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
2023(1740)
2022(1572)
2021(1557)
2020(1279)
2019(3110)
2018(3101)
2017(5868)
2016(3249)
2015(3651)
2014(3503)
2013(3427)
2012(3205)
2011(2790)
2010(2578)
2009(2209)
2008(1950)
2007(1561)
2006(1334)
2005(1073)
作者
(7656)
(6478)
(6216)
(5878)
(4044)
(3199)
(2948)
(2526)
(2387)
(2284)
(2209)
(2058)
(2039)
(1967)
(1885)
(1856)
(1849)
(1774)
(1748)
(1731)
(1532)
(1523)
(1477)
(1448)
(1427)
(1419)
(1386)
(1361)
(1349)
(1249)
学科
(10476)
经济(10465)
管理(6782)
(5708)
地方(5160)
(4435)
(3801)
企业(3801)
农业(3174)
方法(2919)
中国(2602)
业经(2578)
数学(2539)
数学方法(2511)
(2053)
地方经济(2039)
环境(2032)
(1856)
(1834)
理论(1786)
城市(1722)
教学(1637)
土地(1596)
(1555)
(1526)
贸易(1525)
工作(1487)
技术(1429)
(1406)
资源(1398)
机构
学院(36986)
大学(36525)
管理(13526)
研究(11842)
理学(11591)
(11535)
理学院(11387)
管理学(11183)
经济(11120)
管理学院(11104)
中国(9116)
(8572)
科学(8010)
(6816)
师范(6786)
中心(6232)
(6167)
(5925)
业大(5750)
师范大学(5551)
(5326)
(5126)
(5086)
北京(5055)
研究所(4864)
(4756)
农业(4621)
技术(4325)
财经(3964)
职业(3944)
基金
项目(26847)
研究(21382)
科学(20750)
基金(18124)
(15325)
国家(15140)
科学基金(13122)
社会(12340)
社会科(11525)
社会科学(11522)
(11506)
基金项目(10625)
编号(9863)
教育(9508)
(9341)
自然(8533)
自然科(8273)
自然科学(8272)
自然科学基金(8101)
成果(7725)
课题(6557)
资助(6469)
(6255)
(5843)
重点(5700)
(5519)
项目编号(5417)
(5328)
规划(5263)
创新(5123)
期刊
(14782)
经济(14782)
研究(10538)
中国(8326)
教育(5432)
(5384)
科学(4805)
学报(4708)
图书(4596)
(4346)
农业(3798)
资源(3649)
管理(3551)
大学(3509)
书馆(3506)
图书馆(3506)
技术(3496)
(3129)
业经(2923)
学学(2884)
城市(2645)
(2279)
问题(2241)
(2213)
金融(2213)
(2080)
论坛(2080)
现代(2026)
(1908)
财会(1896)
共检索到55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升  
依据《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结合其他史料,探讨明代士大夫间以书为礼现象,发现:第一,以书为礼是明代士大夫日常交往的普遍行为:赠书者多为中上层士人;所赠书以家刻本和官书为主;以书为礼是双向的,体现了礼尚往来的原则。第二,明代士大夫普遍以书为礼的主要原因有:受传统上诗文、图书赠送的影响;明代中期以后出版业发达,刻印图书更方便;书是雅礼之一,符合士大夫对礼物的期待;明代历日颁发制度导致赠送历日成为特权阶层联络感情甚至贿赂的普遍选择。第三,明代中期以后以书为礼现象产生了异化:一方面,代表雅礼的书帕徒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晓峰  
现代文人与出版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他们对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有明显的影响 ,这也是新书版本应当关注的内容。本文以藏书家姜德明的《书衣百影》为例 ,对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左鸣  
一、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审视企业家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不尽人意,如果说从历史上看是如此,那么当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家群体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制度和政策层面还有不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诸多因素。首先从待遇上讲,有了正确的财富观念,就应该给企业家足够的待遇。就应该把企业家作为一种珍贵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来对待。但是中国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有世界上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最近在做《王重民全集》的编纂和相关研究工作。王重民先生经历的一件事情可以拍成电影,也是不少人熟知的。1941年,身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王重民奉驻美大使胡适先生的个人出资委派,秘密回国,前往被日军占领的上海,试图将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于上海法租界内的大量珍贵善本运至美国国会图书馆暂存,以避免其遭日匪劫掠之大厄。在袁同礼、钱存训等图书馆先辈的不懈努力下,经历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情节,终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玉圣  
美国书籍在中国杨玉圣(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据不完全估计,1979年至今,我国出版的美国翻译书籍不会低于5000种,其中约70%与美国或美国问题研究有关,而美国文学作品占相当大部分;其余则是由美国人撰写的其他著作的中文译本。美国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远藤隆俊  
家族和宗族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作用,在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不断增强。在宋代典型的士大夫家族"苏州范氏"中,"房"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范仲淹最初制定的规矩里,"房"是指以夫妇和子女组成的一个家庭单位,或者几个这样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家庭。随着族人增加和世代交替,在北宋熙宁、政和年间续定的规矩中,"房"被"诸位"所取代。南宋时,"范氏十六房"的概念正式成型,成为义庄以及宗族运营的重要构成要素。"房"的固定化意味着宗族的组织化,同时也体现出宗族的家庭机能日益淡化。通过分析范氏家族"房"的成立、变迁以及功能,可以考察在中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钦  
王夫之是明清鼎革之际"不著名"的时代人物,是后世尊崇的明末清初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其人生选择和学术经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王氏父子均不愿独善其身而慷慨赴险以成就父子之伦,这也是后来王氏父子"移孝作忠"赴国难的伦理所在。面对王朝更替的政治变动,王夫之直面生死、气节、出处进退等家国伦理,从乱离、抗争、幻灭走向了隐逸。而孤忠持守、匡复道学的士大夫情怀,又引发了其学术反思、追问和总结,从而在出逃现实政治之时转向追求文化生命。不忘士大夫的责任,正是任何一个伟大和平凡的中国士人应有的担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素芹  
本文从藏书家概况及其刻苦自抄、精抄影写、抄校成就元明杂剧宝库等方面,阐述了明代苏州万卷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的功绩。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宇  张志强  
约翰·B.亨奇所著《作为武器的图书》,作者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还原了二战期间美国图书走向海外市场的历史,揭示了图书在美国文化传播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书的价值在于分析了战争为美国图书带来的机会、美国出版业与政府和军队的战时合作方式,探讨战争期间美国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左鹏军  
书籍的索引及其他左鹏军(摘自《书与人》1995年第2期)我想要一份索引。不同的学术书有不同的用处,可以用不同的读法,但我以为不管怎么用、怎样读,书后的索引大概总是必要的。一本书的正文之后,有一份人名地名索引,或者是主题词索引(或曰内容索引),对读者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程焕文  
李华伟,一个在世界图书馆界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响亮名字,在美国东亚图书馆界和中国图书馆界,几乎人人皆知、无人不景仰。这不仅是因为李华伟博士在图书馆事业上功勋卓著,达到了华美图书馆界迄今无人企及的领袖地位,在图书馆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超越了图书馆学资讯学研究生院一流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国际影响,而且是因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伍巧  
《清代的书籍流转与社会文化》是对清代文献文化史体系构建的尝试与探索,其不仅继承了传统文献学的研究理路,也借鉴了西方书籍史的研究范式。该著作大量使用日记、题跋、笔记等史料,以专题史的形式,综合利用书籍史、文化史、技术史、心态史、学术史等视角,探索了清代书估、抄书人、文士、女性等群体与书籍的互动,分析了《读书分年日程》《说文》、家集、小说戏曲、新学书籍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勾勒揭示出清代文献与文化的流动与关联图景,为后续文献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该书是清代文献文化史研究的探索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引领与导向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陈玉顺  郭卫宁  蒋业政  郜向荣  徐军华  马刘凤  
保存社会记忆、传递人类知识是书籍的基本功能。书籍在使用中有体现社会权力、制造生活方式的效用。它不会因载体的变化而消失。但纸质书籍会逐步被边缘化,乃至于最终消亡。参考文献3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