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3)
2023(13273)
2022(11662)
2021(11043)
2020(9407)
2019(21755)
2018(21619)
2017(41366)
2016(22750)
2015(25805)
2014(25823)
2013(25641)
2012(22994)
2011(20623)
2010(20695)
2009(19365)
2008(19754)
2007(17317)
2006(15295)
2005(13737)
作者
(64390)
(53167)
(52782)
(50455)
(34068)
(25359)
(24075)
(20832)
(20212)
(19281)
(18208)
(17862)
(16890)
(16806)
(16399)
(16198)
(15983)
(15883)
(15188)
(15156)
(13266)
(13131)
(12732)
(12090)
(12084)
(11941)
(11747)
(11681)
(10647)
(10417)
学科
(82222)
经济(82093)
管理(82073)
(72055)
(64620)
企业(64620)
方法(38445)
数学(31772)
数学方法(31425)
(30775)
(21783)
财务(21706)
财务管理(21657)
(21569)
(20980)
中国(20724)
业经(20549)
企业财务(20439)
(19201)
理论(16416)
(15044)
(14942)
银行(14905)
地方(14860)
(14773)
(14202)
(13949)
贸易(13941)
技术(13765)
环境(13746)
机构
大学(320310)
学院(318173)
管理(132089)
(121441)
经济(118465)
理学(112813)
理学院(111599)
管理学(109946)
管理学院(109329)
研究(98843)
中国(77103)
(68487)
(64649)
科学(60337)
财经(49429)
(49167)
(48265)
中心(45663)
(45504)
业大(44930)
(44576)
研究所(43801)
北京(43223)
(40619)
师范(40280)
(38842)
财经大学(36556)
(35913)
农业(35225)
经济学(35137)
基金
项目(211313)
科学(166277)
研究(157521)
基金(153440)
(131957)
国家(130826)
科学基金(113650)
社会(98244)
社会科(92925)
社会科学(92901)
基金项目(82055)
(82007)
自然(74071)
教育(72673)
自然科(72297)
自然科学(72283)
自然科学基金(71001)
(68585)
编号(65618)
资助(62751)
成果(54036)
(46934)
重点(46419)
课题(44350)
(43925)
(42947)
(41999)
项目编号(41452)
创新(40855)
教育部(40752)
期刊
(137832)
经济(137832)
研究(95305)
中国(64146)
(56760)
管理(51647)
学报(47174)
科学(43923)
(40474)
大学(36483)
教育(36296)
学学(34047)
(28043)
金融(28043)
农业(27614)
技术(27485)
财经(24834)
业经(21970)
(20983)
经济研究(20190)
会计(20032)
财会(18256)
图书(17660)
问题(17243)
理论(16466)
(15533)
(15329)
技术经济(15151)
实践(15130)
(15130)
共检索到476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春晖  徐国君  
围绕"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会计将价值管理的重心放在"物"成本的节约,这与经济形态转变带来的管理重心转移是相背离的。架构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价值形成逻辑主线,决定了"人的某种需求"与"企业价值形成"之间建立起持续的直接关联,可以成为企业价值实现自驱动的关键。依据心理学、行为学观点推演的跳闸理论表明,摒弃"物"本,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会计可以成为企业价值实现自驱动的关键机制,而这种机制安排应以"行为-价值"为内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玉甫  李媛  
人本会计取代物本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的研究只说明了要"以人为本",却没有具体说明以什么人为本,从而导致很难设计出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会计程序与方法。文章主张"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界定为所有生产要素出资者,并在认定各项生产要素出资者具有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设计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各项生产要素及其贡献和收益分享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将人本会计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传生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是位于温州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的名称,直接来自于“以人为本”这个如今经常被人提到的成语。人本集团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也直接得自于“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世林  杨智伟  
以人为本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理念,为厘清以人为本的结构与机制,本文将深刻体现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情境领导理论与DISC理论进行系统融合,从而构建出人本矩阵,两种理论有着相似的研究目标、互补的核心内容与可融的主要变量。人本矩阵是一个以行为风格为横坐标、以心力模式为纵坐标的二维模型,其中行为风格包括支配、影响、稳健与谨慎四个方面,心力模式分为有心无力、有心有力、有力无心和无心无力四种类型,其内部存在着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具体情境或任务相一致的运作机制。基于人本矩阵,应以"心与组织文化一致、力与工作要求匹配、行与时代环境适应"的人为本,需将"心—力—行"匹配作为管理的着力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江苏南通三建第八分公司进京施工两年多来,队伍规模发展到1500多人,下设五个项目经理部,先后参建施工的有工业厂房、民用高层住宅、公共设施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累计施工面积近20万平方米。1997年施工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我公司之所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斧  刘经南  
现代大学以人为本的实现与大学管理、组织、文化机制之间具有极强的关系。无论是管理、服务对象的定位,还是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变更,无论是理性、平等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对差异性、多元性的接受程度,都对大学以人为本的实现以及自身功能的发挥产生根本的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机制的建立与"职业管理人"、"仕途营造人"在管理风格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具有直接关系。上述关系共同构成对现代大学以人为本管理的衡量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蕊  
人才是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教师队伍管理运营的根本要求。文章描述了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师管理运营中的必要性,并从人才聘用和培养、考评、激励以及教师合理需求的发现和满足四个方面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思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超群  赵汉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立峰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管理,而管理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是指对管理者对象在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泽锋  
“以人为本”是古今中外大思想家殊途同归的共识。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安全管理法规往往形同虚设,去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死亡13.67万人,伤残70多万人,如果加上职业危害的话,一年就有近百万个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幸。如果20年累计,那就是2000万个家庭,牵动着社会的安定。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和创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丽萍  
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高校要想更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完成人才培养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统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构筑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和完善德育人文关怀体系等方法来建立科学、完整的服务型学生管理机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温树凡  
佛山市图书馆在"以人为本,快乐工作"的管理理念指导下,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立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从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训人才、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人本管理的实践探索,使图书馆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业绩,成为本地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座风向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涵  荣飞  
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把握有利契机,为广大新生在理想信念、人格品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体系,新生德育工作的特色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文佩  郭毅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