
教育(21211)
科学(19858)
成果(14467)
编号(13503)
课题(13059)
基金(13006)
社会(12689)
(11703)
(11579)
社会科(11549)
社会科学(11548)
(10929)
(10456)
国家(10191)
规划(9093)
(8317)
项目编号(8013)
研究成果(7970)
年度(7613)
(7491)
科学基金(7477)
重点(7263)
(7185)
(7061)
(7009)
(6980)
阶段(6961)
教育部(6848)
期刊
教育(44078)
研究(24922)
中国(19575)
职业(10517)
(10515)
经济(10515)
技术(7937)
技术教育(6876)
职业技术(6876)
职业技术教育(6876)
学报(6212)
大学(5644)
高等(4982)
成人(4655)
成人教育(4655)
科学(4625)
(4420)
论坛(4420)
高等教育(4372)
图书(4098)
(3830)
发展(3602)
(3602)
职教(3577)
(3555)
(3454)
比较(3375)
学学(3312)
书馆(3148)
图书馆(3148)
共检索到8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以人为本唤起我们对教育学改造必要性的思考。人在哪里?谁的教育学?工具理性为何畅行?超越的声音怎样在低旋?人文课程的地位焉在?人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改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鲁洁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是引领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发展方向的知名学者。在几十年的教育学理论研究中,她围绕"人的教育"来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形成了极具创新性的教育学理论。她的教育学理论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人为中心来建构教育学;建基于德育理论的教育学理论;从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构筑教育学理论;在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中建构教育学理论;从教育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建构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双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凯  杜凯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问题,尊重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明确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的回归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逻辑前提、价值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向、他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范式转换、风险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境遇。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之路,就是要明确自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生成之源、互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关照、大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李建民,于学军,周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恩桢  
马克思从经济学出发,对“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即人道主义作了透彻的分析;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人性的复归,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异化与商品拜物教的消失,但这都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条件,需要有一个过程;人性复归须以继承人类历史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条件,而不是对历史作虚无主义的简单否定;“以人为本”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传承了中西文化的优秀传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震豪  
“以人为本”对教育提出了人本的哲学命题,教育哲学的人本就是“人之为人”。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本体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当前,教育向大众化转换,我国教育哲学本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值得反思。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确立“人之为人”的教育原则,抓住“人之为人”这个哲学的本,这对当前“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姿如  杨兆山  
关爱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本性是教育以人为本的起点和基石,培养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与鲜活的个性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观照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真谛是帮助学生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又能改造社会的人,实现对自身、对上一代的超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荣琦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重视人本主义原则,用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宝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融合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当前,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传统的机械性的特点,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时代的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为了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历史文化和以人为本价值的理论辨析,提出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确立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为此,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更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礼  龙显芝  
新冠疫情扩大了全球教育鸿沟,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全球教育投资。2022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推进教育4.0建设:投资学习的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复苏》报告,强调为教育4.0战略带来显著经济和社会回报的三个关键机会领域:新的评价机制、新的学习技术和赋能教育工作者。为了推进教育4.0建设,企业领导者、投资者、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行动起来。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关键机会领域的关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资教育4.0战略,创新教师教育模式,赋能教育工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