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5)
2023(6985)
2022(5597)
2021(4916)
2020(3916)
2019(8629)
2018(7955)
2017(15500)
2016(7646)
2015(8428)
2014(8373)
2013(8519)
2012(7897)
2011(7296)
2010(7777)
2009(7701)
2008(6414)
2007(5981)
2006(5520)
2005(4657)
作者
(21972)
(18325)
(17847)
(17191)
(11118)
(8478)
(8279)
(7006)
(6850)
(6535)
(6142)
(6070)
(5684)
(5659)
(5619)
(5506)
(5131)
(5110)
(5039)
(5004)
(4567)
(4459)
(4213)
(4203)
(4184)
(4158)
(3890)
(3873)
(3821)
(3707)
学科
(39712)
经济(39684)
(26964)
(24589)
(24327)
金融(24327)
(21520)
银行(21517)
(20983)
中国(17908)
(17456)
企业(17456)
管理(17061)
农业(16587)
地方(14790)
业经(14374)
(12093)
方法(11774)
中国金融(10868)
数学(10492)
产业(10482)
数学方法(10406)
(10182)
农业经济(7622)
(7372)
(7299)
发展(6220)
(6215)
地方经济(5971)
结构(5920)
机构
学院(113184)
大学(107214)
(53008)
经济(51862)
管理(42348)
研究(37534)
理学(36088)
理学院(35767)
中国(35737)
管理学(35231)
管理学院(35028)
(23758)
(22184)
(20917)
中心(20229)
科学(19817)
财经(18583)
经济学(17562)
(17395)
(17358)
(16719)
(16712)
银行(16078)
经济学院(16063)
农业(15846)
业大(15772)
(15622)
研究所(15560)
金融(15302)
(15141)
基金
项目(74476)
科学(59326)
研究(58719)
基金(53424)
(44759)
国家(44293)
社会(40325)
科学基金(38678)
社会科(38267)
社会科学(38261)
(31718)
基金项目(28386)
教育(24195)
(24175)
编号(23900)
自然(20949)
资助(20675)
自然科(20443)
自然科学(20442)
自然科学基金(20076)
(19499)
成果(18802)
国家社会(17121)
发展(16833)
课题(16629)
(16571)
重点(16555)
(16456)
(15669)
(15426)
期刊
(65075)
经济(65075)
研究(33901)
(28567)
金融(28567)
(27868)
中国(24774)
农业(17444)
(16807)
科学(14757)
业经(14694)
管理(14327)
学报(13889)
大学(12044)
学学(11859)
经济研究(9246)
财经(9169)
技术(9071)
农村(8847)
(8847)
问题(8591)
农业经济(8449)
(8045)
教育(6914)
经济问题(6408)
(6067)
(5848)
商业(5787)
技术经济(5774)
统计(5528)
共检索到177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之阳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构想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通过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为例,探索地处大都市郊区环境下,依托城市辐射,通过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结果]于家务回族乡产业体系的构建立足于全局视野下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通过国家、北京市、通州区3个层级区域对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农业为基础构建科技农业、服务农业、会展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引领乡村振兴。[结论]需做好产业规划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基础服务,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环境,发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应充分依托城乡协同发展的优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秀慧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就要求既要坚决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关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又要坚决抓好乡村振兴这个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任务。为此,金融机构必须从战略层面思考和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八引"方面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有效衔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容  李炯光  苟淋  
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融合关系。因各方条件限制,这种融合关系往往表征为"彼此脱嵌"与"半融半嵌"两种现实状态。产教间的彼此"脱嵌",使职教系统与产业系统处于相互"隔离"状态,阻断了两者互利共生的发展之路;产教间的半融半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有限资源的浪费。作为产教融合关系中的能动主体,职业教育需有效发挥其服务功能,在保障供需结构平衡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与乡村产业间的空间互嵌、结构互嵌、要素互嵌与功能互嵌关系,并充分发挥自身在乡村产业过程性发展中的中介和纽带作用,推动产教之间从"脱嵌"走向"互嵌",从浅层融合走向深度融合,从而在达成产业振兴目标旨归的同时,也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共生共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实施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农业短板的重要环节。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发展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体制约问题。二者要实现关联性协同发展,须遵循“聚集、重组、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路径,通过促融合、保权益、提技术、拓重组、引才智五个方面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斌  宋智勇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化发展累积了诸多问题,既造成了“城市病”,也造成了“农村病”。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以后,我国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在人口、土地、资金、公共服务、制度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着矛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破解二元经济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城乡一体化的资金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海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基本要素供给不足;产业相对单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业不断优化升级、三产深度融合为现实路径。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生态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优势品牌等措施提升农业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等措施加强乡村产业振兴支撑;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新时代农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乡村新型业态,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文雨  涂婧林  侯东瑞  朱春阳  
为把握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对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修复规划、实践以及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知网2004—2021年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检索主题得到的830篇期刊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基于文献计量结构总结了中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的图谱共现关系。通过系统梳理乡村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衔接融合关系,明确未来应着力强调人地系统耦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阶段,提出基于乡村三生空间视角,从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类福祉-生态等方面探索乡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施路径与技术集成模式。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思维完善乡村三生空间动态的系统观,在提升人类生态福祉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修复向高级阶段发展,持续推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海军   邹银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农业为辅,以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化结构,以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论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以及理论逻辑,通过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以及乡村振兴三个主要变量的发展水平。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引入农旅融合中介变量,借助中介模型验证数字经济通过间接促进农旅融合新产业模式兴起带动乡村振兴。实证回归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间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生态、治理以及生活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乡村产业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拓巍峰   沈春强  
产业链金融是现代金融嵌入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破除农村产业金融约束的重要手段。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了产业经济的智慧转型、绿色发展。基于此,应以通过集聚农村金融服务要素,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向融合、集群及多元等方向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的到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乡村振兴品牌引领》讲解了品牌如何引领才能不走弯路、错路。福来咨询与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共同总结出“乡村振兴,品牌引领”的方法和路径,配合鲜活的案例来告诉读者朋友如何有效通过打造品牌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决定了乡村治理必须调动起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主体志愿式的社会参与,从整体上提高乡村自治能力。乡村治理不完善,社会治理也难言现代化。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本研究首先阐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当前时期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