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9)
2023(17068)
2022(14454)
2021(13325)
2020(11226)
2019(25498)
2018(25346)
2017(48952)
2016(26537)
2015(29862)
2014(29683)
2013(29759)
2012(27073)
2011(24037)
2010(23946)
2009(22222)
2008(21830)
2007(19537)
2006(17347)
2005(15095)
作者
(76128)
(63754)
(63224)
(60012)
(40359)
(30518)
(28624)
(25019)
(24043)
(22733)
(21575)
(21266)
(20122)
(20107)
(19535)
(19318)
(19018)
(18836)
(18145)
(18100)
(15917)
(15424)
(15275)
(14659)
(14280)
(14220)
(14118)
(14066)
(12855)
(12779)
学科
(114054)
经济(113912)
(104506)
(86521)
企业(86521)
管理(84907)
(51954)
方法(47904)
业经(38197)
数学(38021)
数学方法(37677)
(34792)
农业(34626)
中国(28439)
地方(24004)
(22803)
财务(22743)
财务管理(22714)
技术(21906)
(21625)
企业财务(21484)
(20335)
理论(19090)
(19079)
(18420)
(18073)
贸易(18063)
(17908)
(17510)
(16566)
机构
学院(381430)
大学(373999)
管理(156526)
(155546)
经济(152355)
理学(135698)
理学院(134277)
管理学(132287)
管理学院(131610)
研究(121560)
中国(93277)
(79095)
(75295)
科学(75258)
(69714)
业大(61149)
(60105)
农业(57642)
(57544)
中心(56356)
财经(55488)
研究所(54417)
(50413)
北京(48951)
(47764)
师范(47361)
(45916)
经济学(45323)
(43515)
经济管理(42723)
基金
项目(259155)
科学(205814)
研究(192188)
基金(189008)
(162992)
国家(161444)
科学基金(140984)
社会(122928)
社会科(116159)
社会科学(116128)
(103679)
基金项目(101727)
自然(90692)
自然科(88585)
自然科学(88567)
自然科学基金(87017)
教育(85308)
(84354)
编号(79658)
资助(75082)
成果(62380)
重点(56704)
(56676)
(56257)
(56030)
课题(52941)
创新(51674)
国家社会(50357)
(49501)
科研(48804)
期刊
(181016)
经济(181016)
研究(108008)
(76128)
中国(72545)
学报(58077)
管理(58062)
科学(55987)
(55135)
农业(51634)
大学(45000)
学学(42944)
业经(36664)
教育(35134)
技术(33525)
(32037)
金融(32037)
财经(26613)
经济研究(26152)
(26092)
问题(24551)
(22914)
技术经济(20598)
(19675)
现代(18998)
科技(18857)
商业(18229)
理论(17111)
世界(16985)
图书(16750)
共检索到55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炜  蔡建明  马恩朴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以乡镇企业为主要代表的乡村非农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基于1987-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1)以全国整体来看,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劳动者人均报酬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上缴税金对农村居民收入作用为负。(2)企业劳动者人均报酬、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上缴税金对农村居民收入作用随时间变化,引起变量系数突然变化的原因多与政策变化相关联。(3)乡镇企业总产值、劳动者人均报酬和上缴税金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弹性作用具有空间分异性。最后对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包括健全全国惠农政策、减轻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税收压力、增加农村居民多种收入方式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平,来维宁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recent slow-dow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has hampered the growth of peasant's income, and that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increasing, small town development as a channel of increasing rural income is showing its unique effect.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炜  蔡建明  
发展乡村非农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论文以中国乡镇企业数据代表乡村非农产业,探讨2000—2013年各省份乡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在乡村非农产业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乡村非农产业对乡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乡村非农产业变化巨大,时间上发展迅速,但内部差异呈扩大态势;空间分布上东部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差距,东部集聚仅在山东、浙江、江苏三省;产业类型构成上,工业占主导地位,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次之,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对工业依赖度更高。②乡村非农产业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对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高;时间维度上,乡村非农产业对居民收入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完善乡村制度改革、发展多种产业类型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尹含   孙伯驰  
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文章从微观农户视角通过数字乡村整体架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数字乡村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akwani指数上升0.0010。(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使收入差距提高了0.0009,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3)异质性分析还发现,通过数字乡村建设,非林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187万元,非林业生产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656万元,两者增收效果更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精英俘获,高学历农户和高社会资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0.0496万元和0.0267万元,不利于弱势群体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带来了严峻的收入分化问题。(5)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使高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加1.5457万元,非农就业的概率增加0.1427,从而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根据研究结论,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补足乡村经济数字化和林业生产短板,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玉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关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主要呈现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低收入和高收入组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居民收入区域间差异明显等特征,并阐释了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形成主要受地域特征差异较大、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产业结构层次高低不同、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农产品市场相对饱和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要加快农村城镇化改革来扩大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来完善相对贫困的帮扶政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农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农民增收的资本等措施,进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冲  刘媛  江培元  
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成都市产业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次产业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都有正向作用;从分项研究的结果来看,林业、渔业、建筑业成为阻碍成都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南平   蒋晋  
新时代共同富裕进程中,通过乡村振兴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是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呈现乡村振兴的果,才能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本文首先厘清了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收入差距的理论源流及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其次系统地阐释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对策改善乡村振兴中要素支撑能力薄弱、分配制度缺位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在地化经济薄弱、益农利农联结机制弱化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困难、生产力发展方式亟须优化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传统乡村治理体系落后、政策目标难以持续实现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基础服务体系支撑作用不强的现状。本文的贡献在于: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及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的关联性;提出了国有—集体所有—农户所有的新型农村股份合作制;提出了强化集体经营项目及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汉生  
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农村城市化必备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但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为使乡镇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和改变我国农村城市化 严重滞后的状况,迫切要求乡镇企业实行二次创业。为此,必须沿着农村城市化的方 向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结构创新、技术 和管理以及人才创新,从而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奠 定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青禾  
一、改革缘何从农村开始 1.从1952年开始的中国工业化过程,到1978年的26年中,取得了工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都达到平均年增长10%的好成绩。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没有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现代化改造,而陷入相对萎缩之中。同一期间农业产值的年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1980年到1990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但相对差距略有缩小;1990年以后地区之间不仅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相对差距也开始扩大。值得注意的是,自8...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庾德昌  
一 失业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往往把失业、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称之为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与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相比较,失业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拥有12亿人口,其中8.5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在4.4亿农村劳动力中,农业3.3亿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与转移课题组研究,在本世纪内,农业只需要2—2.2亿劳动力。这就是说,中国农村目前剩余1亿多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岗位。然而,中国农业劳动力剩余有其特殊性,他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康  
198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农村大好形势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成就,总结“六五”经验,商讨“七五”规划,这对今后农村的深入改革和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会议中讨论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乡镇企业问题,谈点意见。一、重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各业协调发展去年是我国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调整产业结构迈出相当大的一步,改革是成功的,成效是显著的。尽管这一年不少地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由于改革统派购制度,放开农产品价格,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仍保证了农村的稳定繁荣和农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势头。看农村形势不能只看粮食,看粮食不能只看一年的丰歉。要看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洁  
我国产业集聚区大多位于东部区域,其产业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西部区域,情况是截然相反的,相对落后。实施地区平衡计划,需将各种原因划入研究的范围,研究产业聚集度的相应走向,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扩展力,帮助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