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1)
- 2023(8871)
- 2022(6929)
- 2021(6623)
- 2020(5265)
- 2019(12124)
- 2018(12192)
- 2017(22867)
- 2016(12232)
- 2015(14427)
- 2014(14355)
- 2013(13832)
- 2012(12506)
- 2011(11296)
- 2010(11303)
- 2009(10333)
- 2008(10316)
- 2007(9238)
- 2006(8403)
- 2005(7579)
- 学科
- 济(52741)
- 经济(52688)
- 管理(30141)
- 业(28015)
- 中国(21881)
- 企(20505)
- 企业(20505)
- 方法(18057)
- 农(17205)
- 数学(15611)
- 数学方法(15515)
- 业经(13089)
- 贸(12137)
- 贸易(12125)
- 易(11889)
- 地方(11112)
- 农业(10976)
- 制(10579)
- 财(9759)
- 发(9663)
- 银(8896)
- 银行(8890)
- 行(8628)
- 学(8418)
- 融(8278)
- 金融(8277)
- 理论(8256)
- 体(7871)
- 发展(7832)
- 展(7820)
- 机构
- 学院(169921)
- 大学(169719)
- 济(76669)
- 经济(75280)
- 研究(63999)
- 管理(60187)
- 中国(50429)
- 理学(50375)
- 理学院(49801)
- 管理学(49029)
- 管理学院(48727)
- 京(37893)
- 科学(35510)
- 财(33440)
- 所(31298)
- 研究所(28321)
- 中心(28192)
- 财经(26262)
- 农(25448)
- 经济学(25234)
- 江(25144)
- 北京(24804)
- 经(24175)
- 范(23647)
- 师范(23447)
- 院(23257)
- 经济学院(22651)
- 业大(21234)
- 州(20117)
- 农业(19620)
- 基金
- 项目(109005)
- 科学(85936)
- 研究(85086)
- 基金(78269)
- 家(68121)
- 国家(67588)
- 科学基金(57116)
- 社会(55016)
- 社会科(52072)
- 社会科学(52057)
- 省(40309)
- 基金项目(40296)
- 教育(39642)
- 编号(34736)
- 划(34642)
- 自然(33237)
- 自然科(32495)
- 自然科学(32488)
- 自然科学基金(31939)
- 资助(31700)
- 成果(29289)
- 课题(25458)
- 重点(25358)
- 发(25264)
- 部(25246)
- 国家社会(23872)
- 中国(23635)
- 创(22770)
- 教育部(21925)
- 性(21550)
共检索到270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沈坤荣 史梦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提升自身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适配性,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下交通强国的主要特征包括提升交通运输质量、织密交通网络以及发展可持续交通。建设交通强国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立足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立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立足于筑牢现代化物质基础,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于维护和平与发展。为了充分发挥交通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需要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化交通运输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完善跨境交通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与科技、人才等方面工作融合起来阐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并要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重点谈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兼具“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进而又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共生”及“和平发展”五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轩福贞
以新工程观引领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变革,需要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等四个方面的统一,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呈现出供给安全、共享富农、功能强化、绿色集约和开放合作的核心内涵指向,形成了融汇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示出不同于西方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开新特质。农业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等内源性优势,构设了“大安全—大食物—大空间—大福利”的全面性内容贯通体系,并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多元战略的耦合互补,拓展了外围纵深。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亟待构建多维集成、一体推进、灵活支持和双源保障的政策转化机制,并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婷 周巍
数字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针对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我国2016—2022年28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中国建设可显著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中国建设能够通过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中国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三线及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作用更强。对此,提出构建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为合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楠 杨思澎 余京洋
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现代化 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工作世界受科技、生产组织方式、工作关系等要素变化的影响,急需省思高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演进、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在实践演进上,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紧跟产业与市场需求步伐,适配区域经济促使专业产业耦合,并形成融合化育人目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在逻辑上,职业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技能人才培养政治观,完善响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育人机制,凸显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全流程功效。在行动路向上,职业教育急需形成理性向度与人本主义兼具的技能人才观,构建科技元素与手段融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挖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职教文化内涵。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税收对国家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现代化需要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的现代税制、提供财力保障和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现代税制、释放市场活力的现代税制,还要求有适宜的宏观税负和合理的税制结构。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而且表现在现代化制度建设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国税制改革还需要回应全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进行战略部署,是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动员令。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魏国雄
<正>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推进方式等,具体落实到金融领域,促进中国特色金融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保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制度金融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传毅 辜刘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高校应坚持以德为先,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持续充实教师队伍规模;加大统筹支持和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师队伍协调发展;创新高水平师资引育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放办学汇聚资源,建设产教融合的教师队伍;全面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预备军”。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高校 教师队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鄂晓倩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与技能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中之重。技能强国建设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而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实施主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强国建设等方面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技能强国建设中,要全面贯彻“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遵循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又要遵循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完善普职同批次并行招生的职教高考、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平等机会权、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依托,全面深化技能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明 夏智伦 朱孔军 刘友谊
打造新示范,树立新标杆,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和国家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是职教领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部署,进一步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必将汇聚央地、行企、院校等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新合力,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服务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其军 陈延良 毛宏芳
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意见》发布,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发展要求,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意见》,本刊将刊发系列笔谈,以期交流经验、深入讨论、凝聚共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