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2)
2023(3663)
2022(2929)
2021(3099)
2020(2407)
2019(5568)
2018(5579)
2017(8290)
2016(6040)
2015(7162)
2014(7356)
2013(5968)
2012(5323)
2011(5155)
2010(5381)
2009(4497)
2008(4398)
2007(4118)
2006(3641)
2005(3448)
作者
(12144)
(9990)
(9855)
(9668)
(6253)
(4841)
(4676)
(4049)
(3849)
(3820)
(3443)
(3389)
(3239)
(3134)
(3115)
(3106)
(3013)
(3007)
(2997)
(2847)
(2825)
(2612)
(2543)
(2315)
(2299)
(2288)
(2283)
(2174)
(2165)
(2084)
学科
教育(22166)
中国(11010)
管理(9440)
理论(8507)
教学(8305)
(7990)
经济(7977)
(6595)
(6200)
企业(6200)
政治(5684)
(5416)
思想(5180)
思想政治(4720)
政治教育(4720)
治教(4720)
德育(4678)
学校(4431)
研究(4296)
高等(4099)
学法(4064)
教学法(4064)
(3909)
(3848)
改革(3629)
发展(3625)
(3498)
(3450)
学理(3178)
学理论(3178)
机构
大学(74653)
学院(65182)
教育(31520)
研究(25697)
(23649)
师范(23603)
师范大学(19725)
(17928)
管理(15521)
(14392)
科学(13927)
经济(13677)
理学(13431)
职业(13394)
理学院(13065)
北京(12696)
管理学(12468)
管理学院(12297)
技术(12140)
教育学(12050)
(11991)
(11642)
研究所(10622)
中国(10310)
中心(9744)
(9508)
职业技术(9232)
(9182)
教育学院(8963)
技术学院(8182)
基金
研究(39495)
项目(38460)
科学(31871)
教育(29891)
基金(22342)
社会(21351)
成果(20680)
编号(19968)
社会科(19628)
社会科学(19622)
课题(18532)
(17335)
(17046)
(17024)
国家(16957)
(16677)
科学基金(13930)
规划(13385)
项目编号(12167)
(11901)
研究成果(11595)
(11233)
大学(10991)
(10960)
年度(10645)
重点(10618)
教育部(10570)
基金项目(10488)
(10299)
(10160)
期刊
教育(58411)
研究(34686)
中国(27443)
(16214)
经济(16214)
职业(13321)
技术(9998)
大学(9055)
高等(8585)
学报(8273)
技术教育(8087)
职业技术(8087)
职业技术教育(8087)
高等教育(7474)
(7258)
成人(6539)
成人教育(6539)
科学(6269)
(5862)
论坛(5862)
图书(5574)
管理(5152)
学学(5139)
(4936)
发展(4400)
(4400)
比较(4365)
书馆(4363)
图书馆(4363)
教研(4305)
共检索到114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重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的需求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大学生思想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新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精神缺失,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静茹  
马克思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精准思维精神对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应当在改革开放、国际交往、乡村振兴等各项事务中体现精准思维,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于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以及实现民族繁荣富强有重大意义,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支持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供需矛盾”,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准评估、精准供给、精准识别以及精准管理,而且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曦红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存在弱化人的主体性,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人本意识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人格健全、心理现代化的国际化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凯  杜凯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人"的问题,尊重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明确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的回归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逻辑前提、价值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向、他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范式转换、风险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境遇。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之路,就是要明确自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生成之源、互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关照、大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神圣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旭  
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梳理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实施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都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的范畴;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查正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新的发展阶段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条件和困境。大学生思想教育关乎整个社会思想发展趋势和动态,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多元文化与思潮影响和冲击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春菊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重困境,如信用危机、"二律背反"、价值异化、公共性内容阙如等。在公共性彰显的时代,公共性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更高的公共立意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大学生具有公共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对公共事务的关怀能力以及具有公共精神的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美秀  夏仕  黄群  
论述“红色资源”的内涵及历史和现实价值,探讨开发“红色资源”在大学生中的特殊价值,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红色资源”价值的几点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波  王英  刘奇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抓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变化,下功夫做好"研究教育对象"功课,增强教育的创新力、赋予教育的时代感、把脉教育的情感点,在不断创新、把握方向、为我所用、趋利避害中实现思政教育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文昌  
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结合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问题,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联系和结合的意识,其次要从多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要实现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必须坚持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具体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和实际工作的一体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国旗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管理、保障和评估机制建设,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撑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环境,构建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改进网络管理和监控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才培育质量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高校要汲取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管理机制。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专家教授编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一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职能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教材研究视野开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留军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思想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心  
面对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特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就是做好大学生内生文化张力的引导与调控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把握好客观规律,不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积极重构思想教育工作范式和教学方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编者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