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5)
- 2023(5408)
- 2022(3833)
- 2021(3479)
- 2020(2826)
- 2019(6363)
- 2018(6627)
- 2017(11943)
- 2016(6892)
- 2015(8023)
- 2014(8395)
- 2013(7856)
- 2012(6591)
- 2011(5709)
- 2010(5903)
- 2009(5604)
- 2008(5948)
- 2007(5648)
- 2006(5274)
- 2005(5134)
- 学科
- 管理(28969)
- 济(24661)
- 经济(24633)
- 业(24377)
- 企(21512)
- 企业(21512)
- 中国(10565)
- 财(9768)
- 业经(8863)
- 农(8718)
- 制(7281)
- 务(7251)
- 财务(7215)
- 财务管理(7195)
- 方法(7077)
- 企业财务(6831)
- 地方(6400)
- 农业(5971)
- 策(5880)
- 理论(5801)
- 银(5592)
- 银行(5587)
- 发(5230)
- 划(5206)
- 行(5153)
- 体(5093)
- 数学(4746)
- 经营(4728)
- 学(4709)
- 数学方法(4697)
- 机构
- 学院(91668)
- 大学(91176)
- 管理(36440)
- 济(34126)
- 经济(33088)
- 研究(29544)
- 理学(28554)
- 理学院(28226)
- 管理学(27825)
- 管理学院(27611)
- 中国(25693)
- 京(20458)
- 财(19165)
- 科学(17422)
- 江(16594)
- 所(14726)
- 中心(14408)
- 农(13736)
- 财经(13641)
- 州(13346)
- 研究所(12980)
- 北京(12959)
- 范(12667)
- 师范(12547)
- 经(12276)
- 业大(11578)
- 省(11154)
- 技术(10916)
- 院(10712)
- 农业(10460)
- 基金
- 项目(53534)
- 研究(41780)
- 科学(41728)
- 基金(37079)
- 家(31546)
- 国家(31248)
- 科学基金(27050)
- 社会(25676)
- 社会科(24179)
- 社会科学(24169)
- 省(21595)
- 教育(19478)
- 基金项目(19239)
- 编号(18086)
- 划(17564)
- 自然(16315)
- 自然科(15930)
- 自然科学(15928)
- 自然科学基金(15638)
- 成果(15456)
- 资助(14355)
- 课题(13075)
- 重点(12120)
- 发(11808)
- 部(11099)
- 项目编号(11021)
- 年(11008)
- 创(10786)
- 性(10705)
- 国家社会(10387)
共检索到15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万金
一、科技与管理都是生产力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冠生
随着西方组织行为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越来越为企业界人士所接受,不少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都争相表明自己企业的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了。近年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似乎成了很时髦的名词。但实际上,大家对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却理解不一。据笔者对有关文章的分析,多数人认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看法:如有的人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解为“实质上是社会关系的管理”,强调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强调精神式管理;有的人则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解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他们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华宏鸣
本文介绍了“改造传统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思路:从“技术基础的变革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讨论对企业的改革。进而讨论了现代社会新的技术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在新的技术基础支撑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化集成;实现“现代化集成”的技术手段:实现“现代化集成”的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集成”的基本组织形式──团队网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宏钧,崔少清,夏蕴华,吴德来
一、转变观念,从服务思想上确立以病人为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院管理基本是维系旧的管理观念,没有把病人放到医院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使病人到医院诊治疾病多有不便,不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同时,也给走后门、送“红包”等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1996年11月,卫生部在沈阳召开经验交流会时明确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医疗行业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这与过去我们总是讲医院“以医疗为中心”,是一个深刻的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冰生
改革以来,首都钢铁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以承包为本,人民为本,坚持从严治厂,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使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亲临首钢视察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1993年首钢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首钢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高的一年。钢产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建中
探求中国式的管理现代化道路,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强调以我为主,向古代文化求教,古为今用。深入研究、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古代文化宝库中之闪闪发光之光辉思想,继承古代文化之精华。为此,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古代文化的经典思想;其次是如何运用于现代化管理的实践中去,探求实现中国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一、管理与管理现代化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管理现代化必须管理思想现代化,没有管理思想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康翠萍 许建领 贾永堂
大学的深刻变革需要实现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变。大学作为社会的学术与文化组织 ,具有独特的内部组织结构 ,大学管理主要表现为学术管理。我国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 ,应确立发展性管理观、“以人为本”管理观、战略管理观、校本管理观等。张扬“人本论”价值目标 ,确立主体性管理思想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强化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 ,是实现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涛
我国中心批发市场及其现代化管理模式初探洪涛(北京商学院经济贸易系高级经济师、博士100037)改革开放18年以来,我国逐步打破了传统的计划流通体制,初步形成了集贸市场、区域批发市场、中心批发市场(乃至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三级市场体系。我国中心批发市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庆仁
评《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兼谈“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孔庆仁我在《华东经济管理》读到许多好文章,《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93年第6期,作者王大琦、截安琨)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篇。这篇文章很有特色,摆脱了经济论文常有的枯涩难读的程式,以丰富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彦琦 王永鑫
"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有助于推进并落实"四个全面"的总布局与总战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十七年──何健文同志在1995年度管理成就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是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和《管理现代化》杂志社共同召开的第二次(即’95年度)管理成就奖颁奖大会。我借此机会在此介绍一下研究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润好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挑战日益显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是应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事业变革的关键所在。文章对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进行历史溯源,考究人在图书馆的角色内涵和职能定位演变,明确其从以藏为主,以人补藏,到聚焦馆员专业能力,走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建设理念的发展历程。研究从角色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刻画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的整体逻辑框架,明确用户、馆员和社会力量三种关键角色,并提出未来建设的三个关键行动:加强用户中心理念,助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转型;重视馆员专业能力提升,弘扬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图书馆体系布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畏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遇到了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模式因不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环境而难免“水土不服”。文章认为,只有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基础管理与管理创新等辩证关系,完成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历史任务,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化 本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