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6)
- 2023(16104)
- 2022(13895)
- 2021(13054)
- 2020(10789)
- 2019(24789)
- 2018(24878)
- 2017(48018)
- 2016(26116)
- 2015(29288)
- 2014(29509)
- 2013(29376)
- 2012(27565)
- 2011(25136)
- 2010(25538)
- 2009(23512)
- 2008(23143)
- 2007(20708)
- 2006(18578)
- 2005(16828)
- 学科
- 济(112677)
- 经济(112569)
- 管理(72831)
- 业(71905)
- 企(58234)
- 企业(58234)
- 方法(44960)
- 数学(38132)
- 数学方法(37725)
- 中国(33671)
- 农(30612)
- 地方(27639)
- 业经(26080)
- 学(25423)
- 财(25185)
- 制(21720)
- 农业(20454)
- 贸(20218)
- 贸易(20201)
- 易(19568)
- 银(19471)
- 银行(19425)
- 行(18730)
- 融(18189)
- 金融(18188)
- 理论(18073)
- 技术(17717)
- 和(17594)
- 环境(16813)
- 发(15627)
- 机构
- 大学(380602)
- 学院(379363)
- 济(153019)
- 经济(149606)
- 管理(146645)
- 研究(132406)
- 理学(125441)
- 理学院(123978)
- 管理学(122000)
- 管理学院(121292)
- 中国(98757)
- 京(82691)
- 科学(81440)
- 财(71640)
- 所(67600)
- 农(61700)
- 研究所(61229)
- 中心(58443)
- 江(56903)
- 财经(56601)
- 业大(54966)
- 北京(53146)
- 范(52314)
- 师范(51826)
- 经(51224)
- 农业(48230)
- 院(47809)
- 州(46650)
- 经济学(45739)
- 财经大学(41913)
- 基金
- 项目(248513)
- 科学(194400)
- 研究(183751)
- 基金(177779)
- 家(154546)
- 国家(153211)
- 科学基金(130276)
- 社会(114330)
- 社会科(108278)
- 社会科学(108253)
- 省(97643)
- 基金项目(94147)
- 教育(84086)
- 自然(83556)
- 划(82208)
- 自然科(81533)
- 自然科学(81512)
- 自然科学基金(80039)
- 编号(75759)
- 资助(73341)
- 成果(63032)
- 发(56650)
- 重点(55667)
- 部(54579)
- 课题(53145)
- 创(51464)
- 创新(47943)
- 科研(46823)
- 项目编号(46548)
- 教育部(46539)
- 期刊
- 济(176260)
- 经济(176260)
- 研究(117539)
- 中国(75160)
- 学报(59384)
- 农(57079)
- 管理(56191)
- 科学(55036)
- 财(51877)
- 教育(46337)
- 大学(44393)
- 学学(41439)
- 农业(39700)
- 融(36511)
- 金融(36511)
- 技术(32764)
- 业经(30165)
- 经济研究(27941)
- 财经(27629)
- 经(23626)
- 问题(23511)
- 图书(21314)
- 业(20358)
- 理论(18976)
- 技术经济(18527)
- 科技(18199)
- 商业(18029)
- 贸(17959)
- 现代(17889)
- 实践(17259)
共检索到574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琪 薛伟贤
技术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产学对接有利于技术创新。在解析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对接的基础上,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构建产学对接评价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2年产学对接度及对接协调度,结果表明产学对接处于对接拮抗而对接协调度渐次提高,并提出产学对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烁 程家瑜
为突破重大技术难题,引领未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领域广,产业发展阶段的要素不同,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阐述了当前科技的发展方向,分析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S"曲线上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提出运用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技对产业进行规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清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考察了国际上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熊斌 葛玉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与之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考虑采取开发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及"产学研"深化合作等策略加以解决。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人力资源 人才开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剑波 古世奎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霞 朱克实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发国家应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以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核心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话语权,以国际化为导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加强组织协调与合理规划,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助推战略,完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后发国家 政策取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郭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对疫后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得益于产业环境塑造和有利的产业政策,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趋同性严重、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对外开放合作受外部环境掣肘等一系列挑战。未来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症施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释放内需市场潜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珍
文章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支持政策,从产业选择、投资金融、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四个方面,梳理了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内容,总结出了相应的特征和启示,结论表明,我国的政策支持需要配合本国要素禀赋优势、积极吸引外资、提升技术创新、培育引进高素质人才这四个条件,来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政策 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向倩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战略性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根据产业创新力、产业引领力、产业持续力、产业聚集力、产业碳减力五力特征正确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筑牢市场、科技、资本三大支撑力,最后要强化政策举措落实力,通过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征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刚 袁宇心
利用内容分析法搜集从2004年到2013年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利用文献法在政府统计报告中收集各区域的环境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和熵权法测算分析各环境因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从宏观上看,科技因素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这表明科技力量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开放水平对新兴产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新兴产业更多的是内向型发展模式。从产业上看,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这说明区域经济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空间分布看,西南、西北、华南和东北的新兴产业发展受人才供给水平的影响较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发展环境 灰色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